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2日
微信

世界名画欣赏:我对这天上的异像并没有失信

作者: 蒙允转载 荒原星语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5年02月15日 18:39 |
播放

d7nnwonfbk7efd6he2.png

Nicolas de Largillière

尼古拉斯·德·拉吉利埃(Nicolas de Largillière)是一位18 世纪的法国肖像画家。生前曾任法国学院院长。他擅长人物画和肖像画,同时在历史题材和宗教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作品充满了精湛的细节和戏剧性场景,将古典主义和洛可可风格相合。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虽然他的生命短暂,但他的作品永远留存,为法国绘画史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NO.01.画作解析

d7no0suujkr50hw7t5.jpg

Nicolas Bernard Lépicié – Conversion of St. Paul(1767)(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拉吉利埃精于人物画和肖像画,善于捕捉每个人的神态和情感。他的作品充满了细腻和真实感,通过精准的线条和色彩运用,展现出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想。他的肖像画常常展现出被画家细心观察和揭示出的个性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在历史题材和宗教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拉吉利埃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构图,将历史事件和宗教场景栩栩如生地再现在画布上。他的历史画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气势,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并能够体验到历史的重要瞬间。他的宗教画则表达了对信仰的崇高和虔诚,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将灵性的力量传达给观者。

拉吉利埃兼具了古典主义和洛可可的特点,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他受到了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启发,追求对称和比例的完美,并注重细节的准确性。与此同时,他也受到了洛可可风格的影响,将浪漫、优雅和幻想融入了他的作品中。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他的作品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NO.02.画作背景

d7no5k8t16xc5z5zvf.jpg

Martin, David – Ananias and Saul(before 1721)Historie des Ouden en Nieuwen Testaments : verrykt met meer dan vierhonderd printverbeeldingen in koper gesneeden(Public Domain, Pitts Theology Library, Candler School of Theology, Emory University)

本画背景出自“保罗向犹太人致词”。他在此介绍了自己的出身,他说:“我原是犹太人,生于基利家的大树,长在这城里。”(徒22:3)由此推测,保罗的家庭大概是由加利利迁移到大树定居,大树的城民受罗马帝国优待,被承认是罗马公民,为此,保罗也声称自己一出生就是罗马人(徒22:28)。当时全罗马帝国约有7000万人口,其中只有7.5%,约500多万是罗马公民,生为罗马公民有许多好处,罗马公民受法律保护,未经审讯不得施以拷打(徒16:37;22:25),受到严重控诉时,可上诉至最高权力,即罗马皇帝凯撒那里(徒25:11),尤其不能被人施以残酷和耻辱的刑罚等。

然而,保罗作梦也未想到,这段行程竟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他在大马士革城途中,被耶稣以奇迹归化了(徒第九章),使他由一位耶稣的迫害者(徒8:3;林前15:9),突然变成满腔热火的追随者。是耶稣自己藉着一个大奇迹将他改变了过来,赐给他信心,并召叫了他(徒9:3-6;加1:12-16)。这个显现与给使徒们的显现是无二致的(林前15:5-8)。保罗被耶稣征服了(徒22:6)。从此他完全俯首帖耳,成了祂得心应手的工具。

NO.03.画作意义

d7no89f68qf0wfrp8z.jpg

Matthias Scheits – Saul’s Conversion(before 1700)Biblia, das ist DJe gantze H. Schrifft Alten und Newen Testaments, Deutsch(Public Domain, Pitts Theology Library, Candler School of Theology, Emory University)

皈依之后的保罗,生命有了重大的改变。他自己作见证说:“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而是基督活在我里面”(加2:20)他的行事为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美好的榜样。“因此,我自己勉力,对祂对人时常保持良心无愧。”(徒24:16),这是保罗自己的行为准则。许多人羡慕保罗的恩赐与能力,但我们更应当羡慕保罗的人格与品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保罗的恩赐和能力,也正来自他完美的人格和端正的品行。

保罗的一生,是孤独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从皈依到殉道,他所经历的苦痛与孤独,是我们难以承受的。但他是一个坚定信念、持守信仰的人。很多人往往怀有热心一阵子,只要遇到小困难就会放弃。所有的热心都是经由苦难成就的,我们在追随祂的过程中,虽然幸福,却也会面临许多痛苦,所以每个领受祂恩典的人,都需要坚守。

一个异象,改变了保罗的一生;一个异象,让保罗奋斗了一生。我们这些蒙召的人,能否像保罗一样,将异象持守一生、奋斗一生呢?愿祂坚定我们的信心,赐我们得胜的力量,能以在这条路上勇敢地走下去,成为耶稣的好学生,成为时代的工人。当走到人生的终点之时,也能像保罗那样说:“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徒26:19)

NO.04.画家生平

尼古拉斯·德·拉吉利埃(Nicolas de Largillière 1656年10月10日 - 1746年3月20日)拉吉利埃出生于巴黎,他的父亲是个商人,三岁时带他去了安特卫普。他小时候在伦敦呆了将近两年。回到安特卫普后的某个时候,一次失败的商业尝试把他带到了安东·古堡(Anton Goubau)的工作室。然而,拉吉利埃在18岁时离开了英国,在那里他与彼得·莱利成为朋友,并在伯克希尔的温莎工作了四年。

他的画引起了查尔斯二世的注意,他希望留住拉吉利埃为他服务,但黑麦屋阴谋(Rye House Plot)对罗马天主教徒引起的争议使拉吉利埃感到震惊。拉吉利埃启程前往巴黎,在那里他作为一名画家受到了公众的欢迎。

1685年,詹姆斯二世登基后,请求拉吉利埃返回英国。詹姆斯二世提议拉吉利埃担任皇家收藏品的保管人,但他拒绝了,因为他对黑麦屋阴谋感到不安。然而,在伦敦短暂停留期间,他画了国王、摩德纳女王玛丽和威尔士亲王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尔特( James Francis Edward Stuart)的肖像。拉吉利埃在伦敦逗留期间不可能画威尔士亲王的肖像,因为直到1688年亲王才出生。拉吉利埃年轻时画的三幅亲王肖像一定是在巴黎完成的,他在1686年3月前返回的地方。国王詹姆斯二世的肖像画于1686年绘制。国王詹姆斯二世身着金色盔甲,戴着白色领结,位于圆形框架中水彩般背景的前面。

1686年,拉吉利埃在巴黎创作了一幅画家查尔斯·勒布伦的肖像画,供法国艺术学院录取。这幅画像显示,当时的学院主席勒布伦正在安葬,四周是散落在地板和桌子上的古典半身像和雕像。勒布伦对拉吉利埃的肖像印象深刻,接受了他进入学院。1690年,拉吉利埃被法国画院记载为一位历史画家,这是画院一个突出的艺术趋势,直到爱德华·马奈被引进。

1693年,拉吉利埃为阿拉斯总督皮埃尔·德孟德斯鸠(Pierre de Montesquiou)作画,以庆祝他在1691年晋升为准将。1694年,拉吉利埃创作了一幅多人物作品,在圣埃蒂安-杜蒙教堂( Saint-Étienne-du-Mont)展出。1709年,拉吉利埃绘制了路易十四家族的王室肖像。这幅肖像画展示了国王路易十四,夫人德文塔多尔(女家庭教师的孩子勃艮第公爵),3岁的路易,布列塔尼公爵(1707年至1712年),路易,大太子和路易,勃艮第公爵,未来的太子。国王表现出一种轻微的不安感,尤其不像其他人物。在这幅画中,拉吉利埃运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结构化配置技巧。

1714年,拉吉利埃为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作画。拉吉利埃还为艺术家雅克·安托万·阿劳(Jacques Antoine Arlaud)画了一件红色长袍,风格与拉吉利埃为画家查尔斯·勒布伦(Charles Le Brun)以及雕塑家尼古拉斯·库斯顿(Nicolas Couston)所作的肖像画相似。《基督进入耶路撒冷》是拉吉利埃在1720年创作的一幅风景画。拉吉利埃最后一次自画像是在1725年。这幅画像显示了艺术家在画架上凝视着观众。

尼古拉斯·德·拉吉利埃于1746年3月20日去世,享年89岁。他死后向法国捐赠了他创作的一些小风景画和静物画。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