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微信

布道家劳格理:“天国是预备给被饶恕的人”

作者: S.I.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11月25日 09:20 |

近日,牧师劳格理(Greg Laurie)与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就信仰、个人失落感和目标普遍追求进行了一场范围广泛的对话,用清晰明了的表述表达了福音和天国的希望。

在博客节目《乔丹·彼得森访谈》(The Jordan B. Peterson)长达近两小时的采访接近末尾时,美国加州河滨丰收基督教团契的牧师劳格理回顾了丧子之痛。2008年7月,时年33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因车祸身亡,劳格理将该日称呼为他一生当中“最昏暗”的一天。

劳格理向彼得森表示:“作为基督徒,我相信我是会再见到儿子的,因为他相信耶稣。他到天国并不是因为我是他父亲,而是因为他在基督里有信仰,与耶稣建立了联系。他是我未来的一部分,我有了这份希望。但同时,我认识到上帝允许我们一生当中有这些事情会发生。我不知道为何,我也无法进行解释,甚至我也不打算去进行解释。”

作为《与上帝摔跤的我们》(We Who Wrestle with God)的作者,彼得森将劳格理的见证与圣经叙事联系起来,指出悲痛虽然痛苦,但肯定了生命有价值。

他说:“您悲伤的深度与您的爱的广度呈正比例。所以您会说,‘嗯,上帝怎么会构建一个有孩子会死的世界呢?’您会想,‘这样,如果你有孩子,而孩子死掉了,你感到悲伤,悲伤是失去严重程度的证明’。因此,您悲伤的事实,是对生命的一种见证,即使它是被中断的’。”

劳格理继续说,他相信有来生,还说:“我相信有天国,我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相信它。”他形容天国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一个真正又具体的目的地,是圣经承诺所决定的。

他解释说:“作为基督徒,我一直是天国的学生,圣经中有很多地方提到过天国,但我的儿子去到天国时,我想更多地去了解它。”

“你在读经的时候,会意识到天国是真实之人做真实之事的真实之处。耶稣说过,‘我去是为你们预备了地方’。至于天国,圣经将其描述为一座城。圣经展示其为一个国、一处乐园。圣经告诉我们,我们在天国里又吃又喝。我们在天国里与挚爱们再聚首;我们保持活跃。之后,某一天,天国临到地上,我们称其为禧年,那时天国与尘世合一。我坚信这一点。”

作为回应,彼得森称自己在努力调和尘世上的超然与永恒承诺。他问到:“在您看来,基督教道德模式的一部分是完美这个世界,将肉体凡胎升至天国,您又是如何将这个坚持与来生及不朽的概念相调和的呢?”

劳格理指出这一清楚之源是圣经描述,也就是保罗在《歌林多后书》所说的“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译注:《歌林多后书》12:2),同时耶稣也向同钉十字架的强盗许诺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牧师说,“乐园”这个词翻译过来就像是“王家花园”。

劳格理说:“保罗去到那里并返回,他在此之后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从生命的那一刻起,他就无比思念天国。所以事情回到我儿子身上,我无法解释,但我可以说:自他去到天国时,我感觉我身体的一部分也去到了那儿。”

劳格理接着说:“我相信我儿子是离开这个世界去到下一个世界的,他在那场悲惨的车祸中被天使带到上帝面前,我相信我也会去到那里的。这就是我心中所存的信仰。”

在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劳格理强调信仰经常是在面对苦难时变得最为棱角分明。

他说:“上帝许下过很多诺言。我把这些诺言放到试炼中,包括最昏暗的日子,包括失去儿子。我曾看到过上帝是如何帮助我的。若不是上帝在儿子死后帮助过我,我肯定会放弃布道。我为什么要继续?因为上帝帮助过我。”

劳格理在采访的最后用一段清楚的福音信息作结语:“最终,当一切都说万事休矣的时候,还有什么能比来生更重要呢?能有什么能比我们要在哪里过更重要呢?根据圣经,我相信存在一个真实的天国,一个真实的地狱,我也相信我们能在今生选择在哪里度过来生。”

这位牧师说他自己之所以能去到天国,“不是因为我有着良好生活,我在很多方面都失败了,但因为基督在十字架上愿意为我献上生命”。

劳格理提到《创世纪》22章时:“回到亚伯拉罕身上,那是一幅多好的画卷呀,儿子愿意被父亲献祭。(以撒)知道会发生什么。‘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我儿,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以撒就是那献祭。神之子耶稣也为我们成为献祭,因为他知道我们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亲近上帝,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满足上帝的公义要求。所以,天国并不是人们常说的是为好人准备的。天国是预备给被饶恕的人的。”

采访结束后,劳格理称彼得森是“我们这个世代中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对圣经有着浓厚的兴趣及热爱”。

劳格理说:“我真的很欣赏他是如何让我讲述我的故事的。在讲述过程中,我可以分享耶稣基督是如何改变了我的生命,及与他建立联系又意味着什么。”

主持人彼得圣虽然经常探讨基督教神学、圣经故事和基督教道德及文化意义,但他从未明确表达自己是传统派基督徒。他曾经写道过,“是好是坏,圣经都是西方文明、西方价值观、西方道德观和西方善恶观的基础文献”。

现年62岁的彼得森在9月接受采访时警告道,部分教会对于身份政治的拥护是一种危险的转变,偏离了基督教核心教义,对信仰完整性构成了威胁,特别是对于可能更易受文化潮流影响的年轻世代而言。

但彼得森还说,即使是保守派的福音派教会也不能幸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他说:“基督教社区中并不缺乏那类无神论者倾向于反对的人。宗教事业的根本问题在于,它可能落入心理变态的自恋者之手,而这些你们都可以在福音书中看到。基督受法利赛人、文士和律法师的迫害最甚。(…)法利赛人是宗教伪善者,利用宗教达成私欲。这是宗教事业中一处真正危险存在,特别是福音派形式的基督教极有可能被自私自利骗子所操纵。问题正出于此。”

彼得森建议基督徒要有怀疑的精神,不是怀疑信仰本身,而是怀疑哪些滥用信仰的人。他说,“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译注:《马太福音》7:16),强调这段经文在判断宗教领袖是真正致力于信仰,还是只为了自身目的而利用信仰时,极为有用。

他说:“你们必须注意到一个事实,并非每个说‘主呀,主呀’的人都能进入神国。”


源自《基督邮报》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