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基督徒也需要一个安静的“退修”空间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7月25日 08:30 |

朋友来访,我带他逛了一些景点。途径一个著名的建于北宋时期的寺院,便顺道去拜访了我的老乡,他俗家距离我家十来公里,现在在这个寺院出家修行。寺院因为是千年古寺,加上是著名的景点,因此游人如织,多是外地游客。因为现在文明参观宗教场所,因此寺院门口已经不再有出售香火的店铺,而是在寺院门口由寺院提供免费香烛。与以前相比,寺院的香火气淡了很多,空气也清新了,不再像以前,香烛台上总是熊熊大火。

寺院环境优雅,假山池塘和参天古树静静地迎接游客,池塘里养的金鱼和乌龟自由遨游。尽管身处闹市,但是这样的环境让人深处其中,心境顿时安静下来。

穿过前殿,我们来到后面的僧人寮房,这里与前面是两个世界,前面游人如织,香客徘徊,这里每个房间都是大门紧闭,异常安静。这里既有僧人的寮房,也有供那些想逃避压力而寻找安静的年轻人宿舍,他们在这里打坐静修,也许是思考人生的意义,也许是寻找生命的永恒,当然不论怎样,他们都能从这个安静环境中获得暂时的休憩,让生活与压力之下的自己,暂时获得休息。

老乡的房间十分狭小,仅有一床一桌、一椅和一尊佛像,这是他的全部家当。我们坐下来聊天,朋友就问起想在这里暂住几日的想法,老乡就为他做了登记,看着排名估计一月之后了。朋友说去了很多寺院,都排的很满,想进去的话估计要等数月。

出来的时候,我问同是基督徒的他,为什么会来佛教寺院寻找安静,怎么不去教会。他说自己信仰上帝,其它宗教都是没有神的,自己想寻找安静的地方,又不想去深山老林,所以选择城市里的寺院是最合适。这里环境优雅,安静舒适,对于一个一心信上帝的人,在他眼里一切都是上帝的预备。再者他希望教会能提供这样的环境,但是却没有教会能满足他的需求。

在传统教会的观念中,出世和入世有着泾渭分明的界线。基督教是入世的,他们要做盐和光,要积极介入社会,而佛教是出世的,他们远离世界,不问世事。因此,基督教教义专注于积极进入社会,在社会中见证上帝的荣耀和恩典。

正是因为这样的教义,传统教会在当下环境中,并不能满足年轻信徒想寻找安静的要求。在传统教会看来,一个人要想寻求安静,那就到祷告中,到读经中,到灵修里面,而不是在外在环境中寻找。因此,传统教会为青年的心灵提供的是自主性的安静。在读经和灵修中,寻找圣灵带领的安静,如果你不能在灵修中获得安静,那么你就是没有得到上帝的恩典,或者你还不够虔诚,还要继续在灵修里努力。

传统教会认为一个基督徒如果想通过一种离开世界的方式,获得生命的安静,那是一种不虔诚或者异教的表现。也说明这个人需要悔改,因为他距离上帝还很遥远。这里我们能看到传统教会的矛盾所在。一方面排斥世俗世界,一方面又要进入世界作光作盐,一方面要信徒灵里安静,一方面又将这种安静寄托在信徒的自主努力上。尽管传统教会将其他宗教的救赎方式定义为自救,而将自己的救赎方式定义为他救,就是上帝的救赎,但是在很多方面,他又将救赎归于自救。

当下社会“卷”的环境,年轻人普遍压力很大,他们的身心都已经劳累异常,他们需要暂时离开这样的卷,寻找自己生命的栖息,在这样远离压力的环境中,重新定位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佛教寺院古刹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的原因。他们愿意排队,争先抢后地进入,在闷热的天气中,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他们只为暂时逃避世俗的紧张和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会却很少考虑年轻人的焦虑,也很难为他们提供一个供他们暂时休息的外在环境。焦虑的年轻人可能需要的不是自己努力之下的内心平静,而是一个外在的“世外桃源”。让他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休养生息,寻找真实自我。

反观教会的行动,除了在主日和平时的查经见证会之外,并不能为信徒提供休息的活动,这一方面是因为教会的现状,他们不像佛教寺院那样有现成的场地条件,有现成的环境平台。但是一些有条件的教会也鲜有提供让信徒休息的活动和场所。另一方面,教会也很少组织信徒的郊游或者“退修”活动。有些教会的退修,往往只针对牧者层面,对于信徒却很少考虑。

一个人生命的修养和安静,既包括属灵的操练,与上帝的亲近,也包括外在环境的营造。一个在闹市里无法安静的人,我们不能说这是他不够虔诚,或者属灵的问题。因为环境也是一方面的原因。毕竟每个人都是软弱的。当耶稣面对跟随自己的人群时,他也是退到一个安静的环境中祷告,“但耶稣的名声越发传扬出去。有极多的人聚集来听道,也指望医治他们的病。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路加福音 5:15-16 和合本)

基督徒既需要灵里的安静和休憩,也需要从外在世界的休息,从世界中解脱来的方法就是退出人群,回到“旷野”。


欢迎通过邮箱联系作者交流:lidaonansir@163.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