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牧师该有的形象——读《牧师:公众神学家》一书有感

作者: 李约翰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3月07日 09:32 |
播放

试想要发生怎样的事情,才会促使你去寻找教会中的牧师?大多基督徒都是在自己信仰方面有疑惑的时候,才会寻找牧师。而忙于信徒各项需求的牧师,很容易忘记了自己该有的身份是要像基督一样建造基督徒的生命。在术有专攻的时代中,牧师之于社会,已经被推到边缘中,早期牧师所担负的责任已经被不同的职业所取代。

作者凯文·范浩沙便认识到其危机,试图结合圣经中与历史各著名牧师对牧师角色的定义,重新建构合乎全面的牧师职责。本书的任务在于:第一,牧师必须是一位神学家;第二在某种意义上,每一位神学家都是公众神学家;第三,公众神学家是一种特殊的通才。

凯文对牧师角色的解读,对现在中国教会着实是当头棒喝。本文并不打算对书中内容进行摘抄和总结,因为作者在最后的结语中已经做了精要的总结。

笔者将整合中国教会中特定的处境,从书中总结几个一针见血的提点:

一、牧师是了解并参与社会的公众人物

阅读此书,内心中似乎可以切实的感受到作者对大使命的深刻理解:要走出去!作者在导论中便感怀,曾几何时,几乎社会上最有文化的一定是牧师,他们受过系统的培训,并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今日的牧师却都在“教堂”这一象牙塔中,社会几乎听不到牧师的声音。凯文·范浩沙认为牧师应该是福音派默认的公众知识分子。他对牧师的职责有深入的诠释,以更合适的称谓,牧师应该被称作是牧职神学家,有神学家的文化和神学的素养,又有切合实际的牧会技巧。他热心关心社会、教育和政治所有层面的事情,因为他深知道基督就是为着世界而死。作者对牧师的解读实在振奋人心,牧师包含先知、祭司和君王的职责,也就是教导、礼仪和管理。举例说明,圣经中的施洗约翰应该就是作者概念中的牧职神学家,对社会的各层次都有直指要害、毫不客气的指责。牧师们也必须要像摩西一样,若要带领百姓出埃及,就要能清晰的解释埃及的危害和必须出埃及的理由,埃及所指的便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各种世俗挑战。

人类兴盛和公共利益的愿景,是基督教信仰带入公开辩论的主要事物。[ P.53]或许由于特别的国情,中国教会牧者普遍没有社会影响力,充其量只是在教会中给予一些信仰有关的解答。这源自中国的教会在教会论上有明显的问题,将信仰完全定格于教会之中,最终教会与社会只能是渐行渐远。而牧者的角色更是如此,许多牧师对上帝的爱似乎非常肤浅,只关注在个人与神的关系中,最终导致一种没有任何抱负的祷告和柔弱的宣教诉求。教会中普遍流传着一种自欺欺人的谎言,就是教会只是教会,与社会不一样、也没有关系。而对一个基督徒是否敬虔只关乎个人的宗教操守,与他对社会的关乎和贡献没有联系。教会不应该只是出世分别之念,也要有入世的舍己之爱。当今的牧师们实在缺少了约翰卫斯理的情怀,以世界为自己的禾场,今日的牧者只是在教会封闭的阁楼中宣讲作为全地之主的上帝。以农村教会为背景的中国教会,对牧师的看法多停留在信仰层面,而信仰层面并不如作者所言的包含甚广,而只是停留在教会内部和圣经中。

二、神学和牧会二者必须是相辅相成的

魏利蒙看见了一种危机:“现代侍奉已经沦为领袖意象的受害者,这些意象并不是出自圣经,却是来自周围的文化——牧师就是执行长、心理治疗大师、或者政治鼓励者。这危机在于牧师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正被世界所俘获:信仰只是作为社会团体中的一项需求而已。作者提出早期的教会并不如现在的神学院科目分的如此的细致,作为一位牧者本身就意味着他必须是一位善于深入思考和教导的神学家[ P.10]。当今神学院将神学细分为四个类别源自于士来马赫:圣经神学、历史神学、系统神学和实践神学,前三者主要关乎圣经议题,只有后面一种与教会实际相关[ P.23]。作者意识到里面可能存在的危机,就是受训的牧师们将缺少整全而系统的神学认知,而牧师所涉及到的话题却包含了所有的层面。

无可厚非,神学认识的深度将决定牧师牧会的力度。而今,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将神学院的学术和牧师的牧会结合在一起,两者的专注点似乎完全不在一处。牧师们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教会的行政与事工上,而没有任何的空间可以给自己更深入的学习神学。这种侍奉便只能蜻蜓点水,没有办法成为深入和长久的侍奉。

三、牧师本人必须善于思考和阅读书籍

作者对于历史中的牧职神学家的罗列是在是激动人心,奥古斯丁、特土良、马丁路德,加尔文和爱德华兹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究竟牧师是什么意思呢?“牧师”一词本身就是个隐喻,来自于拉丁语pastor,意思是「牧养人。[ P.26]也就是说作为牧师必须深入了解所牧养的羊群所处的危机以及真实的需要,这就必须要求牧师除了要有心中的存正,还必须要有手中的巧妙」(诗78:72),前者关乎侍奉心态,而后者则讲求技能,后者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所以,「牧师应该是具备生机知识分子的公众神学家,其任务是建立在基督里的子民。[ P57]作者认为牧师本人必须要喜欢阅读,并且能够明感于社会的真实需求,并且要有明锐的神学思辨思维。书中有专门一篇论及教会应该如何看待科技,如何从圣经的角度看待科技,这便是尝试从圣经的角度对所有事物进行合乎神学的解读,接纳科技所带来的益处,也要小心科技所带来的试探和危险。

牧师是帮助人理解神的公众神学家,目的是要在基督里建立他们。[ P229]哥尼流·普兰丁格认为牧师应该为讲道而阅读,因为精心的阅读计划往往会使传道人有智慧[ P.261]。笔者本人便非常喜欢阅读,除了神学和哲学类的书籍,也非常喜欢阅读小说。小说看起来简单,但是所揭露的问题却尤为深刻。阅读小说确实很能够加强牧师讲道的能力,使教导所勾勒的关于基督的形象更有画面感(关于读小说带来的好处作者在书中有专门的介绍)。

可惜的是当今中国许多的牧者都难免于闭门造车的嫌疑,不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从他们负面看待和回避各种社会问题的探讨便可以一览无余。笔者认为拒绝探讨若不是出于骄傲,就是出于自大。因为真正的学习态度是欢迎一切的讨论,而不是蔑视他人的质疑。中国许多的牧师由于本身缺少文化素养,在许多问题的探讨上都避重就轻。对社会认识的肤浅是因为对圣经了解的不全面,也并不明白有效的宣教是基于对对方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成有效的对话。保罗对犹太神学和希腊哲学的理解,对他作为外邦使徒带来许多的助益。但是许多中国牧者很是厌烦学术的讨论,甚至是对有些稍许复杂的讨论便以“多多祷告”加以拒绝。这种拒绝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满的骄傲,甚至到了盲目的地步。奥古斯丁从来不拒绝讨论和质疑,并且将读者或是对手有理有据的回应视作对他写作最大的回报。在其著作《论三位一体》中奥古斯丁开诚布公:亲爱的读者啊,你在什么地方像我一样有把握,就请与我一道前进;在什么地方像我一样踌躇,就要同我进行探讨;在什么地方发现自己错了,就要回到我这里来;在什么地方看见我有错误,就要叫我回转,好使我们共同进入仁爱的大道。[ P.30]

本书更合适的名称应该是牧师面面观,有许多内容是我未在文中提及的,只是想激发阅读的兴趣。真心推荐每位在基督里同工的牧者都认真阅读本书,权当是对自己牧职的一趟自我检讨之旅。更是巴望中国可以兴起更多牧职神学家,可以代表着教会继续向中国社会发言,合宜的表达基督的真理。牧师的工作永远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对着一群需要永生的人清晰的阐明基督的福音。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