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基督徒在职场】当组织的使命遭遇生存的危机

作者: 山上之城咨询 代金波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4月09日 08:22 |
播放

在帮助企业做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帮助企业梳理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而这些东西看似很虚,却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因为这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之所在。正如一个人没有灵魂,就是死人一般。一个组织若没有了灵魂,这个组织也就犹如一具空壳,失去了生命力。

很多组织在其成立的时候,也是关注企业之灵魂的。组织的创办者或者已经有了清晰的使命和价值观,或者是在探寻和梳理的过程中,无论如何,每个企业也都在努力塑造其内在精神。然而,企业的很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其企业内在精神的不健康或者缺失。这也会导致企业出现生存的危机,使得企业更加关注其生存,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那么,当组织的生存面临危机的时候,如何来关注企业的使命与精神?其实,越是使命崇高,比如慈善组织,信仰组织,他们在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他们里面的张力和压力越大。组织如此,个人更是如此。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连生存都维持不了,如何去实现其使命呢?

当然,这里面的情况是复杂多样的。或者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够很好地去履行其使命,所以生存不下去了;或者是因为他们的使命本身需要被更新;或者是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使命,仅仅是为了组织的存活而努力;或者是因为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跟不上而导致的生存危机;或者是大环境的变化,使得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危机……

不管原因如何,一个现实的问题已经摆在面前了。我们当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样的问题和冲突呢?这里最重要的是理顺使命与生存的关系。生存是为了实现其使命,而使命却不只是为了生存而已。无论是人也好,还是组织也好,努力生存下去这是实现使命的基本条件,所以,有些时候,为了生存我们必须更好的去履行我们的使命;但有些时候,对于有些组织而言,为了生存投入一些资源和时间来做一些跟使命无关的事情,这本身也是实现使命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把生存与使命对立起来的话,我们确实会很痛苦,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使命的崇高而不屑于为了生存而做任何事情,但当我们的生存也是为了使命的时候,我们就能放下一些架子,摆脱一些束缚。

世界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在管理两个慈善组织的时候,他发现这两个组织首先面对的都是财务的问题。于是,他就努力先去解决财务问题,而他解决的办法是他利用其组织所拥有的房产和资源去举办活动来盈利。他的想法刚出来的时候,首先在内部被质疑和反对,因为他们认为一个慈善组织不能够去做一些盈利的事情。但是,最后实在是迫于生存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同意这样去做。事实上,他们如此做也成功了,他们的活动能够维持一个组织的正常运转了。不过,汉迪很清楚,他们组织的使命并不是在盈利上,所以,他适可而止,他只是确保经济需要不会妨碍组织追求的真正目标。

如果回到企业的问题上来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那么企业的使命仅仅就是赚钱吗?这样的话,是否企业的使命和生存危机就不存在冲突呢?事实上,任何一家有生命力的企业他的使命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社会提供其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即使,他们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讲,一个企业真正存在的价值和使命是为社会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和产品。也就是说商业的本质在于提供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来进行交换。即使企业主和股东是为了赚钱,但是企业若没有去努力实现它应有的使命,供应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承担其社会责任的时候,失去了其“灵魂”和精神的企业迟早会垮掉的。所以,正如汉迪所说,“企业的目的,并不是赚钱,赚钱是为了让它能做更多更好的事。这才是企业存在的真正理由。”

由此看来,组织的使命遭遇生存危机最大的困难不在于二者的冲突,而在于持守使命,以使命精神来克服这样的困难,坚定信心团结一致的突破生存的危机,迎来新的生机。一个真正有使命精神的组织,是一个有旺盛生命力的机体,甚至连他的使命本身都能够被更新,使组织能够健康的成长甚至更新换代。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