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微信

讲座| 崇拜学讲座四:礼拜历史概览与中世纪黑暗期的礼拜历史

作者: 舒念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11月28日 00:00 |

礼拜真正的历史是从何开始的?是初代教会?还是以色列圣殿建成以后?礼拜又是怎样演变的?中世纪为何被称为是黑暗期?中世纪的礼拜又是怎样演变的?

日前,一位来自神学院专门从事崇拜学研究的刘教授通过讲座的方式,为大家剖析了基督信仰的“崇拜学”,追溯了礼拜的历史与起源,并讲述了中世纪那段黑暗期的礼拜历史。

礼拜历史概览

刘教授告诉大家想要了解礼拜的历史,有几个关键词大家需要记住,分别是摩西、所罗门、基督、君士坦丁、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宗教改革。

礼拜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摩西之前,其实旧约的献祭就是礼拜。

刘教授说:“人们是个人性地、自由地在上帝面前筑坛献祭,献祭的内容也是很自由的。”亚伯拉罕就是其中之一。而在摩西之后,礼拜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摩西带领百姓出埃及,上帝通过利未记告诉大家如何在上帝面前献祭,献祭的形式和内容也很严谨。”

当到了所罗门时代,礼拜形式与之前相比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礼拜的场所改变了。“以色列不再游荡在旷野,而是在固定统一的地方进行献祭。在圣殿固定的场合,大家来到圣殿献祭。”

紧接着,便到了新旧约中间时期——“400年的黑暗期”。“犹太人不承认所罗门圣殿以外的场所,但因为以色列百姓被掳掠到了别处,因此他们除了在圣殿以外敬拜,也会在会堂学习。”

而因为耶稣基督的降生,有关礼拜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因为耶稣提出要用心灵诚实敬拜上帝。”刘教授说。使徒行传中有礼拜的原始形态,我们也可以在福音书中看到耶稣礼拜的形式。耶稣在最后的晚餐讲话、为门徒洗脚,并分了饼和葡萄酒。

礼拜的历史随着教会的历史不断地演变,刘教授带领大家从了教会历史的简单回顾来看礼拜历史。

 “耶稣复活升天后便不在地上。但是耶稣升天之后,基督教面临了很大的逼迫;后来教会却又神迹般地成为了罗马的国教。在那之前,只要你是基督徒就会被杀,在那之后所有人都要成为基督徒。”

这种转变是因为君士坦丁大帝,刘教授说:“君士坦丁大帝在决定生死的瞬间,看见了天上希腊文的标志。他想要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当然他并不只是为了信仰,他有自己的政治意图,他想要成为基督教教会的首长,并把首都搬到了君士坦丁堡,如今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381年,尼西亚信经确立。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此后,大公教会分为东西两方,罗马是以基督教为中心,而君士坦丁堡是以政治为中心。1054年,教会大分裂,完全分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

“罗马天主教称自己有基督教的继承。但是他们有很多的腐败问题,因而后期发生了宗教改革。他们的神职人员不能结婚,他们教堂有立体雕像……罗马成为天主教教会的中心地,因此罗马弥撒的形式也就成为了天主教的礼拜形式。天主教改革以前是以罗马为中心的,以罗马教会的弥撒为主,统一了天主教所有的弥撒形式。”

“东正教因被伊斯兰教侵略,失去了自己的地盘。他们称自己是正教会,认为自己是正统,主要以东欧为中心。神职人员可以结婚,但不能有立体雕像,只能是平面的圣像,用很多金粉给圣像涂色,穹顶有基督的圣像,圣像头上有光圈。礼拜一直用东方教会的形式,礼拜时间很长2-3小时,历法也和天主教不一样。”

“1517年,宗教改革开始了。宗教改革其实是对礼拜的改革。”刘教授指出,并继续解释道:“天主教的礼拜形式是弥撒,而弥撒是祭祀的意思,祭祀是旧约时代对礼拜的称呼。但是我们讲过耶稣以后,礼拜的形式就完全地改变了,但是还是用祭祀这个词会不会很奇怪?虽然基督教被公认成为合法宗教、成为国教是很感恩的事情,但是从礼拜的本质方面带来了变质的危险。” 

中世纪黑暗期的礼拜历史

刘教授说:“很多人称中世纪是黑暗期。明明是基督教国家,为什么被称为黑暗期?这1000年的时间发生了什么?”

“当时,罗马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他们的神明和人一样,会发脾气,会做一些丑事。他们有很华丽的神殿,而相比之下初代教会是没有华丽的神殿的,大家只是尽力聚集,一起圣餐,有爱宴,凡有耳的都可以听。初代教会的洗礼是很复杂的,预备接受洗礼的条件也很困难。首先,你要得到使徒的推荐,然后受洗前你需要有3年的预备期。”

而当基督教突然神迹般地成为了罗马的国教,便出现了很多混乱的地方。为了便于理解当时的情况,刘教授带着大家回到当年的罗马畅想了一番。

“如果我们现在是罗马的公民,原本成为基督徒要被杀,突然有一天政府非要我们成为基督徒,而基督徒看起来什么都不是。那些基督徒也没有穿着神殿服事者的华丽衣服,他们聚会的形式只是读经、讲道,吃的也不是很丰盛的。但是为了不违背皇帝的想法,我还是要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他们就问: ‘为什么你们的神没有形象?’‘为什么你们的领袖穿得和普通人一样?’而且每个人都要受洗成为基督徒,没办法等3年,都要尽快地受洗。当整个城市的人都成为了基督徒,他们就不能在家里和地窖里聚会了,就搬到罗马其他宗教的神殿中,把他们的神像拿走就开始礼拜了。”

“基督教的领袖开会商议我们礼拜是要维持以前的形式,还是要有新的形式呢?当时领袖就因此把旧约的祭祀方式拾回来了,这样就形成了新的祭祀——弥撒。祭祀方式也和旧约不一样,旧约是杀牲畜献祭,他们就把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死当成是祭祀,把本来是喜乐地庆祝耶稣基督复活的圣餐,演变成了纪念耶稣基督死去的葬礼,也给其他人做葬礼。牧者的衣服也很华丽,所有的用品也很精致和华丽,圣殿也很华丽。可耶稣却放弃了世上华丽的东西。

“为了要展示给人看,加强教会的权威,他们用拉丁语做弥撒。耶稣基督是用亚兰语的,为了让大家都能听得懂;他们却使用拉丁语,为了彰显不一样,即使弥撒现场有翻译,大家听起来也不顺畅,何况没有翻译。当时会众听不懂神职人员在说什么,只能观看,因此神职人员只能用夸张的动作给他们看。刚开始,神父和人还面对面,而到了10世纪神父背对着人,动作也很夸张。”

“所有人都要成为基督徒,在这样的巨变下就需要很多神职人员,神职人员的水平就变低了。而基督教又成为了国教,神职人员的生活水平就比以前高。天主教还形成了功劳的思想,认为参加弥撒越多越好。施行弥撒不是个人可以做的,必须通过神父,这样的弥撒怎么可能是免费的?渐渐地,有钱人给教会捐钱,教会也给他们家庭提供单独参加弥撒的地方。这都不是免费的,要捐很多的钱。当教会的地方有限,神父就会去他们家里做弥撒,这也不是免费的。因此很多大的家庭里就有自己的礼拜堂,这样就需要更多的神职人员了。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家里有人是神父,就会和家里人说,你们也去从事这个职业吧,不会讲拉丁文也没有关系,因为他们都听不懂。”

“在马丁路德时代,去罗马参加礼拜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马丁·路德有幸去罗马参加礼拜,却发现神父讲的拉丁文不是真正的拉丁文。他觉得不可以这样继续下去,而那时也出现了赎罪券。”

“原本真理是耶稣基督,除了耶稣基督以外没有人可以让我们得救,除了基督以外也再没有任何真理。但是中世纪的教会已经完全变质了。要奉献多,要参加礼拜多,没有这样做的人就会去炼狱。他们还封了很多圣人,为圣人祷告。如果你买了赎罪券,你在炼狱的亲人就可以被提到天堂。他们还鼓励当时买赎罪券的人说,捐献的钱进入在箱子里的声响就是亲人被提到天堂的声音。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还是买赎罪券作为一个保险比较好。”

“在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将95条纲领贴在了教堂的门上。因为第二天是11月1日诸圣节,要祝圣的圣人太多了排不过来,所有人都集中在了教堂这里,马丁路德就在诸圣节的前一天将95条纲领贴在教堂门上。也从这一天开始,他面对了很多的危险。除了他,加尔文在法国、慈运理在瑞士、这些宗教改革家都提出了不少宗教改革的意见。”

就此,礼拜改革也拉开序幕,礼拜的本质和精神也重新被恢复。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Alexander Nachev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