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社科院宗教所青年沙龙热议“曲阜建大教堂,可否”

作者: 刘利亚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1年03月04日 13:05 |
播放

2011年3月1日下午一点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的几位学者组织的一次针对这一事件的青年沙龙如期举行,沙龙开始前首先由所长声明了宗教所的立场,是提供一个平台供大家广泛热议,并不代表所里的观点,著名儒学学者陈明首先从三个角度阐明了自己对曲阜建教堂的反对立场。

背景: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曲阜将建设一座名为圣三一的基督教堂,据称这座哥特式的教堂将高达40余米,可容纳3000多人,距离空孔庙只有3公里。这个消息引发了不少儒家学者、社团、网站忧虑,2010年12月22日,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祥龙、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安梧、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明等十位学者联署发起公开信,呼吁政府尊重中华文化圣地,立即停建该教堂。

本次沙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唐晓峰副研究员主持,参与的学者有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主任陈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卢云峰副教授,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周伟驰研究员、石衡潭博士等,到场有四十位学者与各界人士,现场的讲座热烈,高潮不断,气氛活跃,自由,虽然最后到了时间,几位学者不愿离去,还在继续讨论、热议。

唐晓峰博士在沙龙开始前就强调,此次会议上的学说言论仅代表学者个人不代表研究所。这是沉淀之后所作的反思,希望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他表示希望大家自由探讨而不是来听学术报告。

研究院所长阜新平在沙龙开始前首先对这次沙龙简单谈了他的想法,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定位看同一件事情。一方面使我们如何理解多元文化背景,多元文化中间怎样体现……,如何审视多元文化的发生,肯定有多种观点,各种争论。希望这样的沙龙经常有,贵在坚持,希望这种发言可持续发展。”

陈明,曲阜建教堂《意见书》最早的联合发起之人,他身穿白色格子衬衫是当天学者中衣着较鲜明的,轻松的。他首先对从他个人立场出发对曲阜建教堂事件进行了背景的回放阐述,并从推动儒教在中国的发展的参与者,研究者学者,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三个角度阐述其观点,而后学者自由发言。

他在开始的讨论及之后与多位学者观点的碰撞中鲜明地提出文化民族、文化国论,个人身份认同与国家身份认同是否要一致等问题,还以孙中山为例,讲到文化冲突论,文化主体论,他表示曲阜孔庙附近建基督教堂侵犯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损害了儒家文化信众的情感。而对于陈明而言,他提出反对的最主要理由是,多元文化不意味着,互相之间的尊重的丧失。“这是一个情感问题,感受问题。”

还有较冷静的儒学研究员提出了当今儒学复兴困难重重的三个原因,社科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石衡潭在发言中也谈到基督教需自我反省。他讲到,在耶儒对谈当中基督教有做得不好之处,主要是对儒家的文化心理没有体会,而且对于中国文化与儒学的认识肤浅,情感淡薄,发声也少。此外,石博士也讲到在明朝就有“儒家基督徒”,如明末基督教三大柱石: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还有韩霖,他的《铎书》就是熔基督教信仰与儒家伦理于一炉的典范之作,在当时被广泛宣讲;利玛窦所开创的合儒补儒超儒路线是正确的。

他说,“儒学功能主要在教化方面,而在灵性上与基督教并不冲突,基督教恰好是对儒学的最好补充”,“儒家也好,基督教也好,不要对立,基督教方面缺乏的是与儒家对话的热忱与能力。基督徒也要对中国文化做贡献,儒家也要对基督教敞开胸怀。历史上,基督教进入希腊罗马世界时也遭遇过拒斥与迫害,可后者的态度后来改变,这样,它就并没有因外来冲击而衰落却反而得以更新。”

也有人提出教堂事件本身是偶然,是中国多元文化发展中内在冲突与张力的一次体现。也有学者看到儒教已开始自我觉醒,现在很多人都把孔庙当做旅游景点,而当地人的心灵慰藉则要去找基督教,现在儒家的存在是魂不附体。

在自由讨论中,有学者在自由的交流讨论中就这一问题,揭示了很多国人对于中国文化意识淡薄的问题,甚至提出儒家要有新的局面,必须向基督教学习。儒家的社会化程度要提高,而基督教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化的发展。

而当有学者提到:“基督教为什么常常被其他宗教‘单挑’?”大家也就此展开了热议,这确实是中国社会当前的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而谈到儒家如何发展,有学者总结到要体制化、民间化,还要有传教体制,这一点要向基督教学习。家庭社会化,是基督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社会上的年轻人对于儒教的认同感并不强,而基督教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宗教。

在延后的讨论中,石博士还提到,很多人误解了基督教的发展,很多人把基督教当作洋教,而从现在情况来看,基督教在欧洲已趋向衰落,反而在亚洲、非洲地区得到复兴,不一定要把基督教和西方联系在一起。

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所长在小结时说,所有的讨论实际上是中国人在当前社会转型中的一些困惑、误解、忧虑,甚至是愤怒。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自我文化意识上确实受到了很大的摧残,没有必要去抱怨,我们都在历史过程当中,虽然有些宗教开始发展时并没有获得执照,但是随着发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思想家产生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对中国的文化有很深的忧虑,也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

相关文章:
“曲阜建大教堂,可否”沙龙一瞥(2011.03.05)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