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专访】深圳牧者谈跨文化宣教苦与乐 呼吁“教会敢于付代价”

作者: 施迦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4年11月26日 10:10 |
播放

信主19年,背井离乡,从追求世界名利到转向上帝后淡泊名利,辗转多次终在深圳安定的Jimmy牧师,专心建立教会,牧养群羊。也许很多建立城市教会的牧者都有类似经历,当教会逐渐稳定后,便安于舒适的环境,不愿再走出去宣教,特别是跨文化宣教,更让有些牧者“望而却步”,因为要付太多难以想象的代价,但耶稣的大使命说“你们要去”。

主给门徒的命令是“你们要去”,但现在很多教会的牧者“不愿意去”,为什么呢?从根本来看,是不愿意付代价。如果一个牧者不愿意付代价,那这个教会也只能看到自己的需要。“去”或“不去”结果会怎么样呢?

Jimmy牧师通过神带领自己多次跨文化短宣的经历,给基督时报同工分享了在宣教过程中的苦与乐,比起艰难,更多的是看到神奇妙的恩典,他告白道,“宣教真的很精彩,通过宣教提升了我的属灵生命,增强了对主的信心。”

神赐下宣教的感动和负担

《宣教的中国》这首赞美诗中国教会唱了几十年,但至今仍没有真正走出去成为宣教的大国,影响世界,当然有各种原因,其中一大原因是中国教会“各自为政”,难以有合力形成宣教大军。

但神的工作从没停止,祂不断感动一些中国牧者有宣教的负担,Jimmy牧师就是其中一个,在圣灵的催促和带领下,他和教会几位同工开始了短宣的旅程。

开启短宣之旅

Jimmy牧师对基督时报同工分享说,短宣的过程其实是带门徒的过程,他们去年开始到贵阳、缅甸的拉咱、克钦邦、佤邦等地。其中克钦族全民信耶稣,每个难民营都有教会,而佤邦的回教、佛教、民间迷信很多,属灵比较黑暗和混乱。

去到克钦邦的难民营,才知道有那么多在痛苦艰难中生活的基督徒,常年处于战争中,被逼迫,被边缘化。几十年来,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常常会在战争打仗时24小时彻夜祷告,求神拯救他们脱离战争和苦难,然而,苦难仍然不断,他们觉得上帝已经忘记他们。但是当看到中国基督徒来帮助和安慰他们时,他们知道上帝垂听了他们的祷告,并没有抛弃他们,所以即便在苦难中,依然觉得安慰和感恩,重新找回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这就是“患难生忍耐”的真实见证。

当谈到拉咱难民营的生活状况时,Jimmy牧师略显沉重,因为当地难民生活几乎没有保障,受伤的、生病的无法得到医治,所以短宣队会带着医疗队过去帮助他们,同时也会送米送药等。并且他们当时从难民营里面带出超过50个孤儿,放在拉咱当地的一个孤儿院里面,找到中国的资助者来赞助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当带着神的爱去做这些服事时,“神的恩典总是够用。”Jimmy牧师再次感恩告白道。

短宣中神的恩典够用 神迹奇事伴随

“神藉着我们去缅甸,服事那里的基督徒难民和孤儿时,开启了我个人的宣教之旅,把我从过去看环境、看钱包,看自己的缺乏,到只看神的能力,个人属灵生命有了很大的突破,看到神是丰富的神,只要做合神心意的事情,祂就必负责任,包括在经济上的供应。”Jimmy牧师分享说。

通过几次短宣的经历,让Jimmy牧师深深经历到神的真实,信的人必有神迹奇事随着,他们每次出去,都会经历非常多的神迹,不仅为病人祷告得医治,甚至为生病的猪祷告,都得了医治,大大地见证了神的荣耀,信而归主的人也不少。一数算这些神的作为,Jimmy牧师就充满感恩和喜乐,有的场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同时,Jimmy牧师坦言,“以前我也觉得自己教会人少,弟兄姐妹收入也不太高,没有太多十一奉献,有时甚至入不敷出,不像那些大教会信徒很多,经济实力雄厚。而且觉得自己家庭压力也比较大,教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觉得走出去宣教太不可能。”

但去年神打破了他的自我设限,Jimmy牧师比喻说,“神像把我的瓶盖打开了一样,让我不再看自己的缺乏和不足,而是看到神是丰富供应的一位。”

从去年到今年的宣教之旅,是他个人属灵很深刻的一段经历,包括自己对神的认识,以及信心方面也大大提升,不仅是他自己,而且跟着出去短宣的弟兄姐妹的生命也得到很大的更新和改变。4次带着团队出去,每次人数不一,不同的组合,不同的背景,可以一同在异乡经历神的供应和各种神迹奇事。

其中在Jimmy牧师教会全职服事的传道人晓彬弟兄见证自己在短宣中的经历和成长:

短宣让自己打开很大的眼界,收获很多,当然各种挑战是不用说的,舟车劳顿,环境恶劣,飞机、皮筏艇漂流的惊吓,那边条件艰苦,吃住都很差,还有很多蛇,但是当你看到那些单纯渴慕的居民时,就很想去关心和爱他们,特别是能给他们传福音,就觉得很安慰。那些没听过福音的人,都很愿意来听,哪怕是佛教徒也很友善,只要你讲他们就愿意听。有一次竟带领了20多个人决志信主,并会引荐他们参加当地的教会。

我个人也经历很多恩典和突破,自己的生命有很大翻转,包括传福音方面、个人信心和勇气提升。去短宣时就觉得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放胆去做。

通过短宣也更多把身上的属灵恩赐发挥出来,并且一走出去,圣灵的工作会很强,为人祷告、传道、服事、教导、带敬拜会很不一样,很深经历到神的同在,如果一个基督徒不愿意走出去的话,生命不会太快突破和成长。

去短宣过程总很重要的是连结当地的教会,建立关系,这也是为长宣做准备。短宣虽有挑战,但是有很多恩典和突破。总体来说,宣教让我自己有很多提升。

跨文化宣教的意义

关于对跨文化宣教的理解和认识,Jimmy牧师分享说,“从中国宣教情况来看,我们教会不算走得太快,二十多年前,很多河南的教会就差派过宣教士,但跨文化宣教是比较困难的,从本族文化进入到另一种文化、语言、习俗里面,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语言方面的不通,而且环境方面挑战比较大。

“我们教会就像中国教会的一个缩影,从不懂宣教到慢慢认识什么是宣教,从只是关注自己的需要,到慢慢关注远方灵魂的需要,从关注本教会家人的需要,学习去关注其他属灵家人的需要,从关心本文化的需要到关注另一种文化的需要。”Jimmy牧师解释道。

就像曾经使徒们把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到外邦一样,打破地域、文化、民族的限制,将福音传到列邦。因为耶稣给的大使命是“你们要去,使万民做主的门徒”。 Jimmy牧师特别指出“去

”是一个动词,是要付代价,要背着十字架走出去。

“每次出去跨文化宣教,对我个人的体能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即将45岁的年龄,体质、体能各方面都在下降。”Jimmy牧师还回忆了当时去缅甸服事的一段经历:

当时我们去缅甸拉咱服事难民,开车上山,隔几十米就是很大的一个弯,车在弯道上甩来甩去,左右都是很高的悬崖,到达目的地后,我的胃里如翻江倒海,特别难受,下车后都不想说话,那样危险而偏僻的地方去了一次其实就不想再去第二次了,但圣灵不断在内心感动、呼召,所以愿意顺服,还是继续去,目前已经去了4次。

“每次神都给我新的功课和挑战,不仅坐飞机受惊吓,连坐皮筏艇漂流也特别惊险,由于正常情况一个皮筏艇只能坐一个人,但当时我们坐了三个人,当时山洪暴发、河床宽阔,水流湍急,我们要从河面漂流到对岸。对于不会游泳的我来说,实在又惊又险,就像一只蚂蚁随时都会被洪流吞没。”Jimmy牧师回忆起这段经历还有些胆战心惊。

虽然有惊险和艰难,但Jimmy牧师想强调的是,“宣教是遵行耶稣的大使命,不只是关心我本地、本教会以及自己家庭的、城市的需要,而是神在我们觉得很不足的时候,让我们可以看见远方城市灵魂的需要。”

神的旨意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虽然深圳有那么多的城市教会,神却拣选了这一个教会,给了宣教的负担,相信有神美好的计划。

Jimmy牧师感恩分享说,“神藉着我们每次短宣,都做了很多奇妙的工作,深知我们不配也不能,但神真是很恩待我们,让我们可以经历到祂的真实。”

通过多次跨文化短宣的经历,Jimmy牧师得出的结论是,“宣教是很精彩的,虽然要付很多代价,例如身体的不适应、饮食的不习惯、气候的变化、当地环境的突变,各种条件的局限等,但是非常丰富,值得每个教会、每个基督徒去付代价。”

虽然神给了Jimmy牧师宣教的负担和感动,但不是所有牧者传道人都有这样的负担,有些传道人认为“深圳1000多万人口都还没有得救,我怎么能跑那么远呢?”也有传道人说,“那个地方太远,又危险,又偏远,”

“但是大家都不去,谁去呢?”Jimmy牧师坦言,所以主说,我可以差遣谁呢?我们都应当像以赛亚先知一样回答,“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中国教会牧师、传道需做好宣教的榜样

“《宣教的中国》不只是唱唱而已,真的需要我们的牧师、传道首先做榜样。首先你的身份就是基督徒,就是宣教士,你都不去宣教的话,还指望弟兄姐妹先往前冲吗”Jimmy牧师带着迫切而坚定的口吻分享说。

“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将军能战死沙场,这是他的荣耀,好过他躲在家里,安乐死,没有任何伤疤。”这是Jimmy牧师对于宣教大使命的认识。

同时,他强调说,既然是基督的精兵,也就是特种部队,那就得出去打仗。所以传道人、牧师要带头宣教,要把耶稣基督的大使命活在生命中,不是作秀,而是持续带领弟兄姐妹一同去打仗,这样的话弟兄姐妹会火热起来。

说到这里时,Jimmy牧师又忍不住分享了佤邦当地贫穷的状况:

当他住在那边的教堂里面时,洗澡都没有热水,冬天去时很冷也是洗冷水。有时一周只能洗一次澡,有一次,不小心感冒了,很严重,离开时,给教堂奉献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当地的人都洗冷水,接一根水管,男女老少都跪在外面的地上用水冲。很少有人装得了太阳能,当地贫穷落后,交通工具只有摩托车,山路崎岖坎坷,陡峭的悬崖,很危险。

“但是宣教对于我和我们的团队、我们的教会来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这是耶稣的大使命。我们不能只是给自己的朋友家人传福音就可以了。”Jimmy牧师再次强调。

并谈到了来中国的西方宣教士。想一想,一两百年前西方的宣教士来中国,那时他们的国家和人民也没有完全得救,而且他们的生活环境比我们现在更优越,但他们愿意离开自己的国家,远渡重洋,来到中国这个“福音的荒地”,有很多宣教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没有说,等到我们的美国、英国全部信主了再出去宣教,而是随从圣灵的呼召来到中国,

“我们的教会也是,虽然每次去短宣的人不是太多,也没有多少经费,但是每次出去后,回来给大家分享神的恩典时,都会给弟兄姐妹一些挑旺,让他们看到教会的传道人在努力践行耶稣的大使命。即便是在经费、人员都不足的情况下,仍然愿意走出去,那就对很多软弱的肢体来说是一个榜样和激励。”Jimmy牧师如此分享说。

同时,他补充说,“服事是用生命来影响生命的,用生命来牧养自己的群羊。一篇讲道不是靠口才,而是有生命的见证,这样当你站在台上的时候,才会自然流露出基督的爱来,这才会触动灵魂。

对中国教会的期待:重视邻邦宣教

在Jimmy牧师看来,深圳是很蒙福的一个城市,教会资源如人力、财力都很丰富,但遗憾的是,真正有宣教异象的教会并不多,一方面教会可以常举办各种特会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但他希望更多牧者能真正看到走出去宣教的重要性。

“很多人像我过去一样,在自我设限里面,很多传道人觉得自己教会太小了,先把自己的教会顾好,再走出去。但如果惧怕困难、死亡、吃苦,因为自己的教会缺乏就裹足不前,以至于不能践行耶稣大使命,这样的生命需要被调整。”Jimmy牧师坦诚指出。

他认为,教会的复兴、突破首先要从牧师、传道开始,如果带领者都没有信心、不愿意付代价,一直活在软弱光景中,生命就不能突破更新成长,更无法带领同工火热起来。

近年来,神把向邻邦宣教的负担放在Jimmy牧师心中,例如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这些几乎都是佛教国家,与中国文化很相近,他认为我们不能只是想着要把福音传到很远的地方,或者等英国、美国派宣教士来传福音给这些国家。这些邻邦是神量给中国人的,这么多年,福音在中国生根、建造,已经积累了很多资源,所以到了给出去的时候,承接神更大的祝福。施比受更为有福,给出去的时候,是得到神更大的祝福。

“中国教会贫穷的心态需要被打破。”Jimmy牧师强调说。

“我们教会虽然人很少,也不见得特别富足,大家收入也不是特别高,教会也不是很成熟、有影响力,但我觉得神不看这些,神看的是我们内心是否愿意把自己献上,邻邦的国家是中国教会要首当其冲差派宣教士的地方。”Jimmy牧师谈到自己对中国教会的期待。

“我们不用太好高骛远,可以先看顾好我们的邻邦,将福音带给他们,也是神的恩典。如果我们能走出去的话,神也会让我们成为其他族群的祝福。”

Jimmy牧师还分享了他的一个特别看见,一两百年前西方宣教士到中国开展福音工作,大多数是借助教育、医疗开始服务人群。然后开始传福音、建立教会。并且这些贫穷的族群在教育、医疗方面很缺乏,山里面的学校很少,青少年只能读到初中就辍学了。

所以未来向这些族群宣教可以通过教育、医疗进入他们当中,关心和爱他们,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Jimmy牧师认为只有这样真正去做,才有长久的意义,短宣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不能长期扎根,所以需要有长宣的预备。

最后,Jimmy牧师总结了自己的短宣感悟,并发出对中国教会的呼吁,“近几年,神把向邻邦宣教的负担放在我里面,其实我们不用只是高喊着去中东宣教,把福音传回耶路撒冷的口号,当然神给每个人的负担不同,但神也希望中国教会能真正踏实地去爱我们邻邦的国家,用心学习异族的语言、习俗、文化,然后进入他们里面,真正爱他们关心他们,把福音带给他们。”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