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天上午,我正在书桌边读书,一位姊妹给我打来电话,说有一位牧师来看望我们,并邀请几位弟兄姐妹一起吃午饭。我听后欣然赴约,大家围坐在餐桌旁,欢声笑语地聊着彼此的近况,也述说着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恩典。
在午餐到一半的时候,这位姊妹提到了她的小儿子,说这个孩子今年读初中,是一位非常诚实正直的人。有一次,他的同学因为想私下“贪污”100元的班费而向老师撒谎。作为组员之一,这个孩子坚决不同意,并且告诉他们这是错误的。他说:“我们不应当这样欺骗老师,更不应当贪污班费,即使看起来这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处,但这是不对的!”这件事情后来被老师知道之后,老师大加夸赞她的儿子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牧师听后问道:“姐妹,你的孩子信主吗?”姐妹说:“他暂时还不愿意相信。”牧师说:“如果孩子还不信主,我认为我们需要重新看待他的品德。上帝的确在我们生下来之后,给我们很多美好的品格,比如正直、善良、公义,因为我们身上还有上帝的形象在里面。然而我们应当知道,若是我们所谓的美好的品格不在基督里被福音更新,那我们再好的善行,在上帝的眼中也不过是污秽的衣服,并不会蒙主喜悦。”
在饭桌上听到这位牧师的话之后,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我认为世人确实有很多美好的品格是需要基督徒去学习的,比如很多人比基督徒更有爱心去舍己,比基督徒更加慷慨奉献。可是,牧师的话帮助我以上帝的眼光来看待不信之人的善行,就是若不在基督里,我们就不能来到上帝的面前;若不在基督里,我们所言所行也都如同污秽的衣服一样会被上帝厌弃。所以,我们应当带着分辨的心去看待一个人的品格,就是分辨自己和他人的所言所行是否在基督里。
一、荣耀上帝的动机
作为一个人来说,动机是我们行事为人的出发点。而人在上帝眼中,唯有为荣耀祂、爱祂而行的动机,才能被上帝悦纳。当人堕落犯罪之后,我们的动机已经倾向于自我中心——凡事为荣耀自己、贪图虚荣的荣耀。在这样的动机之下,即便我们做一些善事、好事,实际上也不过是为了荣耀自己,跟上帝没有半点关系。
正如使徒雅各说:“你们若是与世俗为友,就是与上帝为敌。”这种“世俗”所指向的,就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彼此纷争、自取荣耀的罪。对于基督徒来说,心怀正确的动机在上帝面前非常重要。而这种正确的动机只有在基督里才能够得到更新和恢复,即堕落的罪人在基督里得救之后,按照真理认识上帝,并且被上帝的爱所融化,也愿意用爱去回应上帝的恩典。此时,他所做的一切才是真正在为荣耀上帝而行。
我记得在加拉太书的注释中,马丁·路德曾说过这样的话:“若不在基督里,善良就是双倍的邪恶;若不在基督里,圣洁就是双倍的淫乱。”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若不在基督里,就不是真的善良,而是含着一种自我中心式的利己主义的善良。而这种善良的背后,也是企图通过善良的行为将荣耀归给自己的错误动机。
我记得去年南方某个城市经历严重涝灾的时候,一位百万粉丝的网红组织起了“个人慈善基金会”。他为灾区捐了500万元的资金。在一次团契中,一位牧者讲到了这个行为。他令人惊愕地说:“这位明星的行为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基督徒很多时候说得多而做得少,远不如这位明星更有爱心。然而,我们当知道,在上帝的眼中,他的行为却不被上帝所悦纳,因为他的动机不过是为了荣耀自己。”
的确如此。我听过这样一句话:“慈善不过是富人的长远投资而已。”当富人有钱之后,他不过是想通过慈善来为自己积德,或是换得良心的平安,这些都是从自我出发的利己的方式。而当我们不以荣耀自己为目的时,其实我们所做的就是在抢夺上帝的荣耀,并与祂为敌。
二、按照真理的标准去行
一个被上帝悦纳的人,不仅要有正确的动机,而且还要按照上帝所启示的标准去行事,才能得到上帝的喜悦。正如挪亚在造方舟的时候,他是为了顺服上帝而行,但这方舟却不可以随自己意思去造,而是要严格按照上帝所指定的方式去造;又如摩西在造会幕的时候,他的动机是好的,但也必须照着上帝在山上所指示的样式去造,否则就会像拿答和亚比户那样,是为自己献上凡火,会被上帝击杀。我们也记得大卫的仆人乌撒的故事,他在看到牛车上的约柜快要倒下的时候,出于热心和好心去扶起约柜,但却因为他违背了上帝的心意而被上帝击杀。这让我们看到,所谓的善行,不仅要有荣耀上帝的动机,更要按照上帝喜悦的方式去做,才能被上帝悦纳。
为此,作为基督徒,我们应当思考的是,我们行事为人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还是上帝的方式?多少次,我们常常“好心办坏事”。我们出于好心去向弟兄姊妹提出建议,可是因为方式太僵硬而导致了关系的破裂。又有多少时候,父母是凭着爱护儿女的心而提醒儿女早点休息,但却因为方式太生硬而惹了儿女的气。这是我们特别需要反思的地方:在基督里,我们若是要行上帝喜悦的事,也必须学习按照上帝所喜悦的方式去行。而上帝所喜悦的方式就是效法耶稣基督,柔和、谦卑、忍耐、等候,借着信心和顺服来依靠、等候上帝的带领。
三、在基督里重生的生命
蒙上帝喜悦的前提是这个人是一个被圣灵重生的人。有一天尼哥底母问主说:“人怎样才能进上帝的国?”耶稣对他的回答是:“你必须要重生。”这意味着重生是我们能够行出一切,真正蒙上帝喜悦的前提。如果没有重生,那么所有的行为都是零。如果没有重生的生命,那在上帝的眼中,绝不会有任何蒙上帝悦纳的善行。
从亚伯和该隐的故事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有人说,亚伯的祭物之所以被上帝悦纳,是因为他献上的是羊。而在献祭的条例当中,上帝明确地规定了要向祂献上无瑕疵的羊。所以,有人认为亚伯是把无瑕疵的羊献给了上帝而被悦纳。也有人说,亚伯之所以被悦纳,是因为他将最好的献给了上帝,就是羊群中无瑕疵地献给了上帝。而该隐被上帝厌弃,是因为他随便地将自己粗俗的收获的谷物献给了上帝。他所献的物不被上帝看中,所以没有被上帝悦纳。
我认为以上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并不是上帝悦纳我们祭物的真正原因。因为希伯来书的作者已经道出了其中的奥妙,他告诉我们:“亚伯因着信,献祭与 上帝,比该隐所献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上帝指他礼物作的见证。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这让我们看到,上帝悦纳一个人的关键之处,在于这个人是否凭着信心而行。而信心则需要圣灵的重生才能生发出来。
为此,我们看到,一个被上帝喜悦的善行不仅仅是表面的好行为,更需要有上帝的恩典在我们身上,我们才能行出来。正如保罗所说:“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