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主内亲子教育任老师:教育孩子首要目标是品格

作者: 龚美意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0年10月12日 06:53 |
播放

作为父母,你对孩子最大的期待是什么?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人呢?教育孩子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在10月7日举行的一个名为“父母的行动,孩子的未来”主题家长课堂系列公益讲座上,基督徒亲子教育任冀澧老师提出教育孩子的首要目标是人格,家长要帮助孩子发展令他们受益一生的品格。

任冀澧老师拥有20多年教学经验且在加拿大受过学前儿童教育专门训练。任老师以一个真实的故事启发我们对品格重要性的思考:“一个二次世界大战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每当有新老师报到,他都会给一封信,信里写到‘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人所不应该见到的悲剧。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妇女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有什么意义,我一直在苦苦思考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对各位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只有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任老师指出:“从苦难中走出来的校长,看到了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失败,这给我们父母老师很大的提醒,所以我们首先要关注孩子的品格。”

她举出一个例子,美国有一个向全球推广品格教育的公司,该公司指出“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一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法王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曾说:“一个国家的强盛不在疆域的大小,在他人民的品质。”也曾有人说,“如果一个民族缺少了品格的支持,可以确定他将是下一个要灭亡的民族。”“一个民族如果不再奉行正直、公平、公义,它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因此,品格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存亡和国家的兴衰。

任老师说到,有哲学家表示“品格决定命运”品格直接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学习和事业。一个人有好的学习的品格,就会有好的成绩。中国人很喜欢夸一个孩子“你真聪明!”也许有些孩子确实很聪明,上小学时成绩很不错,但是越到高年级,他的成绩越下降。那是为什么呢?孩子光有聪明是不够的,学习需要有学习的品格,比如勤奋、专注、严谨、主动等。

“一个孩子很聪明,如果没有专注的品格,不能好好听讲,不用心做作业,他是不能够完成学习上的操练的。夸一个孩子聪明,容易使孩子骄傲,反而使他不去培养各样的品格。我们该夸的是孩子的品格。”

任老师接着举了莫扎特的例子:“我们常常觉得莫扎特是一个音乐天才,6岁开始作曲了,认为他优秀的作品是自然而然作成的。可实际上他进行了20多年不断操练,包括父亲对他严格的训练后才创造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卓越的人勤奋刻苦品质,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而今天的校园里,学生们就怕别人说自己用功,而我们真正要赞赏的是勤奋努力的。”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事业是成功的,任老师接着指出,可是就像一些专家所说的“虽然是你的能力带领你到很高的位置,但是你的品格决定你在这个位置呆多久。”人生不是一个短跑,人身是一个长跑,有品格的人才能跑得远。我们工作时会面试,面试技术的成分是很少的,大多数是你的品格,你的交往的能力和情商。

“人生的根基是品格。就像我们的孩子,要想让树枝繁叶茂,那树要有深深的根。我们要给孩子从下扎下跟。那品格是怎样形成的,品格看得到吗?”任老师问到。“品格是无形的,但是通过一个个行为可以看到人品格的展现。”任老师用两个孩子的故事来说明品格对孩子的影响“比如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抢玩具,一个孩子喜欢分享玩具。有的家长就教育孩子不能抢玩具,有家长却放任孩子抢玩具,并为孩子抢到东西而高兴。”

任老师指出:“孩子的行为是由思想决定的,思想有很多层次,有价值观来驱动的,你认为什么事情重要你会去做。小孩子也有他的价值观。抢玩具的孩子可能认为‘我的快乐重要。’所以为了自己的快乐就抢过来。分享玩具的孩子可能觉得‘有爱重要’,所以他会分享自己所拥有的。”

“价值观由什么来影响?是由世界观影响的。孩子也有他的世界观。如果孩子的世界观是自我为中心的的话,就会认为我的重要性高于别人,可能会抢东西。懂得分享的孩子,也许他从小就知道,世界有很多人组成的,我是众多的人中的一份子,我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一份子,我要为每一个人的快乐贡献一份力量。”

世界观是你对周围世界的看法,由你跟周围世界的联系形成的,是在关系当中建立起来的。你与人的关系,你与世界的关系形成了你的世界观。任老师特别指出,三四岁的孩子,最早的关系是和父母的关系,他跟父母的关系是他就形成跟他人关系的基础。

她接着说到举例说,溺爱孩子的父母满足所有孩子的要求,孩子会认为我是世界的中心,我的需要都要被满足,容易变得自私。而孩子的行为如同冰山一角,真正大的主体是在下面。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不好的行为,只是对孩子加以限制,那样效果显然不好。小孩抢玩具,如果父母很凶地说“不许抢”,也许他当时不抢了,但他的价值观世界观没有改变,他心里会积蓄愤怒和反抗,等到有一天他的力气足够大了,就成长为让家长头痛的青少年。

“所以,改变孩子的行为不能从表面上禁止,而是要从根本上跟孩子的关系做起,改变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任老师指出,“而忽略孩子的家长,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没有爱的。他没得到爱,他不会快乐,他不懂得快乐,他看到别人快乐,他会愤恨。孩子不仅会抢玩具,而且可能会砸玩具,破坏你的东西。”

“要改变孩子的行为,要从改变亲子关系着手。要让孩子从心里边发美好的行为来。但是在一个好的关系中的,也可能传递坏的品格。一些非法团伙,会收留一些孩子,关心照顾他们,然后让孩子们偷东西,因为得到很多爱,这些孩子会偷的。关系是传递品格的基础,但是要传递什么样的品格,父母要作示范,要以身作则。所以父母不仅要跟孩子有好的关系,我们还要传递好的品格。”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