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福音影评丨观《寻龙传说》有感:打破偶像 才能成长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10月09日 11:09 |

什么是成长?在我们生活的经验中,往往以能独自完成某一项事物看做成长的表现,比如看着孩子自己洗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洗澡,自己整理书包和房间,这个时候,我们做父母的都会在心里发出孩子长大的感叹。

成长就是我们独立完成的事情慢慢增多,直到有一天我们能脱离父母,自己主导自己的生活。既然成长意味着自己独立应对世界,显然,成长的历程就是父母不断退出的过程。一旦父母没有退出,而是直接参与孩子的整个人生历程,尤其是那些一直被父母主导的孩子,往往成为无法应对社会的妈宝男。

因为,一旦我们不及时撒手,就会成为孩子依赖的对象。一旦依赖性形成,他们就不愿意独立去做,不愿承担风险和失败。因此,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打破偶像依赖。

电影《寻龙传说》讲的恰是一个群体成长的故事。电影的名字是“寻龙”,其实寻找的不是龙,而是自我。

电影的背景设置在东南亚的文化中。本来由于恶魔出世,世界陷入黑暗,所有人都被变成石块,最后五条神龙齐心协力,用他们的信任和生命做成了一颗龙珠,借助龙珠的力量,把魔鬼镇压在一个大山之下。

龙珠含有拯救世界的力量,因此,从危险和混乱中脱离出来的人们,不是团结一致保护龙珠,而是都企图将龙珠占为己有。正是出于对龙珠的占有欲望,让本来一体的龙佑之邦分裂成五个部落,他们彼此之间不断战争,充满仇恨。

这正和我们生活的世界一样,我们不是因为资源的匮乏而相互合作,而正是因为资源的匮乏而彼此争战。战争让我们四分五裂,最终不是因为物质匮乏带来灾难,而是因为我们彼此之间的战争,使我们陷入困境。

拉雅的父亲是龙心城的酋长,这个邦保护者龙珠,防止任何不法分子将之窃走。面对龙佑之邦的四分五裂,拉雅父亲企图把大家召集一起,冰释前嫌,重回龙佑之邦的团结与繁荣。但是,大家依然怀有对龙珠的占有之欲,因此表面一片祥和的一位酋长之女纳玛丽则暗怀鬼胎,在骗取拉雅信任之后,进入龙珠洞,企图将龙珠盗走。闻讯赶来的其他部落,岂能善罢甘休,也加入抢夺龙珠的队伍中。在混乱中龙珠被打碎。

被打碎的龙珠,失去了他的法力,被困住的恶魔开始出世,恶魔所到之处,都变成了荒漠,人变成了石雕。

此时,只有呼唤神龙才能拯救世界,于是拉雅开始了她的寻龙之旅。

与其说,恶魔重新出现是因为龙珠破裂所致,不如说正是人类的四分五裂和彼此争战的不信任状态,才是真正的恶魔。

拉雅寻找神龙,其实它寻找的不是神龙,而是人类的信任,只有信任重建,才能打败恶魔。而这个恶魔也是人类自己,是人类自己的贪心。

终于在拉雅的不懈努力下,神龙被找到了。于是神龙建议把打碎的龙珠重新找回。这样拉雅不得不重回五个部落,把龙珠碎片拿回并重新组合。

但是,找回龙珠碎片,重新组合龙珠,人类没有团结信任,同样无济于事。而此时的各部落依然心怀鬼胎,想着如何占据修复的龙珠,从而拥有号令其它部落的权力。

此时,消灭恶魔的希望被寄托在龙珠的修复和神龙西苏身上。因此,拉雅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将碎片找回,交给神龙,就能消灭恶魔。故事发展这里,在拉雅心里,依然不知道真正的恶魔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拉雅虽然善良,虽然天真,但是此时的她依然沉浸在仇恨中。

最后一块碎片在纳玛丽手上,而正是她当初骗过了拉雅的信任,带来了纷争,从而引发了灾难。所以,重启信任,就意味着拉雅要原谅纳玛丽。但是纳玛丽依然像当初一样,骗过了他们,企图以杀死神龙为要挟,让拉雅交出所有的碎片。

如果神龙不死,最后的希望不破灭,拉雅和纳玛丽也不会意识到对付恶魔最好的武器就是人类的信任和团结。

在纳玛丽射死神龙,水源干涸,恶魔灾难进一步加深的时刻,拉雅终于意识到,真正的问题是出于他们之间的不信任,因此重新信任对方,人类重建信任,才能重启龙珠,才能战胜恶魔。

故事的结局是龙佑之邦在经过这场灾难之后,终于明白了团结和信任的重要,也终于明白恶魔就是他们自己内心的贪欲。他们于是冰释前嫌,战胜恶魔,龙佑之邦又实至名归。

这部电影看完,让我想起当下的教会。每个教会都信仰同一位上帝,同一位耶稣,但是却四分五裂,陷入纷争之中。他们都声称自己掌握了上帝的真理,声称对方是异端,是对上帝的亵渎,他们都打着上帝的名义,为上帝而战。

本来,耶稣说他来是要世界得太平,但是教会却因为耶稣而起了众多纷争。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崇拜的其实不是上帝,而是上帝的权柄,我们都希望上帝的权柄为我所用。正如人们想要得到的不是大家一起繁荣,而是那颗龙珠的能量,都希望把它占为己有。

正是因为我们对权柄这个偶像的崇拜,让我们无法独立和成长,我们始终生活在权柄这个偶像的阴影之下。

也许只有我们心中的偶像上帝死了,我们才能迎接真正的上帝进入我们的内心。我们苦苦寻找的教会合一,就在我们自己的内心之中,就在我们的信仰之中。

正如神龙死了,我们他们才能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那么只有我们心中的上帝偶像死了,我们才能意识到耶稣要我们彼此相爱的含义。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