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世界名画欣赏:找的,就必找到!

作者: 蒙允转载 荒原星语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3年10月21日 11:33 |
播放


William Holman Hunt

威廉·霍尔曼·亨特是英国画家,拉斐尔前派创始人之一。亨特经常模仿前人的作品,如15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名画,这些习作在他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1845年,他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在那儿遇见了米莱斯和罗塞蒂。于是他们合作开创了拉斐尔前派兄弟社团,决心重振英国画坛雄风。代表作有:《良心觉醒》、《牧羊人》、《死亡的图像》、《世界之光》等。

NO.01.画家生平

威廉·霍尔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 1827年4月2日—1910年9月7日),1827年4月2日生于奇普赛德,父亲是商店的掌柜,不愿让亨特作画家。十二岁以后,就叫他在某事务所作勤杂工。然而,他的雇主看出亨特的才能,劝他作画家,父亲也终于勉强同意,就说“如果用自己作工的钱画画也可以”。所以亨特十六岁以后,一面画肖像画自谋生活,一面开始研究绘画,幸而找到在画院做见习生的工作,可以比较容易地从事学习。

拉斐尔前派画家马道克斯·勃朗从意大利回来后第二年,将生动而清新的真实主义的作品齐集一堂,举办展览会。亨特参观了展览会,佩服不已。不用说勃朗在这次展览会上是展出了他那幅有名的题为《祖国啊,再见吧!》的。想要离开祖国的移民夫妇,向亲爱的祖国作最后的告别,那真实的眼神、面貌,确实有一种打动人心的东西。激动的霍尔曼·亨特马上跑到勃朗的画室去,提出要作他的学生。

勃朗经过认真考虑之后,同意了他要求,但亨特在勃朗的画室仅仅呆了四个月。因为亨特为了叫他体会直接地从自然学习的方法,只让这个青年画静物。亨特对此感到腻烦。年轻的亨特比起画冷淡的静物来更爱好画古代传说或美妙的故事,因此产生一些不满,就离开勃朗的画室。然而这时,亨特已经牢牢掌握了这种描绘真实的精神。

NO.02.画作解析


The importunate neighbour 1895
William Holman Hunt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Australia
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纠缠不休的邻居》是威廉·霍尔曼·亨特在1895年(67岁)时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属于后文艺复兴时期时期的风俗画题材的作品,本画尺寸为36.4 x 51.7 cm,使用油画,帆布,目前该作品由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保管。

这幅画作的背景是月夜下一处干净的院落,从左角远景的门洞中可以看到的灯火,说明已经深夜,空空的院子里只有两条狗在进食。而主人已经入睡。面对门户紧闭的人家,前景中的这位邻居却在不停的敲门,只为讨要食物充饥。

整幅作品,体现了画家注重对自然状态细节的观察,以有如宗教般的精神对事物的真相作描绘。让我们感受到画家对纠缠不休的邻居的怜悯之情。

NO.03.画作背景


Anonymous artist hired by Pacific Press Publishing
Co.Christ’s Object Lessons by Ellen Gould Harmon White, page 1900
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本画背景出自“应当怎样祈祷”的教导,末了所讲的一个故事。在那个时代,行商客旅往往喜欢在夜间行走,以避免正午日头的酷热。耶稣所述的故事中出现的,就是这样的旅客;他在半夜的时候抵达朋友的家门。在东方,款待客人是一件神圣的职责。光是招待还是不足够,必要殷勤款待才合体统。在村庄里头,饼是在家里做的。一天所做的只为一天的供应,因为放久了发了霉,便没有人肯吃(参路11:5-13)。

NO.04.画作意义


La caridad 1888 Galería de Arte Nacional, Caracas, Venezuela
Arturo Michelena
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圣史路加把这个故事紧接在“主祷文”之后,作为耶稣继续有关祈求所展开的教导:做为他的跟随者可以不厌其烦地向至高者祈求恩赐。故事中这位祈求者有几个特点:首先,他因对远道之友人的爱德而请求施舍;其次,他实在一无所有,只能打扰自己的朋友。而能够让他半夜烦扰的人,必定是他非常信赖的好友。耶稣藉此说明我们祈求应有的态度和与祂的关系:投入满腔热情期望祂的恩赐,那份渴望持续不断。最终肯定得到回应,即父一定会把最好的礼物赐予求祂的人。

从人情世故来看,《论语·雍也》说:“己所不欲,匆施于人”的意义是一致的。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从反面告诉我们,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然而,人生充满了苦难和考验,人生就是一场寻找;一场经历;一场体验。但做为他的追随者,在人生寻找中,一定寻找他要我们寻找的道路,经历他要让我们经历的人生;体验他要我们经历的体验。时时与他相随,一直行走在他的旨意中。如果你正在经历不愉快,承受着痛苦,来请求他的帮助,想想至高者的独生子为了救赎你我竟然牺牲、奉献了自己,我们真的可以找到重新快乐、生命重启的理由。逆境,人人都会遇到;犯错,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跌倒,就重新站起来,只要你还拥有祂。在面对困难的时刻,才能真正看出一个人对祂的信心和依靠,从祂那里获得真正的平安和喜乐。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