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关注流动儿童升学影片《在城市边缘长大》获金鸡手机影展最佳纪录片

作者: 刘索菲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12月10日 11:16 |
播放

11月16日,第五届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表彰仪式在厦门举办,独立纪录片人耿海洋导演拍摄的影片《在城市边缘长大》获得了此次的最佳纪录片荣誉。

这部25分钟的影片《在城市边缘长大》讲述了一线城市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升学的问题。

影片主人公颜庭斌是一名初三学生,7岁随父亲去北京生活,在打工子弟学校长大,后因父亲去上海发展,打算毕业后辗转于上海的一所技校。而他的几位同学同样要面对毕业与择校的问题,有的打算回老家,有的则打算去房山一所农村户口免学费的学校。

15、16岁的颜庭斌在同班同学中算是个子矮小的那一个,然而却有超越他这个年龄的认知。他说,不管你是大学还是研究生毕业,之后“依然还是个快乐的打工人”;他认为学校学的知识有点偏离生活,希望19、20岁就可以进入社会工作;他希望“以后的我不管是过着多么好的生活,有多么好的工作,都不骄不躁。”

他说:“这里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个挂了北京的牌子的一个乡村而已,感觉北京的现代化和我没什么关系。”通过老师们的对话可以得知,有些学生的活动范围很小,也没怎么参与到北京这座城市里面,而喜欢天文学的学生也不知道北京有天文馆。这些描述与《在城市边缘长大》这部影片的名字异常契合。

该片的导演耿海洋表示,他关注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升学问题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当他在北京城中村遇到颜庭斌时,就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用手机将他的故事拍摄了下来,并在后期进行了几个月的剪辑。就这样,纪录片《在城市边缘长大》诞生了。

他表示,由于落户门槛高、流入地学位供给有限,流动儿童难以在当地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这是留守儿童产生的制度根源。而儿童留守的经历,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是负面且深远的。而如今,这些情况有所改善,但依然需要更多公益组织加入,一起推动解决儿童留守问题。

颁奖现场,耿海洋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现在也在持续地拍摄这个题材,包括在厦门的城中村,还有全国其他地方,想把边缘角落人群的故事通过影像让更多人看见。”

当被问及:“拍摄边缘人群公益影像,真的能为拍摄对象的命运带来改变吗?”

他回答说:“可以!如果不拍那基本上很难改变,我们做的工作就是让‘他们被看见’。因为我做的工作可以用5个词、10个字来总结,那就是发掘、记录、传播、行动、改变。只有记录下来并去传播,大众才有机会去了解和思考这一问题,并在日后探讨如何改善和提升,这样改变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