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北京福音教会高真牧师:论城市植堂事工的方向(下)

作者: 文/高真 | 来源:基督时报蒙作者允许登载 | 2010年12月14日 00:35 |
播放

续:北京福音教会高真牧师:论城市植堂事工的方向(上)


四、接受植堂训练后的感想

 

今年夏天,笔者在纽约救赎主教会参加了城市植堂的训练。纽约这个城市和北京很像,国际性大都市,所有人都忙忙碌碌,交通压力很大,人情关系淡薄,物质主义、世俗主义的风气很重。救赎主教会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仍然不断植堂、发展,并带动了全球性城市植堂事工,他们的事工在美国是相当瞩目、可圈可点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参观了他们的植堂培训中心。这个中心的工作,就是帮助其它各个地方的教会植堂。他们采用的是团队事奉的模式,而不是凭借少数一、两个人的领袖才能。在他们那里所学习到的东西,让我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的感觉。

 

1. 强调“恩典更新”的福音神学

 

救赎主教会的植堂事工理念的核心,是强调“恩典更新”的福音神学。福音的内容教会并不陌生:“耶稣的降生、受难、受死、复活、升天”,就这些个层面,这三十年的发展中,中国教会一直如此宣扬。救赎主教会也如此强调,不同在于,他们把福音讲活了。他们不但清楚传讲福音,更把福音融入到日常的教会生活、信仰生活以及我们全部的人格建造中。

 

在现在这个被后现代思潮影响的大都市里,在这个世俗的世界中,人们都贪恋物质,自我中心地生活着的光景里,我们怎样把福音带给人们?救赎主教会和我们的差别,在于信息传讲上。他们不是讲律法主义、道德、伦理,他们讲福音。今天我们很容易就落在形式化的宗教里面。耶稣所成就的福音和我们的宗教形式有很大的差别。我认为,这是当代中国教会没有真正把握住的。至少我自己在带领教会的时候,是走进了这个误区:福音和教会没有发生关系,信徒也无法活出这福音来,而是活在一种宗教形式里面。

 

我们的问题是没有真正传讲福音。具体的表现之一就是“伦理式的讲道”:我们更多的是在讲道德的东西,信徒听讲道,也是喜欢听你来告诉他,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样,我们就把福音给简单化了,从客观上我们已经走进了自由主义。这样的讲道不是在改变信徒的生命,而是在压制信徒的生命,在他的良心上增加罪咎感。长此以往,信徒活在极大的压力之中,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基督徒的模式。他们论断和判定某个人属灵不属灵,也是靠着自己心里的模式去判定的。信徒活得更拘谨,没有自由。他们的信仰和他们的生活是完全脱节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能带给社会什么呢?我们又能传给别人什么呢?所以需要强调全备的福音。

 

2.“伦理式讲道”和“福音式讲道”的不同

 

我们不是反律法主义,也不是律法主义。律法主义是“神已经不再需要做什么”,反律法主义则是“即使犯罪神也会饶恕我的”。前者以自己为义,后者为我们在神面前的犯罪找借口。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就需要福音。福音不是不要律法,福音乃是成全了律法。保罗是一个传讲福音的人,他原来是犹太教信徒,后来遇见了耶稣,成了耶稣的门徒。他真的了解了福音,所以脱离了律法对他的束缚。但是他并非否定律法,乃是依靠那超越律法本身的耶稣。马丁·路德原来是在天主教里面,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天主教的称义是加上行为的。路德一直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不满,心里有很重的压力和强烈的罪咎感,以至于要用更加刻苦的苦修来自责,来寻求内心的平安,但是仍然不能解决问题。而当他经历了“高塔经验”(Tower Experience),重新发现了福音之后,宗教改革就开始了。

 

我们是宗教改革的后代。宗教改革的精神就是回到圣经,传圣经里神的福音,而不是人自己主观想象的东西。保罗从犹太教转向福音,路德从天主教中重新发现了福音。而很多的时候,我们则是把福音传成了律法。有的教会定了“新十诫”,或在讲道的时候不断强调,你要怎么做,你要怎么做,你应该那样做,如果不那样,上帝会审判你,咒诅你。很多的信徒真的没有自由,他们的信仰是基于对上帝的恐惧,而不是对上帝的敬畏。

 

伦理式讲道是讲“你应该/不应该做什么”,而福音式讲道的内在逻辑这是这样的:

 

你应该

但你做不到

耶稣为你做了

你能够在感恩中为神而活

 

按照神圣洁的律法,你应该这样做,因为上帝造我们就是这样的,但是人都堕落了,根本做不到,人是有自由意志,但人的自由意志只会用来反对神——这是奥古斯丁强调的,马丁· 路德也如此强调——但是耶稣为我们做了,这就是福音。今天的基督徒应该以感恩的心,喜乐、有盼望地活着,委身于福音,传扬这福音,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神(罗12:1-2)。福音式讲道的信息,每一次都聚焦到耶稣身上,定睛在那十字架上。荷兰有一个神学家叫凯伯尔,他说:“世界上每一寸土地,耶稣无不指着说,这是我的。”圣经上的每一处经文,无不指向耶稣。如果你从圣经当中没有看到耶稣,只看到了律法,那你就错了。加尔文对律法的解释说:律法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我们是污秽的。律法告诉我们,我们是行不出来的;律法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耶稣。

 

这似乎是我们都知道的道理,但往往在具体的牧养、事工中,在教会建造中,我们没有能够真正宣扬出来,真正贯彻到底,落实到信徒日常的生命成长与更新中去。

 

3. 植堂就是宣教

 

“被宣讲的福音”是植堂事工的根基,以这样的神学为骨架的植堂,才会传全备的福音。我们以前理解宣教,是几个宣教士去到远方开荒,但现在我们应该认识到:1)宣教是一个整体事工,是全教会、全方位的事工,开荒、宣教要以植堂为最终目标; 2)宣教也是本地事工,在本城中的跨文化事工。美国是一个多语言、多种族的国家,救赎主教会很积极地鼓励、帮助不同族群和国家的教会。在北京来讲,我们的族群相对单一一些。但是在我们当中有弱势的群体,我们要看到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的需要。所以说,宣教就是植堂,植堂就是宣教。

 

五、未来植堂事工展望

 

笔者除了牧会,也在神学院教实践神学课程,对于中国教会的现状多有接触与思考。未来而言,中国教会很快就会遭遇到全面的“神学轰炸”:包括成功神学、新纪元、后现代的大肆挑战,如何把握神学基础和教义根基,对于教会的健康发展最为重要。教会建造方面,最关键的是不能再延续“被动型”的植堂与发展模式,而要有意识地开始“宣讲福音”的植堂事工:

 

1)教会要成立植堂中心,系统地为植堂事工做预备、训练、策划和差派;

2)教会同工需要接受植堂训练,作为同工训练的重要环节;

3)同一城市的教会应彼此配搭进行植堂事工,正如在宣教禾场上的彼此配搭事工;

4)有根基和规模的教会应有国度眼光,在自身建设的同时,有意识地扶持小教会成长。

 

北京和中国的城市教会应当对城市植堂有所看见,特别是关注城市中的“福音荒地”。我们需要保持教会和信徒传福音的热情;看到未来传福音的事工的艰难(相比上一代,80后群体的精神意识与生活方式更加地自我),不能再期待过去“爆炸式”的发展;并意识到植堂训练会更艰苦,要求更深度的委身,更多有保罗心志的同工。

 

六、结论

 

今天文艺界反“三俗”,而教会要反“三化”,即信仰表面化、敬拜形式化、教会管理工商化。这“三化”是相辅相成的,最后会导致教会走向世俗化。盼望未来的北京,能有更多有果效的传福音和植堂。笔者希望借此思考,唤醒沉睡的教会。

 

愿神对教会的心意在今天能够实现!

(注:本文从《教会》杂志转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