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又值清明,基督徒该如何面对祭祖问题?

作者: 若望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4月05日 09:56 |
播放

每到清明节,不少基督徒总是非常纠结。常会因“礼仪之争”跟还未信主的家人发生冲突。而且由于基督徒不按照传统方式祭祀祖先,因而被视为“不孝之人”。因此清明祭祖是基督信仰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张力,也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福音的重要因素。

祭祖是祖先崇拜的核心的礼仪,这种信仰属于原始宗教,认为逝去的祖先会化身为鬼,对子孙后代的生存状态产生影响。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认为,变成“人鬼”的祖先可以赐福或降祸于后人,出于对祖先的惧怕和求得世间的好处,形成了祖先崇拜和祭祖仪式。

祖先崇拜可以说是中国影响最大、持续最久、最具强制性的信仰。尽管国人在信仰上有强烈的重灵验和功利性的特点。如果哪路神佛不灵了,可以选择放弃。但祖先崇拜则不然,无论是否灵验,都不能摒弃,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即使信奉佛教、道教等宗教,仍不可不拜祖先。

在儒家学者那里,祭祖被视为是维系宗族社会的重要纽带和社会教化的重要价值,如曾子所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儒家极力推崇祭祖仪式,乃是从社会道德角度,重视其对构建美好社会的意义。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祭祖在民间虽然充满很多迷信成分,但在一些学者眼中,神秘性正在褪去,而强调其社会功能。冯友兰对此指出:“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

但祖先崇拜在民间跟各种巫傩文化相结合,其中蕴含了很多迷信色彩。很多人祭祖并非只是出于对先人的怀念,而是带有一些恐惧或者获得好处的想法。他们害怕没有祭祀好先人,会遭到惩罚,从而蒙受损失。反之,如果“伺候”好了先辈,那么就能获得福祉。

于是乎,有些人为了讨好先人,就疯狂地焚烧纸钱、房子、车子甚至二奶等等东西,妄图贿赂祖先,获得好处。这种祭祖方式表面看来是在“尽孝”,可却违背了“慎终追远”这个核心价值。

基督信仰进入中国后,对于祭祖文化也有两种相反的看法。利玛窦等耶稣会士之所以认为祭祖不是宗教,乃是文化习俗,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主张精英宣教路线,广泛接触当时的士大夫。这个群体都是深受儒家熏陶的知识分子,在祭祖问题上重视义理,民间迷信成分少,与信仰冲突小,因此利玛窦等人容许基督徒参与祭祖。

而多明我会、方济各会走的是民间传教路线,接触的都是底层民众。他们的祭祖仪式充满了很多的拜偶像、交鬼甚至功利性的东西,严重与信仰不符。因此这些宣教士就极力反对。

而“中西礼仪之争”之所以最早在“信巫鬼,重淫祀”的福建地区爆发,就是这个重要原因。而到了近代,底层宣教的代表戴德生与强调精英传教的丁韪良也因为是否祭祖问题爆发了冲突,除了神学立场差异外,不得不说跟所接触的群体不同,祭祖仪式的差异有很大关系。

我们要看到,基督徒不能因为民间祭祖中的迷信活动就极力排斥祖先崇拜,而要看到其根本意义。祭祖活动在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在于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为民族认同的一种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说,祭祖的精神与基督徒的信仰不存在冲突,正如《圣经》上所说“你当追想上古之日,思念历代之年。问你的父亲,他必指示你;问你的长者,他必告诉你。”(申32:7)。基督徒进行祭祖是值得肯定的美德。

那么基督徒不参与一些迷信色彩的祭祖活动是不孝吗?

关于孝道,孔子曾说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里孔子强调了无论父母生前死后,都要以礼待之。只是这里有个问题,现在国人进行的祭祖仪式是否合乎孔子时代的周礼呢?答案是否定的。

当前祭祖都有烧香、烧纸钱的活动,但这两者都不是周礼所规定的。烧香和烧纸钱是佛教(圣严法师认为来自拜火教,而非佛教)传入中国后才有的,在印度和中亚的一些宗教当中,火被视为与神沟通的媒介,因此焚烧祭品祭祀鬼神。

而在魏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其礼仪也被国人采用,并一直延续至今。应该说烧纸钱等仪式取代了用明器陪葬的厚葬之风,对中国丧葬民俗发展是个伟大进步(宋代后的墓葬就很少再有明器)。但是如果从狭隘民族文化角度出发,引入外来宗教的仪式用于传统的祭祖是不是“以夷变夏”的“大不敬”行为呢?是不是古人这么做是一种“不孝”呢?其实儒家更重视祭祖的内在涵义,而非外在的礼仪。只要我们祭祖时深刻想念父母、先辈的养育之恩,追忆他们的美德,就是最大的孝敬。而只有外在的隆重仪式,而无一点诚心那才是最大的不孝。

另一方面,既然中国能在魏晋时期接受佛教的礼仪进行祭祖,并借此逐渐取代了厚葬陋习,为何今日就不可以按基督教仪式进行祭祖呢?而且现在国家也在极力倡导在清明节文明祭扫,号召“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俭祭奠,摒弃扫墓祭祖焚烧纸钱香烛、燃放烟花爆竹等陈规陋习,抵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拜祭活动,提倡以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祀、踏青遥祭、家庭追思等文明、安全、低碳、健康的现代方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基督徒以自己的方式祭祖,扫墓,既表达了信仰,也符合国家提倡的移风易俗,因此不能简单视为不孝的表现。

而对基督徒来说,以教会礼仪参与祭祖是合宜的,只是需要跟非信徒的家人协调好,不要以极端的方式去应对。我们要清楚,祭祖礼仪在不同时代,不同群体都有变化,但其慎终追远的价值不变。这不仅合乎信仰,也是作为中国人必须持守的传统美德。

当然,基督徒除了缅怀先人,更需要的是实践孔子说的“生,事之以礼”,并遵守十诫当中“当孝敬父母”的诫命。成为蒙主喜悦的人。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