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丨今天的基督徒应该少谈些主义,多研究问题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5月04日 08:41 |
播放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一百年前胡适先生发表了他的文章《多研究些问题 ,少谈些‘主义’》,针对当时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而在那个主义横行,年轻人为各种主义趋之若鹜的时代中,引来各种讨论和争议。

100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在回顾当时引发的争论背景和内容,摘下政治色彩的眼镜,我们发现胡适所面对的“问题与主义”的时代背景,在今天的基督教界又是何其相似。因此当年“问题与主义”之争所带来的启发,依然能让我们对当下有所反思。

中国在经过西方文明冲击之后,自身文化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加上清政府灭亡,绵延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结束,科举取仕的上升渠道也被封闭,因此中国何去何从的问题便与传统以出仕为目的的精英个人命运问题相连。这就是各种“盛行”的社会背景。

因此,五四时期,各种新文化、新思想和新的“主义”,纷沓至来,绚烂一时。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面对如此多的主义和学说,极容易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极容易跟风而致。因此极容易受到怀着其他目的的传统文人的蛊惑而被利用,各种政治投机分子也纷纷加入兜售主义的行列,以此拉拢青年人,消费青年人的热心。甚至孙中山都说仅社会主义就有57种之多,让人无从选择哪一个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因此在那个鱼龙混杂,各种主义拥挤街头的时代,让国人认真研究问题,而不被各种“主义”所迷惑而陷入歧途,这就是胡适发表他的那篇《多研究些问题 ,少谈些‘主义’》文章之目的。

何为主义?主义是一种即成的系统,现成的封闭体系,类似于宗教的教义。在“主义”中只有现成的答案,没有问题,因为问题都被“主义”解决了。同时类似于宗教教义,主义本身也有他自身的排他性。因此一旦一个年轻人未经考察现实问题,而陷入主义的封闭性,那么他就会失去独立的能力,而被那些兜售主义的人利用。

何为“问题”?问题是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探索,带着开放和全面性。对一个问题的探寻,并不是对一个标准答案的追求,而是就这个事物的成因,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的全面考察,在探索的过程中,客观的态度和开放的问题域让我们的思想不被封闭,能形成我们的独立的判断,也能认识真的问题。而主义的封闭性则可能肢解一个问题的具体和复杂性,让我们只能透过“主义”管窥,类似盲人摸象,从而被主义引导,误入歧途而不自知。

今天的中国,发展迅速,社会结构不断演变,资讯发达,因此各种思潮同样充斥其间,让喜欢时髦而缺乏认真学习和思考的年轻人跟风而去,这是极其危险的。而在基督教内部,则问题更加严重,重主义轻问题的事态,尤其在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中间尤为流行,从而误了许多人的青春和人生。正是重“主义”轻“问题”,让今天的基督教在中国逐渐失去社会影响力。

基督教中各种“主义”的封闭性,让我们在成为该主义的信徒时,也变得封闭而排他。比如一些极端加尔文主义者。接受极端加尔文主义的信徒,自我认知中,仿佛成为真理的唯一捍卫者,他们才是对的,其它与自己不同的皆是错误,被他们定为异端或者邪教,因此表现出很强的好战性和政治性。因此,一旦加入极端加尔文主义,成为他的信徒,就不会再有问题意识,认为“主义”本身已经提供了所有答案,因此拒绝思考和作问题考察。

一个具备问题意识的信徒,在接受一种神学学说或者某种教义之前,势必要对这个学说做一番认真的考察,查看这个学说的产生背景,思想来源,圣经依据,局限性以及优点,从而在这一番考察的基础上,思考在当下背景中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正是问题意识,才能让我们不会盲从,不会跟风,不被某些别有用心兜售主义者的利用。

在福音书里,笔者看到,耶稣最提倡的同样是问题意识,而对主义的盲从做了严厉的批判。

耶稣反对的是法利赛人的律法主义。什么是律法主义?就是把律法当成目的,把人当成手段,因此律法只能遵守,不能质疑,因此耶稣耶稣安息日救人治病要被律法主义的法利赛人劫难;安息日饿了掐麦穗也同样会带来法利赛人的指责;耶稣与人吃饭,也被诟病为与罪人同席。因此在律法主义中,人只是律法主义的一个棋子,一旦走错了,就牺牲了。

耶稣提出的问题意识,恰是考察每一条律法的成因和背后的目的,在律法主义中被忽略的上帝对人的怜悯,在耶稣这里回来了。

耶稣的门徒对耶稣很多教导持有很大的疑问,往往在耶稣讲道的时候提出来,甚至与耶稣产生争论。按照“主义”的做法,耶稣就是教主,耶稣讲的一切不容置疑。但是耶稣不是主义的作风,耶稣尊重他门徒的问题意识,每次总是耐心回答。甚至在耶稣复活之后,多马怀疑耶稣的复活是假,因此要亲手探查耶稣的钉痕,面对这种对自己的怀疑,耶稣欣然同意。触摸耶稣钉痕之后的多玛,把信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再也不会动摇。

问题意识不会摧毁信仰,反而是信仰的基石,只有经过问题意识的怀疑和考察,才能把信仰和信心建立在磐石上。

今天传统的基督教把精力都耗在“主义”之争上,而把具体的问题放置一旁。在“主义”的现成答案之下,切割完整的社会,切割完整的问题,只接纳被切割的答案,而不会去考察一个具体问题。

因此,正如在律法主义中看不到上帝的怜悯,同样在今天基督教的“主义之争”中,也看不到上帝,看不到信徒,看不到教会门口需要帮助的群体和个人,看不到耶稣的教导,更别提去见证耶稣的荣耀了。

所以在今天,基督徒最需要回归的是耶稣,最需要避免的是“主义”心态,最需要具备的是“问题”意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跟随耶稣的步伐。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