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李顺长博士上海“美化婚姻”讲座: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影响并得医治

作者: 施迦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4年03月28日 09:02 |
播放

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留下的痕迹,原生家庭影响了一个人的人格、个性、思想、情绪、态度,产生性格特质,对原生家庭的影响有越多了解,就越能做到对配偶的体恤和同理心。25日,李顺长博士于上海举办了“美化婚姻”讲座,解释了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如何得医治。

70岁的李博士讲课幽默风趣,音调时高时低,而且附有活泼的肢体动作,丰富的表情,时而把听众逗得哈哈大笑。

他首先讲述了原生家庭留下的痕迹:价值、道德、习惯、情绪、观念、人格;需要没被满足,婚后加倍讨回;补偿心理(醉鬼的救主);缺乏自我肯定,寻找男人的爱;强迫性重复;家庭低气压,太早离家结婚。

对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李博士指出,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子女受父母良好习惯影响,潜意识中就会照着行出来;第二种是,父母对子女教育方式比较强硬,造成子女叛逆,反其道而行之。

李博士提醒听众,夫妻在婚姻中百分之九十的一些过激反应都是在非意识状态下进行,也就是受原生家庭影响留下的伤痕。若想改变内在程序的反应,需相当的努力。因为人的脑神经布线成形后,更改非常难。例如儿童时代有被遗弃的经验,使人会产生被遗弃感,以至于其对丈夫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很敏感,害怕被遗弃。

原生家庭跟儿女关系不平衡的结果:过度亲密,儿女感到窒息;过度疏离,儿女觉得被遗弃;过度放纵,弹性过大,儿女感到混乱;过度掌控,儿女觉得呆板,千篇一律。

婚姻是医治从前伤痕的最好机会,即使一个人的个性受到原生家庭负面的影响,以致婚姻常有摩擦,但配偶无条件的爱、接纳、饶恕,可以医治对方过去的伤痕,恢复正常可爱的人格。所以当夫妻了解彼此的原生家庭背景后,彼此可以得到医治。

如果当对方产生剧烈反应和思想时,另一方需要帮助她/他从潜意识的情绪化状态,进入到有意识的做主状态,让对方讲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会让其进入意识掌控状态。

另外,李博士进一步指出,原生家庭会造成5个没被满足的需要,安全感,自我形象,自尊接纳,被爱,供应。

这些由原生家庭造成的影响,如何得到医治呢?李博士提供了6个解决方法。

1、心灵的医治。

愿意在主里彼此接纳,以饶恕代替怨恨,以感恩代替苦毒,以赞美代替咒诅。让过去的所有,都因着耶稣基督的复活而全然得胜。要间接处理对方的问题,展现上帝的大爱。

2、教会的大家庭。

在教会的崇拜中,遇见神的更新;团契中,彼此接纳的医治;主日学,真理生活的教导;圣乐,意识人格的美化;辅导,品德行为的熏陶。

在我们能医治配偶之前,自己必须先得到医治,不爱自己,怎么能爱对方,心中没有爱,怎么可能爱对方,对自己都不接纳,怎么能接纳配偶,所以自己要先从神那里得到满足的爱。

李博士进一步解释说,一个人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可以在信主瞬间60%得到解决,40%就是需要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瞬间完整的话,到天堂你会继续制造问题,因为你没有尝过苦果。在地上必须学习如何过一个圣洁生活,别人伤害你的时候,还能饶恕,这是需要学习成长的。这样的话,你去天堂,人格也是趋于完整的。

3、爱的神奇力量。

配偶如果给你无条件的爱,那你会成长得很健康。要懂得爱、饶恕、智慧。

4、人格的更新。

思想:从灰色变成阳光;

情绪:从悲观变成乐观;

态度:从消极变成积极;

反应:从负面变成正面;

行为:从被动变成主动;

话语:从咒诅变成祝福。

人格要逐渐更新,先学会感恩,而不是抱怨,常对配偶讲感恩的话,信靠主耶稣基督,人格就会改变。倾听就是爱,学习倾听配偶,了解中有医治,无论对方发多大脾气,你都要说“我了解”,即使你觉得很受委屈,但辩论会使冲突升级,当对方发生情绪冲突时,要多讲“我了解”。

家庭不是法院,不要每次都要辩赢。不论对方讲什么,都说对方有道理。等对方情绪抚平后,再慢慢谈冲突的事情。夫妻关系会越来越好。

5、人类的四大需要:安全感;无条件的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帮助对方找到并发挥其服事的恩赐,发挥其生命的意义;被了解。

6、美化互动的四大秘诀:学会在对方情感银行多多存款;减少“讨债”的行为,“批评”的语言;平常做建设性沟通,在安全情境下对话,避免吵架时才做“剧烈的沟通”;倾听对方的倾诉,了解对方的信息重点。

这些美化婚姻的秘诀都是李博士在自己的婚姻经历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实践性较强。最后,他劝勉大家说,“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无条件的爱具有无坚不摧的感化力。夫妻之间赢得辩论,却输掉对方的心,损失更大。婚姻是需要努力经营,付代价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