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牧者谈:基督徒在生活中随时祷告的重要性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2月18日 09:12 |
播放

如今是一个需要祷告的时代。

老一辈圣徒五点钟起来祷告,为万国的灵魂献上代求,而现在年轻一代的圣徒每天祷告却越来越流于形式化,甚至有很多人的生活中已没有了祷告。祷告是信仰的实质,也是与上帝沟通的管道,更是为了他人求祝福与恩典的方法,因此我们唯有坚持祷告,并且跟随圣灵的引导学习祷告,才能蒙更多的恩典。

当然,什么时候祷告开始缺失,也必然是事工走向腐朽、人心走向堕落的时候。

圣经中曾记载过主耶稣洁净圣殿的故事,主耶稣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可见当时在圣殿中述职的利未人和祭司并没有引导百姓归回到敬拜的生活中,而是为一己私利做买卖,将本应该充满圣洁的地方变得肮脏不堪。

细细思想,今天又何尝不是呢?

人为什么会失去祷告?最真实的原因就是因为对上帝失去了敬畏。如果人心中存有对上帝的敬畏,懂得上帝的权能和伟大,就不能失去对祂的祷告,并且这种祷告也必然是从内心中发出真实的敬拜。当然,当人失去敬畏时,会以娱乐为生命的中心、以金钱和物质为生活的中心,也就产生对祷告的忽略。

就像现在很多弟兄姐妹谈属灵生活时都说:“以前每天早晨起来都是以祷告开始,晚上睡觉以祷告结束,现在每天早晚都是在看手机。”正是因为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也直接影响到了基督徒属灵生命的得胜。

祷告是我们每天与上帝沟通、交流的途径,也是我们重新得力的秘诀,当这种沟通断绝时,生活就会完全被世俗辖制,也将会失去属灵生命的活泼和喜乐。

可能有些时候有的弟兄姐妹会说:“没有祷告,自己也可以参与服事,没有祷告,自己也可以明白属灵的话语,”但这样的情况往往就像万里长堤遭受白蚁的吞噬一样,虽然最开始看不出属灵生命有什么变化,时间长久下去,终将显明生命的真实状态。

一个常常的祷告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属灵的人,但一个属灵的人必然是一个常常祷告的人。

有些人将禁食祷告、坚持祷告当做一种偶像的崇拜,认为自己可以禁食祷告七天,这就是一种爱主的表现;甚至有些人还会标榜自己的某些行为让他人效法。但圣经中却明确的说,当人要祷告时乃要关上门、进入到内室中,祷告暗中的父。

然而有些人却将祷告化为了一种形式,忽略了其属灵的实际意义,以至于这样的祷告也并不蒙上帝的喜欢。作为一个属灵人之所以在意祷告,是因为他需要在祷告中不断让自己被圣灵光照,免得在行为、心思上得罪神,同时因为对神的爱催促人不能不去祷告亲近神。

由此可见,祷告与人的属灵生命的程度和状态有着紧密的。

其实主耶稣也曾教导过该如何祷告,正如昔日他曾对撒玛利亚的妇人说,拜父的乃是用心灵和诚实拜祂。也就意味着祷告本身并不是需要到耶路撒冷的圣殿中、或是教堂中,乃是当人心愿意安静在上帝面前时,也就是人可以祷告的时候。所以无论是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可以与神有很好的沟通,就像有些神的仆人做见证时说:“即使我在做饭,我依然可以祷告主与我同在,”这就是信仰的实际之处。

信仰的实际并不是宗教的条例和规定,乃是与神同行,这是上帝造人时最初的目的,也是最终的目的。所以无论何时、无论何处,都可以很真实地向上帝祷告。

当然,祷告也并不是要说出多么优美的词语,很多人都喜欢麦克阿瑟将军的祷告词,感觉写的非常的完整、优美,但我们也必须要看见彼得曾在将要掉入海里时的祷告:“主啊,救我”。从中可见,祷告的本身并不在意词语的优美程度,乃在于由心发出,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情感和状态告诉上帝,这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祷告。

对于祷告,主耶稣也曾亲自教导门徒:“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遵你的名为圣......”。主耶稣在教导的过程中,让人首先要以对上帝的敬拜为开始,同时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同时也以对上帝的敬畏为结束。在主祷文里面,虽然有为自己饮食祈求的部分,也仅仅是说:“赐给我们日用的饮食”。其中可以看见,主耶稣教导我们祷告时并不是让我们存有贪财之心,正如昔日以色列人拾取玛哪一样,乃是一天拾取一天的份,不要百姓存有贪心。

只是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祷告内容却恰恰相反。我们对于自己的饮食和前途很担忧,对神的国牵挂却少之又少。试问,这样的祷告上帝岂能悦纳呢?上帝并不是不让我们将自己需要的内容借着祷告告诉祂,只是祂让我们存有的乃是纯正、知足、喜乐之心,而不是贪财、骄傲、自私之心。

一个基督徒的生活与其祷告有着紧密的联系。生命是否得胜、面对试探能否站立得住、是否能常常警醒、是否能忠于所托,这些美好的品格和力量都需要从祷告中向神祈求。对于年轻一代的圣徒,因为缺乏对神的认识,所以容易忽略祷告,但是想要与基督同行,那就需要在祷告上多下功夫。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