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3日
微信
简介
李道南

李道南,西方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成长于苏北农村,现定居苏州,供职于一家日资企业。十五年前在中专学校读书时接触基督教并慕道,后于读研期间受洗归主,之后参与大学生团契服侍,至今有十年之久。业余参与文字事工,并作力所能及的学术研究,关注当下城市化给传统社会带来的冲击以及基督教在社会巨大转型背景下的角色和功能。以宗教社会学的视角观察基督教所遇到的危机和机遇。

李道南—作者文章

  • 当学习失了味:以成绩定义认识

    对于那些刚从考场出来的孩子,你们要知道,一次考试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只能说明过去的学习,它代表着过去,但不能说明未来。让高考这段经历,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成为你人生的一抹色彩,而不是成为一朵挥不去的乌云。
  • 悦影评 | 阅读的人永不孤独——观电影《书店》

    电影《书店》改编自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失去丈夫的弗洛伦丝,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来到一个海边小镇,准备在一个老房子里开一间书店。她开书店不是为了生意,不是为了利益,而是仅仅想开一家书店。不推销,不吆喝,只是等待着人走进书店,为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的阅读场所。
  • “丧” 的躯体化:身边的老鼠族

    老鼠族文化,起源于俄罗斯,通过网络传入中国,后来在青年群体中引起反响。蜗居狭小的空间,依赖价格低廉的外卖,昼夜颠倒,刷手机度日,逃避现实社交,正是这个群体的特征。
  • 悦文旅 | 深圳印象:岭南的新兴城市

    苏轼因为得罪皇帝,被贬岭南,写出了那句著名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没来深圳之前,我觉得这句诗是对荔枝美味的赞美。现在来了岭南之后,我觉得这不过是他对当地环境不适应的自嘲。湿热的环境,让苏轼苦不堪言,只能从荔枝的美味中,寻找自慰。既然回不去北方,那就享受荔枝吧。
  • 信仰不是交换:走出“上班式”聚会的困境

    疲倦和休息,热情和冷淡是我们身体的规律。因此,一个人对教会聚会有时候有热情,有时候很平淡,这十分正常。因此,不要把失去热情当成一件不正常的事情。但是不热情,并不意味着成为我们的负担,让我们生活压抑。
  • 真正的读书不能有太强的功利性

    真正的读书还要能从书中得到快乐。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带着问题读书。不是把书当作学习知识的教材,而是隐藏着你问题答案的宝藏,当你找到了答案,你就有了收获的快乐。
  • 悦影评 | 观电影《长安的荔枝》:苔藓也有胜过牡丹的傲骨

    青苔虽然生活在阴暗角落,一生也难见到阳光,但是那又怎样呢?青苔就这样认命了吗?它没有!尽管自己微小,但它同样有自己的青春,有自己灿烂的花朵,有不输于牡丹的傲气。这些不是外表和出身给的,而是灵魂中具备的。
  • 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也曾平庸:教养孩童不应只注重谋生

    当你觉得自己的孩子平庸的时候,不妨想想门捷列夫,想想爱因斯坦,他们也和你的孩子一样平庸。让人不平庸的,不是他赚了多少钱,而是他快乐的人生,让他在自己的快乐中意外收获的成果。
  • 悦文旅 | 泉州印象(四):宗教繁盛之因

    为什么泉州有这么多宗教,不仅有建制性的宗教,也有非建制的弥散性民间宗教,每个宗教都不缺乏信徒。而且宗教之间相安无事,彼此包容,甚至融会贯通。
  • 为什么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依然相信上帝?

    如果用投入的时间来衡量成果的重要性,那么牛顿最重要的成绩大概是炼金术,接下来是三位一体神学的思考,而三大定律则排在它们之后。为什么像牛顿这样一位科学巨人,还如此笃信上帝,笃信上帝是宇宙的第一推动力,并认真研究圣书,预言和考证圣书上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