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人内心的自我厌恶感多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3月13日 10:10 |
播放

在中国,每个不同的时代,都充满了比较的文化。街坊邻里之间会比较谁的日子过的好,谁家的孩子培养的好,谁的房子盖的好等等。到了今天,人们习惯于把自己的生活 ,更多的暴露在互联网的社交平台和微信朋友圈中,我拥有了什么物件,我有了怎样的体验,我有怎样的心情等等,对于发布的人是一种感受,而看的人往往是另一种感受。

——自我厌恶感 来自比较的文化

不知为何,我们往往觉得只有自己会陷人自我厌恶,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产生这种感受。即便是那些被周围人美慕的对象,也会产生某种自卑感。这种情绪一旦被激发,就会表现出来。特别是将自己与他人比较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自我厌恶感。因此,最好不要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与他人比较的结果要么是自我厌恶,要么觉得自己比他人优秀,进而心生傲慢。

总之,比较不会带来任何好处。社交网络的话题,很多人在网上看到他人发布的内容时,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在不经意间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当自己处于逆境时,别人看上去却那么幸福,有的人喜欢在社交网络上公开展示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今天做了什么、见了谁、和家人或朋友做了什么开心的事等。

有的人每天会事无巨细地报告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有的人只在好事发生的时候或想要炫耀的时候才发布消息。这都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巨大的枷锁,我们不知不觉中对生活的期待的阈值不断的被提高,然而回到平淡真实的生活本身后,那种落差感会让你觉得自己很渺小,很没有价值感。但实际上是网络上的有选择性的炫耀欲望把自己的感官和判断力变得扭曲了。

——人和人是不同的,人生也是这样

经济发达,人际关系冷漠的社会里,其实人与人无法理解彼此的遭遇和真实的感受。无论是过多地展现自己的生活,还是过于了解他人的生活,都没有好处。但是,现在社交网络很流行,这意味着人们很容易关注他人的生活,即使有时他们并不想看到其结果,人们不由自主地将他人的生活和人生与自己进行比较,因此陷人自我厌恶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需要明白,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他人的人生和自己的人生也不同,这是理所当然的。有些东西别人拥有而你没有,也有些东西你拥有而别人没有。

——保持网络社交距离

只要你想找,总能找到两个人的不同之处。如果你经常为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而垂头丧气,就会陷人无限的自我厌恶的循环中。当今时代,因为我们可以事无巨细地关注他人的生活和行为,所以更要注意避免与他人做比较。除非工作需要,否则最好不要养成总浏览社交网络的习惯。我们应该和社交网络保持距离,只在心情好的时候测览,并且要限制时间;当心情沮丧的时候,最好保持距离。如果总是关注他人的生活,就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与他人做比较,其实这不利于心理健康。

——回归在上帝眼中的尊贵性

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很多的高峰与低谷 ,它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当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的时候,都不要觉得当下的处境会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找到人存在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圣经中,给了我们真正的回答,我们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我们在上帝的眼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是他眼中的瞳仁,是他翅膀下的小鸡,是蒙爱的对象。

当我们确信在基督里的爱和被接纳,其实我们就很难再陷入到与人比较的陷阱之中。抓住生而为人的属天尊贵的事实,我们可以活的更加自由,轻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他人的人生和自己的,人生不同是理所当然的,停止比较,回归到自己受造奇妙的尊贵与独一,这是对自己极大的尊重与保护。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