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专访】一基督徒夫妇谈在家教育(上):我们为何这样选择?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2月04日 09:08 |
播放

走进雅各牧师的家,迎面而来的是他的三个儿子,老大(13岁)羞涩、老二(10岁)活泼、老三(7岁)顽皮,最喜欢的就是跟着两个哥哥凑热闹。

虽然性格迥异,但见到客人却都很懂礼貌,不过最为特别的是,孩子们在礼貌的同时反而很喜欢跟客人亲近,坐在客人旁边好奇的问东问西:如果客人是IT好手,他们会拿着客人的电脑动来动去问很多科技问题;如果客人是历史老师,他们也会随之问很多有意思的问题。

你可不能小瞧你前面这几个虎头虎脑的小孩子,他们虽然才十岁上下的年龄,却已学习了包含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世界古典历史,还有中国古代史;因为父母是基督徒的缘故,也学习过圣经教义;在许多方面他们走在不少同龄人的前面了。

而跟客人自由的聊天、发问,是三个孩子日常生活中最重要、也最自然的学习方式之一。

另外,他们最主要的学习来源是和父母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不过,和大多数孩子不同的是,他们不仅仅周末,从周一到周五的全天他们也基本是和父母一起生活、一起学习,而且一起玩耍。

因为雅各牧师夫妇对三个孩子实施的是在家教育:它是近几年来在国内也开始逐渐被认识和更多人采取的一种教育类型,其中包括不少基督徒父母。

在展示出学习积极主动、知识架构健全同时,三个孩子更多体现的是因为时时刻刻在父母身边生活而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轻松、亲密和信赖感。

而这才是让他们的父亲最为自豪之处。

雅各牧师是一位家庭教会的牧师,在牧养自己所在的教会同时又常年行走于大江南北服事,他的妻子也是一位温柔善良的基督徒姊妹,早年也曾在职场做专业工作,后辞职一方面教育孩子,一方面也参与教会的服事。近五年来,这对夫妇开始逐渐探索和尝试在家教育孩子的方式。

雅各牧师坦言,他和妻子之所以施行在家教育,最根本是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灵魂体都健健康康的人,普通大众的一员。藉此教育的方式也很自然的把信仰传递下去,因为雅各牧师早年虽出生于基督徒世家,但却因家人原因离开信仰多年,最后虽被主寻回,却让他对教育下一代的方式反思很多,由此也坚定他重视家庭教育、采用在家教育的决心。

他说:“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认识神,敬拜神。”

日前,这位牧者与师母一同接受了基督时报同工的专访,分享了他们一家为何采取在家教育的原因、以及实施过程中许多真实的感受与思考。

背景介绍:

在家教育,英文是Homeschool,也可翻译为:家庭学校、在家教育、在家自学、自主学习 。

“在家上学”是美国19世纪末开始萌芽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并于 20 世纪 50 年代蓬勃发展。当时的一些中产阶级家庭由于认识到学校教育的程序化、机械化弊端,同时出于宗教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不愿再将孩子送入学校,从而选择了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的方式。他们自己带领孩子学习,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天赋和兴趣点,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学习重点。

20世纪 70 年代以前,在美国大多数州,“在家上学”被认为是一件违法的事情,一直受到公共管理机构的“围剿”。经过多方努力,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美国各州陆续出台相关法律,确认在家上学的合法性,并出台了相应的支持体系。1993 年秋季,“在家上学”最终在美国 50 个州实现合法化。虽然这些孩子拿不到正规中学的毕业证书,但他们仍可参加 SAT 考试(全美大学入学考试),SAT 成绩被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绝大多数高等学校承认,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照。

美国在家上学儿童的比例增长很快。1985 年,仅有 5 万名在家上学儿童;到 1992 年,则有 30 万名在家上学儿童;1999 年,美国教育部估计数量已经达到 85 万人;2004 年,美国驻华使馆中文资料显示,有多达 120 万名美国儿童在家里接受教育;2010 年,美国教育部调查数据显示这一人数约为 200 万人,目前则达到了 250 万人。

在家教育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孩子为受教育者、家长为主要教育者的教育形式。在家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意味着“以家为本”而非“以校为本”的教育。这种形式带来了足够的灵活性,而使得子女的成长变得非常个性化。这恰好符合这个时代对个人的要求。中国大陆目前实践者正在增多。 

除了可以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得到课程、教材等方面的服务外,在家教育还可以调用更多的社区资源:图书馆、博物馆、体育运动中心、画廊、展览馆以及亲友和邻居的智力资源,比学校教育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在家教育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它有一定的课程设置,关注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家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按照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能力进行教育。

问:你们是一开始就决定采取在家教育这种形式吗?是出于怎样的原因呢?为什么会采取在家教育呢?

雅各牧师:没办法。因为现在我们社会上很多的学校教育是为着很多有爷爷、奶奶的独生子们设计的。因为八点你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回来之后还要一直陪伴着孩子,还要补课,而且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是很少的,只有礼拜一到礼拜五,假期还很多,基本上孩子们什么假都放,加上暑假寒假,真正读书的时间1年也没有200天,除此之外,父母们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维持孩子们的假期,所以算起来,孩子虽然好像在学校上学,但其实是要做很多事情。

我们当时就处于很多疲惫不堪的状况中,一个是时间实在耗不起,特别对于孩子多的父母来说尤其如此,我们周围也有很多海归的朋友因为孩子多都送到学校里面教育反而压力更大,所以就开始在家教育。

另一个是基于价值观。孩子在社会受教育的内容很多方面是和我们价值观不符的,比如“竞争”,从小让孩子考试要得第一名、要胜过别人,听起来这好像是很对的真理,但回到圣经里面我们实际生活运用的是完全相反的。基督教很重要的价值观是不要争竞、不要抱怨、不要与人为敌、看别人比自己强、服务他人、懂得爱他人、舍己的精神。而在社会里面,只要能得第一名、只要能成功,什么方法都是可以做的,甚至可以牺牲很多道德底线。

因此,我们都是这种教育的受害者。我父母都是从小受过神学教育的人,但为什么我从小不信主呢?为什么我的哥哥姐姐们也都不信主呢?因为父母把孩子都交给了社会的教育。其实真正的价值观的教育应该是父母来承担的,但父母把这样的责任推给了社会的教育体系,所以当长大后,反而抵挡父母、抵挡神,觉得基督信仰都是假的、骗人的。

但实际上,当我真正认识神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之前对于信仰的看法很可怕。我还是比较幸运,起码最终还是回归了信仰,但是任有好多基督徒家庭出来的孩子失去了神、失去了信仰、很可惜。

我的妻子也出生于基督徒家庭。她的情况也是许多人面对的很普遍的一种情况,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只要会读书就可以了,父母的要求也是你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从来不教生活常识、家务等等这些东西,因为父母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读书之外的家务都帮你承担掉。长大嫁人之后发现很多做饭、持家很多方面的不懂,需要重新学习。所以她也是痛苦过一段时间。

我们之前的教育好像觉得学习好最重要,但其实我们是一个个体,我们需要懂得学习、生活和服务的平衡。现在的孩子也是很多是这样的情况,很少有会自己修水管、换电灯泡的,都是花钱找人修理。如果我们从小就教给孩子这些生活技能,那是多好呢?

所以,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意加上了这些必需的部分。我们的孩子常常做家务、扫地、拖地、扔垃圾、洗碗….让孩子涉及到生活的很多方面。爸爸妈妈去外地出差学习的话,也都带去孩子,让他们可以看到很多、学到很多,也不和父母过早的分开。而且家里面来了大人的话,他们也都主动和客人谈话。

就是因为学校教育给家中带来的压力和重担,还有担心孩子跟我们当年一样丢掉信仰,所以2010年开始就决定把孩子放到家里面开始教育,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家教育的形式。

在家教育这个词也是2013年才知道的,只是当时觉得再不能再这样的孩子受那样的痛苦,所以就这样去做,这样去探索,一直到2014年来就是这样孤单的探索的,最近才慢慢发现原来各地都有类似这样的基督徒父母。我们看到他们的尝试,我们碰到一起交流也很高兴。

问:2010年到2014年这四年你们是怎么探索的呢?怎么最后确定了在家教育这种形式呢?

雅各牧师:我们先是自己摸索,之后到附近一些城市的基督教学校学习,学了一年之后然后打算也用基督教学校的方式去做,但是发现效果不理想,首先是老师的问题,因为要请一个已经预备好的老师非常难得,第二个是经济的问题,成本非常高,每个月要1万左右的支出,第三个对孩子来讲,并不是非常的自由,仍然跟传统的教育是一样的,虽然加入了信仰的因素,但只是从学校搬到家里而已,也有很多的作业和课程。

现在这个阶段是2013年下半年开始,从我这个做爸爸的回家开始带孩子开始,我完全放弃以前教育的方式,用神带领我们的方式,每天读经祷告、学神的话,然后需要背经、还有给孩子看一些网络上课程的视频啊,比如他们学习的四大古国历史就是从网络上找的合适的课程,还有出去玩让孩子开眼界,让他们亲身去接触各种知识,带着他们到博物馆、图书馆、自然里….我发现这个方式是最合适孩子的。

问:一般我们看到的主要三种教育形式包括社会学校教育、基督徒学校教育和在家教育,这三者之中你们为何最终选择了在家教育呢?

雅各牧师:我们也是一直探索到底哪个更合适我们的家庭,跟我的妻子也常常讨论。后来发现在家教育这个体系,发现这个教育是从圣经里面来的价值观,可以无缝对接的,没有任何冲突的。比如基督化教育,做父亲的和教育也是完全脱节,让老师去管,父母亲也插不上手,而在家教育是父母亲承担最重要的责任。

一个深圳的家长说孩子就是一团火,做父母的只是做“煽风点火”就可以。而以前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就是孩子是一桶水,父母亲是那个舀水的人,老师也是舀水的人,都是把水舀进去孩子的桶。这就意味着:你能够有多少水,他们才有多少水,父母亲和老师能够控制他们,但他们永远不能高过家长和老师,就好像1.5米的人怎么能培养1.8米的人?

可是当明白孩子是一团火,我们只是一个帮助者而已,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所以圣经中,撒母耳比以利更加优秀,大卫远远超过他的父母亲和弟兄,耶稣也是远远超过父母和弟弟。父母亲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而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潜力的。所以父母不能限制他们,而是发掘他们的潜力和天性。但是我们做父母的,常常用自己的想法去限制孩子,所以孩子哪些好的枝条刚出来时就被剪掉了。

爱迪生之所以被培养出来,是因为他的妈妈一直鼓励他,他没有在学校,学校也不让他读书。所以我们认为,“青出于蓝蓝而胜于蓝”是从这里来的。

在美国,现在在家教育也是一个新的趋势,现在约有200万个孩子选择在家教育。有很多专家担心你们封闭起来教育会对孩子不好啊,但结果反而恰恰相反,让专家们大跌眼镜,他们发现在家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在社交、谈吐等很多方面效果显著能力更强。

因为在今天的社会里面,所谓的学校里面学的知识是很容易获得的,但是智慧和灵性的增长是需要教会和家庭父母来培养的,所以在家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的社交、谈吐等各方面可以更强。

师母:我们最开始也是把孩子送到社会教育里面,老大是从幼儿园上到一年级这段时间里他在学校里面受到苦待,反而更加喜欢在家,而且学校压力很大,作业很多。作业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觉得孩子需要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因为中国的教育主动学习的机会很少,基本都是填鸭式的,一有点时间就得做作业,很多假期其实都是父母得陪着他们做作业。所以对于三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很痛苦。

我们就在这样的痛苦中寻找解决的方法。后来2010年的时候,看到有到一个韩国神学教授的两个女儿就是在家教育培养出来的,非常优秀。当时我听说这样可以,但是还是犹豫,害怕耽误孩子,因为没有这样做过的,我们这样做是带着很冒险的样子,最近看到周围不少基督徒父母也在尝试,国外也很多这样的在家教育的案例,所以心慢慢放下了。

现在是把很多教育和学习融入到日常之中。孩子看到有意思的、不懂的,他们就会去问,很自然就学习了。比如孩子跟我去菜市场买鱼杀鱼的时候看到鱼鳔,我就可以给他们讲悬浮的原理,就学到了物理的一些基本东西,还有算账时就会问到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的原理。

所以,很多时候我的孩子带出去遇到同龄的孩子说到一些东西,人家的孩子就说“老师没有教”,比如说到乘法对方的老师只是教了除法。

很多观察在家教育的人担心这样教育孩子,孩子和同龄人不能很好的相处,其实这个是最不必要担心的。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他们很自然就会跟同龄的孩子黏在一起,实际上他们最大的问题是跟不同年龄的人相处有问题,比如老人我们不会关爱,幼小我们不会呵护,这才是他们需要学习的,在家教育中这些也可以很好的学习,所以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放在社会中不会出现和同龄人交流困难的问题。

另外的话,这样我们礼拜六礼拜天和孩子也可以更多在一起,比如带他们去博物馆,去参加一些公益课程。

问:采用在家教育之后,给您的家庭带来怎样的改变和益处呢?

雅各牧师:在家教育之后,一方面让我们脱去了很多之前的重担,一方面还原了家庭原本的职能,使为父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为父亲。

因为现在社会的教育是一种“去家庭化”的教育,比如一个人2、3岁就开始去社会的幼儿园、保育机构,大一点就是小学、中学、之后是大学,然后就是社会工作了,老了去福利机构。这种教育使得人从家庭里面脱离出来,失去了家庭的感觉,所以也让很多人不想结婚了。在家教育这种方式是还原家庭原本的职能。

看自然界的话,猫生出的猫能带出猫,狗生出的狗也是如此,虽然它们只是野生动物,但它们的孩子都能很好得长大,现在很多野生动物灭绝不是它们自己的问题,而是人类带来的灾难。野生动物都能很好得带大自己的孩子,我们人生出来的人却常常被一些所谓的专业的机构、人士剥夺了。专业的人告诉你不能带孩子,因为你带不好孩子,把孩子从家庭中剥夺掉。

其实,教育孩子才是上帝给人的最重要使命之一。传承从父母而来的文化、思想、各样的品格….父母才是真正要对孩子负责任的,而学校是不会对此负责任的。学校的老师只是短暂时间里面陪伴孩子,而父母亲才是一辈子陪伴孩子的。学校的课程的确设计的很专业,但学校和孩子的关系是很肤浅的,所谓的这些专业机构里面的老师和孩子的关系、家族的关系都是很浅的。恰恰我们中国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是很高的,所以导致中国的孩子与国外的孩子相比,在自信等方面都是非常逊色的。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使用化名。本文根据受访者录音整理,经受访者本人审定。文中观点属受访者意见,基督时报网站保持中立。独家稿件,欢迎个人分享并注明来源与链接,其他媒体与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