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杨丹尼:广州高价假灵修班的反讽闹剧

作者: 杨丹尼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3月26日 02:04 |
播放
    高价灵修班存在本身就是个活生生的反讽。

一个整天琢磨着发财的人说,拿钱来,我让你的灵性提高。这真是笑话,“导师”自己尚未脱离“钱”的层次,怎么能提升你到“灵”的层次?难怪名利双收后,这些人要教导学员放纵情欲,顺便自己也“浑水摸鱼”,满足肉欲,由此可见他们里面的败坏,哪有什么灵性的影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马太福音7:18),主耶稣把分辨的标准已经说透了。

不参加培训,还有个廉耻之心,良知底线,不会去放纵自我。花了大价钱,经过一番学习,追求灵性之人,弄到最后被解除思想防线,公开挑逗起情欲来,甚至要换妻换夫。假如招生打出的不是“灵修”牌子,而是“淫乱班”,以人起码的分辨能力与良知底线,恐怕没人去报名。在常态思维下人很容易识别、也绝不会实践的淫乱,经过包装,被潜移默化的步步引导,反倒成了生命的突破、潜能开发、性命双修等“灵修”把戏。这种是非、正邪、廉耻颠倒的现象,让人再次想起《圣经》上的话:“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提摩太前书4:1)

人本性易被迷惑、欺骗、软弱、败坏若此,于此又添新证。

“静心山庄”等社会各类灵修班兴起,并以高价吸引众多报名者参加,表明人生命需要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复杂性。物质对人的满足有限,人里面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需要,若非被神填充,人就自己想出许多巧计。那内心空虚的位置一刻都不能处于“真空”,人一定要相信并接受一套生活观念、思想和观点,受其影响、指引、为之行动,并把它当成评判世界的标准。人,必须有自己确信的一套“信念系统”,才会踏实,这套信念赋予了人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值得深入思考的是:人灵性的需要本质上是怎样的需要?它和什么有关?灵性提升会导致什么?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自以为聪明、有能力、成功的人士在“属灵”领域也不免会陷入迷途中。不提高警惕,过几年,再来个自称的“大师”,把说辞改头换面,还会有人趋之若鹜。

首先,人的灵性需要本质上是什么?

人之所以为人,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会提这类问题,包括生命价值、意义、目的、来源、归宿、幸福等等。动物各有其本能,不会想这些问题。人的这个特点如果不是从动物继承的,那么是哪来的?灵性问题不转向信仰,不转向神,就没有答案,或者会寻出许多虚假答案。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随着官方灌输的“信念系统”在人心目中的破灭,社会掀起气功热,各类民间气功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十亿人民九亿疯,还有一亿练气功”的说法,反映整个民族信仰幻灭后的不安、失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随着一部分人物质的富裕,纯正信仰对国民供给的缺失,导致种种偏斜、错谬、虚假的生命之学泛滥,其对国民身心的伤害,从这两年的道士李一、养生专家张悟本、到灵修大师秦铭远,可见一斑。

纯正的灵修供给匮乏,伪劣的必然兴起。因而,因应时势变化,赋予大批家庭教会合法的地位,解除其在聚会、敬拜、出版、办学、发行、宣教、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的活动限制,让国民可以更方便接触基督信仰,当是追求和谐社会目标的明智之举。

其次,灵性和什么有关?

灵性与人的罪性密切相关,与敬畏相关。注重通过个人修行来提高“灵性”的模式难以理解这一点。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一书中,看到信仰的重要,但转来转去,却还是“求人不如求己”。可见,信仰模式的突破,何其艰难。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揭示出个人主义是一种病,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佛、道、儒等“自我”中心的修行模式,恰是对这个“病”的认识存在巨大盲点。人性需要被救赎,人性的污浊灰尘,靠种种“静”的办法,只不过是让灰尘沉淀,稍遇风浪,还是会激荡浑浊起来;更不要说人还要天天面对外界的诱惑、试探。基督教灵修观的独特之处在于:以接受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为基础,相信之后,继续在神的保守下,仰赖圣灵的能力,慢慢成圣。这种成圣进程,正是要致死人肉体上的种种私欲,让灵魂得到提升的同时,让信徒在这个世界把上帝的爱彰显出来。

第三,灵性的提升导致什么?

在基督信仰模式下,灵性是“罪恶”的死敌,任何灵性的提升,都将导致里面的净化、道德提升、爱心彰显和对社会公义的渴慕。灵性不单是关乎个人的,也是关乎社会的。耶稣说:“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约翰福音14:12)凡注目十字架的人,都需认真思想耶稣所宣称的“救赎”含义,人的灵性需要靠他接通。真正的灵性必然要在上帝之光照耀下闪现。马丁·路德宣称“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真正的敬虔、敬畏无需到沙漠修建心灵花园,也无需去深山幽谷结庐自修,今天在家庭、职场、社会,每个仰望十字架救赎的人,都可以通过信心打通一个灵性的天梯。

一个面对他人忧伤、痛苦、挣扎无动于衷的人,无论再怎么“心静”,都与灵性无关。十七世纪初,一个叫约翰·多恩(John Donne)的主教,宣称“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都让我受损,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长期受基督教价值观影响的社会,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个体灵性的提升导致社会性的和睦。那些虔敬信仰耶稣的跟随者,成功者把财富回馈社会,一般人靠出工出力志愿服务社会,病患失败者因接受救治、帮助而感恩于社会。这股凝聚人心的庞大力量,持久不衰,正是信仰在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愿全体国人能够在十字架面前,用忏悔唤醒已死的灵性,通过回应耶稣救赎的信心来打开灵修之门,在上帝的恩典与怜悯中,以敬畏踏上一条真正的灵性提升之路。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