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福音影评丨观《我的姐姐》谈:传统家庭观念与当代价值观的碰撞

作者: 沐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7月06日 10:20 |

电影《我的姐姐》是由殷若昕执导,游晓颖编剧,张子枫、肖央主演,还有演员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遥源、王圣迪特别出演的剧情电影。这部剧情电影反应了当下一些特殊家庭背景的朴素故事,展开了亲情的谈论和人性的揣摩。这不是一部在讲姐姐的故事,而是在讲亲情关系的思索,并且讨论了抉择的背后不仅仅有人情的冷暖还有生命的期待。

影片主要讲述了成长于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中的姐弟俩,原本姐弟俩关系并不怎么好,但在失去父母后,姐姐面对了一个人生的选择:在到底是选择自己个人独立的生活,还是抚养弟弟长大的问题上,展开了一场亲情的思考和抉择。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观念里,当父母双亡,而家中只有成年的长子和未成年的次子的情况下,无论如何,长子是需要肩负起抚养次子的责任和义务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人之常情,而且还有家庭伦理的问题。影片的主人公姐姐就要面对这样的选择和亲情思考,因为现代化的进程带来了价值观的更新,以及个人本位的思维逻辑,所以影片中的姐姐就陷入了挣扎和心理的矛盾当中,到底是全力地抚养本就关系陌生的弟弟长大?还是选择自己的学业,个人喜好,自我实现等?

这个问题在当代的社会背景下的却是很艰难的抉择,犹如哈姆雷特的一句话,到底是生?还是死?是分?还是合?这部影片最令人思考的就是面对伦理问题和个人情感冲突时,你会如何选择?

当然影片也在讨论重男轻女的现象,毕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重男轻女一直根深蒂固,直到如今,这样的观念在老一辈的人心中依然是不可摧毁的价值。影片最为讽刺的就是父母为了生个男孩,传宗接代,却逼迫女儿假装残疾,以达到家庭获得生二胎的标准;以及后来想要制造事故来获得生儿子的机会,还有偷偷改了女儿填写的志愿等问题,无不反应传统观念对当代人价值的引导和观念的失衡。

其实中国的重男轻女一直都是代代相传的,父母影响儿女,儿女又影响下一代。这位主人公的姑妈身上就发生了这样的经历,为了成全自己的弟弟(主人公的爸爸),而自己牺牲了学业和事业。或许这在大多数人眼中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任何异议的,毕竟在过去的时候,很多父母都非常支持男孩子去读书,女孩子迟早要嫁人,读书没有什么用,所以造成了这样的观念。

其实影片也讽刺了当下丧葬的丑陋民俗,比如所在丧葬活动上为那些前来悼念的家人和客人摆麻将桌来招待他们,这的却让人匪夷所思。因为这样的文化当地人已经见怪不怪,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还是存在心里矛盾的。

影片令笔者非常感动之一就是姑妈为大家切西瓜,分西瓜的画面,她把西瓜中最甜、籽最少的用勺子剜出来,装在碗里,吃的人连手都不用弄脏,而自己却把剩下的西瓜切成一小块,毫不讲究地啃着吃。这或许就是传统的观念,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女性似乎就应该有这样的素质和生活习惯。以及安然被儿子当沙包练习打拳,被丈夫偷看洗澡,这明明不是姑妈的问题,却让姑妈心生愧疚一辈子。最后姑妈支持安然送养弟弟,去北京,这大概时姑妈心里多年的呼声,因为自己年轻的时候放弃去俄罗斯,这算是一次内心抵抗吧。虽然姑妈这一生无法逃避既定的命运,但她渴望安然可以拥有自己做主的生活,掌握自己的未来。

笔者觉得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不仅引人思考,还让那些与之经历相似的人感同身受。有时候电影并不是帮助人去做出选择,乃是把选择摆出来,看人如何去选择,如何去思考。

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长姐如母,你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把里的弟弟好好养大”;“我爸妈死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是我的责任,明明做错事的也不是我,凭什么你们都冲我来”。

传统家庭里的观念与当下的时代的价值碰撞,这是许多家庭的必经之路,或许有的人被要求妥协了,也或许有的人奋力抵抗,也或许有的人不知所措。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合理地看待自己,合理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