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短信没落,微信繁荣背后的故事

作者: 郑云 | 来源:基督时报山上之城商学院专栏 | 2014年07月16日 11:25 |
播放

有一本书叫《创新者的悖论》,讲的是企业经营到一定规模,企业高层以企业盈利为主要目标,导致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更新浪潮到来时,无法进行自我更新和改革,以致落后于产业发展,甚至遭到淘汰。所以公司的平均寿命在三十年,超过百年的老字号都曾经历过创新者悖论的挑战和变革。对于传统产业来讲,变革的速度慢一些,但对于通信和互联网产业,却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变革和更新,以致经营者若不警醒,在不经意间就会失去阵地。

短信和微信间的替换就是个很好的例子,2013年年初还是短信横行的时代,到了2014年年初短信这个巨鳄已经搁浅,替代它的微信快速蔓延,几乎垄断了所有短信的市场,除了商业广告无法进入,换句话说,商业广告被微信无情地排除在外,微信已经成为短信的绝对替代品。短信曾经是中国三大运营商最赚钱的服务,不需要大规模的设备投入和通道占用,只需要坐在那里点钱,一年的短信收益可以达到百亿的规模,年底的短信群发祝贺卡就能带来几十亿的收入。运营商们因为舒服的收获,轻看了替代技术的果效,放弃了轻而易举获得的市场。这是个典型的悖论结果。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当经营者仅仅追求盈利,而不再追求服务客户群时,盈利的驱动往往将经营者的眼光蒙蔽,只看见获利在财务报表上的数字,看不到用户需求和技术更新带来的用户益处。

回到商业的本质上,我所要谈的重点就是商业本是服务,盈利是服务的果实,不是动机。若商业动机发生了错位,当经营者将赢利作为动机,就会在商业上瞎了眼睛,失去了服务客户的看见和智慧,因为是用户的需求养活了商业,不是盈利和股东带来商业持续繁荣。商业的本质在于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商业源于最初的以物易物,其本质是交换, 交换的对象是爱与服务(包括产品),基于交换双方对价值认知的等价交换,而商业起源于满足人的需求, 就是商机。放弃了对商业的真实看见,经营者就落入了盈利的怪圈中,这就是《创新者的悖论》中所谈到的大型企业创新失效的原因。

在企业经营中,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企业的资源和注意力都会放在既有的产品线和服务线上,企业可以意识到的是提升既有的产品和服务,虽然也关注客户,也年年做市场调研,但是所关注的是客户对现有产品的反馈,在此基础上改善和提升,其实关注的仍然是客户买单带来持续的盈利。而革命性的创新却是真正从需求出发,真正关心用户的需求,关心怎样用新技术或新模式改善用户生活质量和便利性,优化用户生活。所以创新型组织开始并不特别关注盈利,而是关注新技术到底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他们会为新技术带来的创新生活而兴奋,而不是为了保住盈利而兴奋。就是所谓的“求他人的益处,而不是求自己的益处”为创新者带来未来的收益机会。

所以,求自己益处的经营者的眼光被盈利所蒙蔽,尤其是上市公司,为了服务股东利益,就是说要让股东获得收益,往往忽略掉客户的益处。这样的企业不再能革自己的命,不再能在企业内产生为客户益处着想的创新,落入可悲的被淘汰的队伍中。无数的企业都见证了这个理论在企业内发挥的作用。惟有抬起眼光,从盈利上转向服务客户,回到商业的本质上来,真正地为用户利益着想才可能脱困,打破创新者的悖论!

 

作者:郑云     
山上之城商学院授权使用

山上之城专栏的宗旨是:

传扬以圣经为根基的管理智慧,分享以践行为目标的活泼信仰,联结以公义为方向的职场同道,彰显以圣洁为冠冕的山上之城!

山上之城专栏的内容由山上之城商学院提供。山上之城商学院的服务方向是以专业、专心、专注的职业精神,为企业提供以圣经真理为根基的管理咨询、培训与辅导。

联系方式:mountcity7@gmail.com

微信公众号:“山上之城社区”or “mountcity”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