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福音影评丨观《送你一朵小红花》:苦难面前没有勇者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4月22日 09:01 |

韦一航的丧不是没有原因,癌症这个病搁在谁身上,谁也高兴不起来。因此韦一航的丧是一个正常人的最直接的反映。

这样一个能结束生命,让生命可预期地短暂的疾病,谁也不会接受它。不接受的原因很简单,死亡对人来说虽然是必然的的,却不在我们的观念之内。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们面对死亡时,能把它看成像喝一杯水一样简单。死亡的必然,并不意味死亡就在眼前。

韦一航因为癌症的丧,是因为我们人类的二重性张力。我们有着有限的肉体,却有着无限的精神。我们的身体弱不禁风,我们跑不过狮子,没有大象一样的力量,更没有飞翔的翅膀,一只老鹰或者一只饿狼足以致命。但是,我们却有超越身体有限的思想,我们可以想象一百年、一万年之后的世界,可以思考自然规律,让我们超越我们的有限性。但我们思想的无限在很多时候,是忽略了身体的有限。这其中最大的忽略则来自于死亡。身体的结束,并没有在我们的思想中留下什么位置。

因此,当一个生命结束的事件突然出现时,我们也就无法接受。这个时候我们才忽然发现,让无限的思想思考即将到来的大限,是一件多么矛盾和痛苦的事情。因此,死亡对人来说,既是神秘的事件,也是苦难的事件。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产生了那么多的宗教和教义神学。

其实所有的宗教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问题,都是死亡。如果没有耶稣死而复活战胜死亡的幽谷,那么也就没有今天的基督教;如果没有释迦牟尼的成佛和超越死亡的极乐世界,那么也就没有佛教。宗教通过对死亡的重新解释,超越了死亡。但宗教并没有消除死亡。宗教只不过是把死亡放在人生当中,当做永生当中的一个阶段。甚至是开始另一种极乐生活的门槛。

人是个追求意义的存在,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一个意义。但人的意义是以回避死亡为根基的,在人追求事物的意义中,死亡是缺席的。因此,人对死亡的恐惧是内嵌在人存在的悖论中,它是结构性的,无法改变。

因此,韦一航在得知自己癌症之后的丧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苦难没有被我们接受以前,我们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心态来积极面对这种苦难的。所以,我们对一个得了绝症之人的鼓励他勇敢接受,可能对当事者来说,是一种奢侈和过分的要求。

因此,当韦一航参加抗癌团体的活动,面对那些慷慨激昂的演说战胜癌症和绝望并快乐的人时,他那砸场子一般的实话实说,委实说出了事实。尽管我们喊出了口号,尽管我们看似勇敢,但是内心深处,依然不堪一击。

即使那个看似乐观的女孩马小远,同样如此。

说实话,我在电影里第一次看到马小远的时候,是在他们开的抗癌团体的活动会上。我以为她仅仅是一个志愿者,仅仅是一个出于自身良善的志愿者,而不是一个与那些慷慨激昂的战胜癌症的人一样的患者。

她是一个在时间上比韦一航要长得多的患者,自小时候开始,药物就陪伴了她。如果说时间是一剂良药可以化解苦难、冲淡它的味道,那么也许在表面上的马小远那里,我们可以看到苦难的消散,阳光的飘洒。

但是,正如我们在宗教里看到的一样,尽管各种宗教都声称不惧怕死亡,但并没有消除死亡一样,马小远的乐观也只是习惯了病情。

当马小远在火车上晕倒的那一刻,生命的尽头已经几乎可以看到。这个与病魔共处多年的阳光女孩,这个不要韦一航再继续丧下去的女孩,此刻是那么的脆弱,是那么的无助。这让我看到,哪怕与病魔相处了很久,哪怕知道自己的结果,可一旦那个结果马上到来的时候,我们依然不能接受,依然无法勇敢,依然会崩溃。

尽管苦难不能因为我们任何举动而消除,因此,面对苦难的各种反应都应该被我们接受。那些身陷苦难而无助的人,需要的是我们的陪伴,正如马小远通过陪伴韦一航而让他不再丧一样。

尽管我们有未来的不确定,同样,我们也有当下的确定。不能出去远足,那就地取材来一个世界旅游,人生既然没有遥远,那么当下就是永恒。正如马小远的乐观最终改变了韦一航一样,注重当下,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对当下的把握,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远方,正是在当下的参与中,我们才有了更加实在的远方。

耶稣在基督教中被塑造成一个战胜死亡幽谷的勇者,他坦然面对十字架酷刑,坦然面对死亡的胁迫,他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软弱。

正是对耶稣这种非人的形象设计,让基督教在信仰操守方面强调坚定,而排斥脆弱。因此,面对苦难的脆弱,就成为对信仰的破坏因素,正是这种对人性的解读,让宗教中的人产生一种分裂的印象。

然而,福音书中的耶稣,与基督教教义中的形象不同,福音书客观地记录了耶稣面对十字架酷刑的反应。他同样充满恐惧,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的时候,汗流如雨,如果有可能,他同样希望把这种酷刑拿去,不要经历。这正如苦难中的我们,总想着奇迹的出现,让这种苦难离开我们的身体。

到了钉上十字架的时候,耶稣同样痛苦不堪,他和我们一样,这种痛苦让他质疑上帝。既然上帝是良善的和有大能的上帝,那么为什么还要让他这个无辜者经受这种苦难和痛苦。

的确,耶稣是个无辜者,但在苦难面前,我们又何尝不是一个无辜者呢!

耶稣给我们带来安慰的地方,恰是他经历了我们经历的一切。耶稣知道自己不远的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马小远知道,韦一航也知道,任何一个得了癌症的都知道,这一点上,我们同被钉十字架的耶稣一样,都是知道自己将来会经历什么的人。

在苦难面前,没有强者,任何一个苦难中的人,都是会经历各种软弱,但一个经历过软弱却依然能把握当下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正如耶稣知道自己不久的将来要被钉十字架,但是他依然医治人的身体和精神,依然传着福音。耶稣不排斥软弱,批判的是排斥人性软弱的法利赛人。

面对那些身陷苦难的人,也许我们的陪伴和倾听才是最好的安慰。我们不求他多么坚强,与他一起经历当下,就是最好的小红花。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