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微信

调查:逾四分之三亚洲人没读过圣经,近六成从未听说过圣经

作者: 李嘉言翻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5月27日 14:56 |
播放

一项大范围的调查显示,76%的亚洲人对圣经一无所知,56%的人从未听说过它。

由盖洛普公司于2023年和2024年进行的“拔摩岛世界圣经态度调查”(Patmos World Bible Attitudes Survey)收集了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 91139 人的反馈,内容涉及人们如何看待圣经,代表了全球 38 亿人对圣经的态度。

该项由英国及外国圣经公会(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委托的调查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圣经参与度研究项目,重点关注“在特殊的文化、经济和宗教背景下人们对圣经的态度和信仰”。

根据官方网站的介绍,“拔摩岛”这个名字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拔摩岛,“在那里,有七封简短的书信写给七个不同背景下的教会,洞见他们更深的属灵状况”。

这项调查的启动仪式于4月30日举行。英国及海外圣经公会亚洲及华人宣教部经理罗亚琳(Arleen Luo)在接受《China Christian Daily》采访时分享了她对此次调查和华人宣教工作的见解。

英国及外国圣经公会成立于1804 年,主要由托马斯·查尔斯勋爵(Lord Thomas Charles)和威廉·威伯福斯勋爵(Lord William Wilberforce)资助。起初,它为英格兰和威尔士人提供圣经,鼓励他们阅读、热爱和运用上帝的话语。现在,它面向全世界,与其他协会和机构合作,推广圣经的使命。

罗亚琳表示,鉴于其覆盖范围涵盖80个国家,“这项调查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项目”。英国及海外圣经公会与来自各大洲的众多地方圣经公会、顾问和专家(例如巴纳集团)合作了三年,才完成了这项突破性的调查。调查方法是将各国划分为七个组群。

在其全球调查结果中,“拔摩岛世界圣经态度调查”表明,宗教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很重要,因为许多人说宗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大多数人“相信上帝或更高的力量”。在世俗化的西方,超过60%的人相信上帝,而在东欧,80%的人相信有更高的力量。

罗亚琳说:“圣经公会一直在两个国家开展圣经翻译工作。我们的愿景之一是让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母语阅读圣经,我们将在2030年实现这一目标。”

人们对圣经的态度参差不齐:全球 75% 的基督徒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圣经,其中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基督徒兴趣最高。少数族裔群体(如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的基督徒表现出较高的圣经使用率和信心,但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圣经使用率最低,每周圣经使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非基督徒对圣经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兴趣:11%的非基督徒表示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圣经,这代表了超过2.5亿人。许多人表示,圣经可能有助于解答“人生的重大问题”或“灵性成长”。

“我认为,无论如何,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提出一些重大问题是人的天性,”罗亚琳解释说。“研究指出了两个主要原因:人们认为圣经是回答人生重大问题的良好资源;并且他们会思考如何滋养或丰富自己的个人灵性”。

在亚洲,人们对圣经的不了解率高达76%,他们对圣经一无所知,甚至有56%的人根本没听说过圣经,尤其是在印尼、印度、越南、柬埔寨和泰国。

“这有很多原因”她说,在许多亚洲国家,包括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人们获取或接触圣经的方式都受到限制。“出售圣经或将圣经赠予他人都是违法的。”

“与罗马天主教会相比,(新教)教会总体上仍然相当年轻。因此,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受到限制——资源、成熟度和对生活环境的理解。一些国家面临压力,有时我们也会陷入各种困境。因此,我们向非基督徒传福音的机会相当有限”她补充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福音机会。

“如果我们看看越南的教会,(就会发现)他们是规模较小而年轻的基督教群体,缺乏教牧资源。特别是近年来,他们一直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主要是来自当局的压力,使他们很难接触到人,所以你怎么能指望他们对圣经有广泛的了解呢?”

“我们没有从中国得到任何数据,这也是紧张局势的另一个迹象,”她继续说道,“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在中国开展某种形式的研究,但这似乎非常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在目前。”

英国及海外圣经公会与中国有许多渊源。会于1811年捐出了第一笔外国捐款,支持第一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并于1823年完成了第二部新教中文圣经译本的翻译。“从那时起,我们一直致力于支持、帮助或直接参与在华人中传播汉语以及中国各种语言的圣经宣教工作,这种活动持续了很长时间,甚至至今。”

她在国际宣教部工作,带领一个小团队服务海外华人,尤其是英国日益壮大的华人群体。

但“拔摩岛调查”收集的数据来自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和台湾。但罗亚琳也提醒说,这两个地方的数据并不一定代表全球华人的情况。

说到年轻人,全球70%的受访者都认为让孩子们了解圣经故事是有益的,而且在全球范围内,18至24岁的基督徒使用圣经的频率高于其他任何年龄段。

“我们可以说,下一代,或者说年轻一代,几乎会有一个普遍的主题,那就是每个人都关心(圣经)”罗亚琳说,“世界上大多数人相信圣经具有某种积极的力量,它是培养年轻一代的积极源泉,这是一个好兆头。”

“拔摩岛调查”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了解当代社会如何通过圣经来改变世界,因为当人们接触到上帝的话语时,他们的生命将发生好的转变。

罗亚琳还介绍了调查背后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群组。“如果把世界看成一个圆形的蛋糕,我们的第一阶段就是根据什么样的标准、如何切蛋糕”。根据文化、意识形态背景和社会经济因素,世界被切成七个群组或宣教背景: 萨赫勒地区、中东欧、北非/中东/中亚、拉丁美洲、世俗化的西方、南亚和东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由于亚洲拥有全球最多、最多元化的人口,因此亚洲大陆被划分为四个子群组:世俗化背景、穆斯林为主的背景、佛教为主的背景以有浓厚印度教背景的群组

第二阶段,由于部分国家/地区的限制,而采取了一对一访谈或在线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了 9.1 万人的有效回复,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人们如何看待和运用圣经作为七个群体中的宗教动力。”

例如,代表南亚和东亚的第六组,其宗教背景多元化,人们对圣经的认知度较低,基督徒少数群体持稳定状态,涵盖19个国家和地区: 柬埔寨、印度、日本、韩国、老挝、马来西亚、毛里求斯、蒙古、缅甸、尼泊尔、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香港和台湾。

统计数据显示,该组中,56%的人从未听说过圣经;73%的人表示宗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47%的人认同他们乐意让家里的孩子就读与自己宗教信仰不同的学校;6%的人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圣经。

罗亚琳在看完所有数据后反思道: “现在,像我们这样的人,圣经公会、宣教士或教会,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在这一全球趋势中扮演什么角色?我在当地社区或以我的能力可以做什么?我在这方面的独特呼召是什么?”

“但就我观察教会而言,不仅是中国教会,还有全球教会,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一旦人们看到这些数字和图片,就会问我们:‘这意味着什么?’ 以及‘那又怎样?’”

她说,这项研究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展现现状,并指明异象性的战略方向。“但这项研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下一步需要做什么,或怎么办?因为这是人要做的工作,他们需要把研究作为一种工具,帮助他们深入思考、祷告并分享从上帝来的异象,从而获得洞察力和智慧,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她介绍了英国及海外圣经公会的“圣经参与论坛”(Bible Engagement Forum),该论坛已经举办了四年。这是一个为个人和组织提供的平台,让他们收集想法、分享理解、祷告和共同计划,以提高圣经参与度。这次调查有一个专门的论坛,名为 “拔摩岛圣经参与论坛”(Patmos Forum for Bible Engagement)。

最后,罗亚琳对中国教会表示祝福: “我们是普世教会,中国教会并不孤单,但我们应该记住,中国教会最初是由外国传教士建立起来的。有那么多的人在祷告和行动中深切关怀和支持我们在中国的弟兄姐妹。我们每天都会纪念他们

新闻翻译自:《China Christian Daily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