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去与留——对农村传道人现状的思考

作者: 陈发升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15年02月05日 08:44 |
播放

编者按:

时下,中国教会是个非常多元化的群体,不同类别的教会都越来越多的涌现。但农村教会,一直都是中国教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面临着时下城市化的转型,以及世俗主义的社会风潮,农村教会的生存也越来越艰难,而其中的农村传道人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代祷的群体。他们面临的真实境况是怎样的?他们有怎样的挣扎、痛苦和艰难?

本文来自于一位和农村教会有过真实接触的弟兄。作者文中提到很多农村传道人面临着农村教会的艰难,在选择“去与留”之间真实的挣扎,其中举出的三个案例有许多真实的细节,让人更加接近这一群体。其中他提到的案例当然不能完全代表农村教会和传道人的境况,毕竟中国地域广大、各地教会的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基督时报刊登出来,只是希望透过此文,大家可以更进一步的看到农村教会和传道人所面临的许多真实情形。

的确,在一个社会处于转型之中、以及中国教会处于转型中的时代,无论是信徒、还是神职人员——许许多多真实的个体会经历真实的挣扎和苦痛。我们不能一味的无视,也不能一味的苛刻。

编者很赞赏文章最后作者写到的一段话:“
其实,去的人,都有着自己合理的理由。留的人也都有着自己的坚持。我们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地理解他们。不要一味苛责。农村传道人本身已经很苦,但上帝却也没有忘记,一直在给他们加力量。”

前言

中国农村教会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首先基督教被很多人认为是可以带来文明的信仰,但农村教会却活在各自的愚昧中。其次虽然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却显不出来深远的影响力。还有就是以老弱病残为主,很少有大批的年轻信徒。正因如此,许多人开始思索农村教会的转型。而作为身居农村教会第一线的义工传道人(编者注:文中该词意为“非受薪的传道人”),自然就受到了很多的关注。有的寄予厚望,有的大肆批判。

笔者在农村教会也工作了几年时间。并且也结识了一些其他教会的传道人。对于当下农村教会传道人的处境不说深有研究,却也有一些了解。在此想以几个实际的例子分享一下农村传道人真实的处境——确切说,是他们的困境。

案例一、王长老的服侍路

王长老(化名王雨)原来是河南省兰考县某一个乡村教会的普通信徒。但相对而言,他的年纪算是非常年轻的。因为他年轻,教会中一些信徒希望他可以去读神学,好回来可以带领教会。他们那会还没有过自己教会的讲道员。甚至曾经让一个非信徒的教师在周日来读一下圣经。

但是王雨那时的家庭却十分拮据。就这点来看,他当时立志做传道的决心是很可贵的。为了支持他读神学,教会中很多人自己再忙也会去帮王雨家干农活。又自发地给他筹集学费,一些老人甚至将自己攒了许久的钱都交给了他。这不是说数目很大,其实没多少。但是这样一份支持的心,很是让人感动。

后来王雨不负众望,学成归来。把教会中的老老少少欢喜的不得了。但后来王雨的决定却使这样一种其乐融融的关系瞬间冰冷起来。

王雨毕业后在家乡教会服侍了一段时间,但是后来他得到了一个到开封市教会工作的机会。再三考虑,还是选择了离开老家的农村教会,在开封做起了小传道。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被人认可,按立圣职。

可是这对那些一直支持他读神学的信徒是一个不小的打击。都认为他忘恩负义。最重要的是,信徒对于培养年轻传道人的心几乎完全消失了。生怕以后再有这样的情况。这样紧张的关系持续了数年,直到后来人们发现王雨并没有忘记家乡教会。反而因为他在市教会服侍而得到一些帮助。比如通过他联系一些外地传道人来开奋兴会之类。

其实对于王雨的选择,也正是现在农村青年传道人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我相信很多立志做传道的人是真心要服侍的。但在农村却有这样一个现状:无工可做!一般而言,农村教会讲道主要是集中在周日。其他时间也有灯下聚会,但人数很少。而且由于信徒的基本素质跟不上,经常是对于圣经讲解不太感兴趣。因此有很多传道人将讲道变成了讲故事或者琐事分享。很感恩的是,现在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而一个正式的神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渐渐变得无所追求,最终和没有学习过的人一模一样。

这对一个有着理想、抱负的年轻人是无法忍受的。王雨也正是基于此才决定去开封服侍。在那里一是可以磨砺自己,也可以有更好的进深空间。

所以,王雨选择离开的原因就是:前途。

一个正式的神学生,大多是经过三至四年的培训。最起码,也会有两年的学习时间。当他们学成归来,站在一间破瓦房里讲道,听众又都是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文盲信徒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学习的意义不大。会认为自己所学的不应该就这样埋没。或者理由“属灵”一点:要为上帝做大工!

就我所认识到的经过正式培训的传道人,都对自己的前途有过很大的担忧。甚至会恐惧!恐惧自己就这样一辈子跟一群大爷大娘呆一辈子,恐惧自己一边拿锄头一边拿圣经,恐惧自己所学的将永无用武之地。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王雨一样可以有机会走出去。更多的是不知道往哪里发展。在不住的迷茫中,也有很多人选择离开了岗位,将学神学的那段经历当做一个美好的回忆。

除了这一点,还有服侍理念的不同。农村教会领袖其实更加像是一个“头头”。治理教会的方法一般都是按照一个农民的传统理念来的。对于教会的发展从来不会有什么追求。只要能盖好一个不错的教堂就是毕生的目标了。甚至在人际关系处理上,什么厚黑、三国都会用。一个“见过世面”的神学生,自然希望可以进行革新,却发现根本无法撼动这一现状。满满的失望堆积在心里,就越发的对服侍失去动力,甚至有的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若是这样,直接离开不就可以了么?但是还有一个“道德枷锁”,一个“属灵枷锁”一个“家庭枷锁”,和自身实力在限制着他们。道德枷锁就是教会培养了我,就这样离开太对不起支持他的人了。属灵枷锁就是担心放弃牧养缺乏的教会不得上帝的喜悦。家庭枷锁就是一家人都在农村,也没法直接撇开。而自身实力不济的也怕离开就找不到地方可以服侍了。所以,就一直纠结在了这里。

其实,在农村服侍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的。可以说这根本是一项牺牲的工作。当看到农村教会诸多问题的时候,也正是需要努力的方向。这过程艰难而又漫长,但谁说这样的工作不“伟大”呢?

我希望有更多的神学生能投入到这样的工作当中。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或其他方式与外界交流。但却不反对到外地去深造或者工作。只是当离开的时候,记得这里有一件非常需要的教会需要你!

案例二、有“学习”恩赐的人

在商丘我认识了一位很特别的人。他被人冠以“很有学习恩赐”。原因就是他在神学基础培训班呆了5年!后来他跟我一届。但是我们的老师是他第一年学习的同学!

他的父亲是教会中的负责人,很希望儿子能子承父业。而他自己由于耳濡目染,也希望可以做一名讲道人。他们教会有自己的神学培训,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二十个年轻人毕业。这种培训班完全免费,而且录取没有任何的限制。他文化程度不高,初中也没有上完。也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一年一年的学习也没有把自己塑造成他理想中的样子。反而蹉跎了不少岁月。最终选择了外出务工。

其实,在这种培训班毕业的人虽然很多,但可以出来服侍的实在不多。平均下来每届能有2个人就不错了。剩下的人大多无法完成教会中的工作,只能失望地走开。

而造成这样一种情况的,正是他们教会“大片撒网,重点捞鱼”的培训方式。

他们教会的神学班有外来资金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完全是不计成本地办学校。就这样还会有很多剩余资金可以用在教会其他事工上。支持资金按人头计算,也就是说,学生越多,资金也就越多。于是为了能够扩大招生规模,经常强调作为一名传道人在上帝面前是多么荣耀。由于我身体有病,在劝我入学的时候甚至说神学班是一个神迹众多的地方,我的病将在那里得到医治!(他这样说我没搭理他。后来见到2个很会讲道的年轻学生,觉得那里也可以学一些东西,就过去了。后来发现出来的毕业生完全是靠着天赋才成才的。)就这样,很多信徒总想办法把孩子送过去。于是神学班里就有了要得医治的,有希望神学班可以管教自己孩子的,有放假了没地方去的,还有来找媳妇的(囧)......

这样一种模式下,自然教学质量好不到哪里去。但众多学生中,总会有那么几个有天赋又真心想服侍的,于是这些人出来就成了神学班的“代言人”。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来报名。又加上是完全免费,倒也不缺生源。

可问题就是,那些天分不够的毕业了该怎么办?

神学班的教育完全封闭,再经过一至两年的学习后,就是原来不想服侍也被熏陶地想服侍了。可是来到讲台却根本就不被信徒认可。于是就是陷入到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里面。是退也不是进也不是。因为离开教会的服侍岗位在传统教会里认为是“不属灵”,也会成为神学班勉励学生继续学习的“反面教材”。而继续服侍又实在力不从心。于是那位“恩赐兄”就一遍一遍地学了5年!最后还是放弃。

其实不光这一个教会是这样。其他地方的虽然没有自己的培训班,却也是这样输送神学生。只要是有口气的,就都鼓励去学习。还有出于别样目的来鼓励孩子读神学的。正规神学院不要就找其他非“正规”的。当他们被赋予一个崇高的理想的时候,现实又让他们发现实在崇高不起来。

教会不断培养年轻人起来读神学是正确的。但是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培养。更不能用蛊惑的方式让人去读神学。不能只看到“我教会培养了多少神学生”这一数字,更要看到那些被“蛊惑”、“逼迫”而来的神学生,在服侍过程中无奈而流的眼泪!教会应该对那些人负责!他们蹉跎的时光上帝是记得的!

案例三、奶粉钱在哪

这是个很现实、很不属灵、又很严峻的问题。

农村传道人大多是义工性质。这是农村特殊的环境所造成的。由于教会资金有限,根本就开不出来工资给传道人。在我学习的过程中,也曾跟几个同学讨论过这个问题。对于青年神学生,他们所要面临的不光是温饱问题。而是结婚、生子、和尊严的问题。许多经过长时间学习的神学生,最终都因为这些问题而放弃服侍。

小光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所幸后来得到了改观。

其实小光所遭遇的还是比较理想的。我们是一届的学生。他年龄还没我大。毕业后也一直在教会服侍。后来与我们的一位同学结婚。这之后问题就来了。结婚前他可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是结婚后柴米油盐都是要命的问题。教会可以补助一个单身的传道人,却无法补助一个家庭。后来他们有了孩子,生活压力剧增,于是同样选择了暂时放弃服侍,带着全家外出务工。现在的话决定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带职服侍。但是生活压力依然很大。

之所以说他的情况比较理想,是因为很多年轻人因为是个“穷传道”,根本找不到对象,就算找到也会被对方家长一口否决。

义工模式(编者注:意为非受薪的模式)虽然是当下教会现实环境所造成的,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模式。许多教会试图做出改善,但一直没有什么好的果效。首先对于教会中培养神学生的方式而言就决定不可能改变义工模式。目前教会的培养模式是重量而不重质。就是可以支持他上花费少的培训班,却不支持继续深造。而且培养的方向是一个只负责讲道的演讲者,而不是一个牧者。所以往往有很多经过培训一周的传道人在教会服侍。这样可以造就出很多的神学生来。但这样一来,如果发起补助来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对于资金缺乏的农村教会而言根本无力负担。还有就是由于长期的义工模式所留下的遗传,认为传道人就应该穷一些。这里面还有一些嫉妒在里面,就是前辈都是义工,就也不希望后面的人比他们强,认为跟他们一样就好。

曾有一间教会决定给传道人发补助,其实钱很少。但是决定一出,十几个诗班成员(甚至有的只是客串唱诗)也要求同样待遇。最后发现这样教会财政无法负担,所以不了了之。

许多农村的神学生因为这样的原因成为了“啃老族”,心里有着很大的压抑。不愿放弃服侍却又问题重重。之所以不愿呆在农村,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实,也有“媳妇熬成婆”的。我表兄现在是一名农村教会的长老。他服侍多年又甘于付出。被许多信徒所认可,接纳。于是许多教会会给他一些补助。也有信徒私下奉献。生活虽不富裕却也有极大的改善。但走到这一步,中间过程实在辛酸。

说到这里,可以提一下我们同学间用来打趣的一句话:“媳妇会有的,奶粉钱也会有的,上帝是‘耶和华以勒的神’!”

我们也真是这么认为的。

总结

其实,去的人,都有着自己合理的理由。留的人也都有着自己的坚持。我们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地理解他们。不要一味苛责。农村传道人本身已经很苦,但上帝却也没有忘记,一直在给他们加力量。

教会是一个提倡爱和公义的地方,在注重教会发展的同时,也带着一颗怜悯的心体谅他们的难处。或许一个善意的理解,就可以造就出一个马可来。农村传道人是上帝赐给农村教会的财富。他们值得被关注,因为农村教会能否转型,能否摆脱目前的愚昧,与他们息息相关。

愿我们的祷告中能够提到这一个群体。上帝会纪念的。

(本文原载自宣教中国,原文可按此。基督时报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基督时报网站保持中立。)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