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观点|再思考基督教如何面对灾难?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5月11日 12:19 |
播放

疫情肆虐的当下,给民众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冲击和负面影响都突破了历史的极限,这可谓历史有记录以来影响最广的一次。面对疫情,与历史上情况的不同就在于,今天的人类可以有更高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组织优势来对抗疫情的传播,最大限度地保护民众的健康安全。这是历史向前发展的趋势之下给我们带来的信心,这信心不是单纯的相信,而是有其强大的现实基础。

疫情的发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既然来了,也不是我们能逃避的。 

疫情为什么产生?如何避免以后的历史重演?这是我们在有信心抗疫的情况之下必须做出的反思。世俗社会通过媒体和法律行动迅速做出了回应,那就是禁止对野生动物的滥杀和肆无忌惮的食用。无疑,个别人群对大自然的不尊重不敬畏,这必然会得到大自然的复仇,让人类这个整体中的大多数无辜者承担不必要承担的风险,担负本来不属于他们的责任。

历史上,在人类重大灾难面前,社会的反思是不占主流的,在声音上总是会被宗教的声音盖住。宗教从一产生开始就担负提供灾难答案的重任,从日食的献祭到久旱不雨的祈祷,从洪水肆虐中向龙王讨好到瘟疫盛行中的符咒神水,宗教无不发挥着安慰灵魂和解释起因的责任。

每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无不产生着宗教更新换代的机遇,异教徒不能有效回应天花的时候,能回应的基督教决定性地兴起;当自然灾害频仍,战乱不断的时候,张角的道教在符箓治病中诞生。面对灾难民众的心理需求,必然会兴起一个新宗教,又淘汰一些旧宗教。因此,在任何世道面前,宗教总需要给予一个答案。

同样,在当下疫情依然没有退却的情况下,基督教也给于了五花八门的答案,但是回顾这些答案,却没有多少能直击灵魂,让人能从中得到安慰的。

这些答案从不同的视角回应当下的疫情状况,但是总体分析而言,无不是从罪这个角度来回应的。

天谴论这个角度无疑是宗教的传统,宗教还在萌芽的巫的状态阶段,将灾难视为上天或者神灵的警告和谴责,就已经是一种传统。中国的商代,从出土的甲骨文我们可以看出,商人对祖先神灵的恐惧,从他们晨夕占卜中可以看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更是将天谴论上升到理论高度。

因此,这个角度再度成为各大宗教的舆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他们提出各种模式的解读。而基督教则以某著名的华人牧师的言论而引起广泛关注。

其次是悔改论。这个论调和天谴论相比,算是积极的一面。天谴论把人类每个人都审判并定罪了一遍。而悔改论虽然也强调人的犯罪,但是把重点放在悔改上,让人产生一种自我反思的主动性。但是,悔改论积极的起点并没有走向积极的终点。悔改论最终把人引向罪,强调在悔改中重新反思罪的严重性和人对罪的遗忘,在悔改中讨得上帝的喜悦,从而让上帝从惩罚人类的愤怒中转变。最终,悔改把人引向另一个宗教的深渊,而不是积极的教训,当下怎么应对,怎么在世界荣耀上帝,全然不谈。

第三个是罪论。显然,不论天谴还是悔改,都以人的犯罪为基础,但是他们的落脚点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天谴论是上帝对人类的复仇,悔改论是人类向上帝讨要恩典的手段,而罪则是打击人类的乐观积极。罪是人人都有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有罪,正是大对数人对罪的忽略,导致疫情的发生。罪,否定了人类在世界发展面前的积极和乐观心态。这是传统基督教希望借机重新把自己拉回社会中心的努力,这种努力一直都在,只是在灾难面前更加积极。

基督教对疫情的回应,不论什么角度,都有几种复杂的心态在里面。一种是掌管上帝秘密的祭司心态。这种心态有种世人皆小学的感觉:你们世人不知道的罪,我们基督徒是知道的,因此我们知道上帝的奥秘。你们是高傲的,我们是谦卑的。另一种是袖手旁观、置之度外的不关己心态。我们信耶稣的人,是蒙上帝拯救的,我们是特殊的选民群体,因此我们与你们不同,你们是上帝的弃民,是外邦人。这两种心态之余,还夹杂着一种不愿承认的失落感。

其实今天的传统基督教在面对重大的公共话题时,其心态是阿Q式的。信上帝的都是知道罪的,是最清醒的,是最知道悔改的,而世界之所以不理我们,是因为他们都犯了罪。

基督教虽然回应不多,但却是落了个言论一出人人喊打的状况。不论天谴论,还是悔改论,还是罪论,在社会非信徒舆论中,都显得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与社会主流舆论反差太大,而被主流舆论嘲笑和排斥。这同样是世界堕落的原因,又可以归在罪的行列。

有人把传统基督教这种遭遇归结为政治环境或者无神论教育,这样的社会环境让基督教无法发出声音,而传统基督教自身的问题却被忽略,这是传统基督教一贯的回应方式,错的都是世界,都是外邦人。

传统基督教无法回应社会,与社会几近脱节的状态,才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这和那些专职传道人群体的心态有关。传统基督教大部分的教会都由专职传道带领。这些专职传道因为有教会之间的竞争,因此必然将心事花在神学教义和讲道上,而对社会缺乏关心。同样因为工作的性质而远离社会,从而与社会产生隔阂,甚至恐惧。这些传道人从工作技能和心态上来说,教会是他们唯一的赖以生存的事业,因此他们做的这一职业是一条没有退路的职业,只能从一个教会跳到另一个教会,而不能像社会上的人一样,从一个行业跳到另个一相关行业。传统基督教,除了教会之外,没有另一个相关行业一说的。而教会之间的竞争,又让他们不可能在教会之间转换。因此,自己的教会就是自己唯一的产业,从而对自己的教会产生高度依赖性。

正是这种依赖性,让他们在教义教导上,为自己的现状寻找各种理由,也为自己不想改变现状寻找理由。因此,他们才把社会对传统基督教的排斥,说成自己不屑于与世界为伍,因为世界都犯了罪。从而把基督教的边缘化,转变成基督教自身的清高,和由信上帝而来的优越,这样,社会对基督教的排斥就转换成传统基督教对社会的排斥了。双方关系的转变,为传道人群体带来莫大的心态安慰。

但不论传道人群体还是传统基督教信众是否承认,这次疫情都给传统基督教带来打击,也给传道人群体未来职业生涯蒙上一层不安的色彩。这种情况,是不以传统基督教的乐观宣传而改变的。

基督教应该提供一个怎样的答案,这是我们必须回应的。

一个信耶稣的基督徒,在疫情面前能给予世界的答案,应该是由信仰而来的信心,由信心而来的勇敢,由勇敢而来的博爱,由博爱而来的温暖邻人的心。

当耶稣和门徒坐船在海上航行,突然起了风浪,门徒们恐惧焦虑,不禁抱怨起耶稣来:“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马可福音 4:38 和合本)

而此时的耶稣,在风雨飘摇的海浪中依然安睡。被门徒叫醒之后,就斥责风浪,然后水面就平静了,耶稣就对他们说:“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马可福音 4:40 和合本)

今天,面对疫情,我们为什么要胆怯,在焦虑之下显出那么没有信心呢?!我们不应该胆怯,不应该恐慌,也不应该埋怨上帝,抱怨社会,我们需要的是信心。这是耶稣教导我们的。

在信心之下,我们要像耶稣一样,与风浪搏斗,充满勇气,而无惧怕。信心,这是一个基督徒能给世界的最好答卷。

我们是要在灾难中彰显上帝的荣耀,而不是僭越上帝行驶审判的权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