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30日
微信

NEXT 2025大会:对于华人在英国事工的所思所想

作者: 原作者:Z.S.Wu;译者:S.I.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9月29日 09:43 |
播放

在后新冠疫情时代,海外华人的分布状况正在快速演变,英国也是如此。随着“英国国民(海外)”(BNO) 签证的引入,英国迎来了数以万计来自香港的新移民。加上源源不断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长期居留的居民及在英国出生的华人,华人社区的格局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和复杂。

那么在这样的时代之下,华人在英国事工的下一个章节会是什么呢?

2025年4月26日,基督教领袖、教会同工和信徒聚在伦敦一间华人教会参加NEXT 2025大会(NEXT 2025),也就是一个重点放在“联系、鼓励、展望和圣经参与”的全天会议。大会的目的在于探索华人在英国事工在不确定因素和机遇当中的未来。以下就是我对这个有意义日子的一些个人观察和思考:

一、联系和包容

本次大会最鼓舞人心的一大方面是它的开放性和有意识的包容性。大会使用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进行,配有现场翻译,打破了语言障碍,也欢迎任何对华人事工报以热情的人参加,无论其背景或职位如何。

作为开场白,与会者应邀提交了他们对于华人在英国事工的第一印象,屏幕上对此形成一个实时词云。像“传统”、“繁忙”和“复杂”等词汇出现在中心位置上,是今天华人教会所面临挑战的真实写照。

很多华人信徒更热衷在教会进行服事,经常承担着繁重的责任。当然,如果没有休息和反思,这种热忱会导致倦怠。我们是否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倾听上帝及彼此呢?我们是否愿意接受改变,好让我们能更好地融入今日世界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带入到对话之中的重要问题。

二、目光放到华人社区之外

香港移民的到来为英国教会带来了能量和领导力。在本次大会上,几位牧师分享了这些新移民是如何不仅适应环境,还积极主动行动,让教会的福音超越了种族界限。

这是华人社区融入更广泛基督身体的一个希望迹象。如演说人蔡颂辉(Rev.Andrew Chai)提醒我们的一个关键点,华人教会必须不能继续内化。我们受召参与大使命,要跨越文化,向我们以外的人士传福音。

会上,一个具有启发性质的事例来自这间伦敦华人教会,他们分享了教会向无家可归者开展的外展活动。这只是华人教会如何在更广泛社会中发挥救赎作用的一暼。还有很多工作等待着完成。

三、使用新工具和领导能力吸引新世代

世界变化太快,教会赶不上它的脚步。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调整,教会是难于与那些在别处找到意义和身份认同的年轻人建立联系的。

大会一次会议的重点是“阿尔法青年”(Alpha Youth,指2013年至2020年出生的人,为Z世代之后的又一人群),也就是可以以某种亲切的方式帮助年轻人利用科技和媒体探索信仰的工具。这对于吸引在英国出生的华人青少年特别重要,因为他们经常要在中国传统和其成长的英国文化之间求平衡。“阿尔法”提供了一个安全、开放和不带偏见的空间,正是新世代所迫切需要的。

四、缺失的一环:学生事工

尽管会上有着很多激动人心的的讨论,但一个重要领域却被忽略了,即学生事工。每年,数以千计的华人学生来到英国,他们中很多只待了一年就完成硕士学位。这就为在学生归国之前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和提供属灵带领创造了一个窄窗。

这些学生是Z世代的一部分,是数字世界原住民、文化多元和灵性好奇。传统办法可能不再能引发他们的共鸣。我们该如何通过网络平台、辅导和针对性外展活动有意义地与他们打交道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在展望事工下一个篇章时多多关注。

五、弥合广东话使用者和普通话使用者之间的分歧

会上最发人深省的时刻之一,是黄寅轩(Dr.Yinxuan Huang)公开谈到香港信徒和中国大陆信徒之间的分歧,这也是一个经常闭口不提的敏感话题。

作为一个中国出生、香港生活了八年的人而言,我亲眼见证过这种紧张局势的深度。近年的政治动荡留下持久的伤痕。很多香港信徒依然带有恐惧和不信任的创口,而移民和文化适应只能加重他们的负担。可以理解的是,一部分人是会选择与那些令他们回想起过去痛苦日子的人或环境保持距离。

这一分歧影响的不仅是人际关系,还分裂了英国的华人教会。而当会众们停留在各自的语言或文化孤岛上时,对话、合作和共同宣教的机遇也就白白错失了。

但是,我们的信仰呼召我们去做更伟大的事情。朝向信任和医治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始于诚实的承认和聆听的意愿是必须的。没有任何一次单一的聚会可以解决如此盘根错节的问题,但像这样的时刻,一个提到痛苦、邀请同情之心的场合,是朝前迈进的重要一步。

总结

NEXT 2025既是对华人在英国事工所面临挑战的一次反思,又是他们下一步可能性的一瞥。随着华人社区继续演变,愿我们仔细聆听、明智服事,忠心回应摆在我们面前的机遇。


原作者Z. S. Wu(化名),出生于中国,现为编辑兼翻译,致力于通过文字的力量分享上帝的真理。现居英国
文章源自华源协作(chinasource)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