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有一个生活在北方的黑人,他的儿子去南方看望亲戚,却被抓去做了奴隶。经过多方营救,数月之后,才解脱回到家中。北方的黑人母亲向人哭诉说,尽管自己生活在无奴隶的北方州,但是今天亲身体会了南方庄园中黑人奴隶的生活。让她想起耶稣的爱人如己。爱他人,给予他人尊重和自由,为他人多考量,就是爱自己。如果不关心他人的生活,不爱他人,那么自己终将承担这种不关心的冷漠后果。
如果那些生活在自由州的黑人,不关心南方的黑人奴隶,那么终于有一天他们成为奴隶的时候,也不会获得同情。所以,爱人如己就是当你爱他人的时候,就是爱自己了。经历了德国犹太人大屠杀的神父马丁,他的墓碑上刻着一段话,最能说明“爱人如己”这句话的含义——“当他们来抓工会组织者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工会的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天主教徒。后来,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我说话了。”爱他人就是爱自己,这就是耶稣爱人如己的含义。
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但是独立并不是不相关,而是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在学校里,我们看到其他的学生被霸凌,如果我们袖手旁观,不闻不问,眼睁睁看着那位被霸凌的同学受欺侮,那么当我们被霸凌的时候,也就没什么人会站出来阻止霸凌者。我们站出来阻止霸凌者,不仅是在保护受害的同学,同样是保护我们自己。
爱人如己,强调的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爱,也包括对他人的爱,因为我们和他人都是相互的。今天你对他人的爱,当你处于相应的处境时,才能得到同样爱的回报。当我们把车停在无障碍通道,从而阻挡通道的顺利通行时,也许此刻年轻的我们,不会想到这个无障碍通道与我们有什么关联。然而,只有当我们成为坐在轮椅上的老年人时,我们才能知道这无障碍通过的方便之处,只有我们眼目看不到的时候,才知道盲道就是盲者的眼睛。因此,此刻我们对他人的方便,就是我们的方便,对他人的爱就是对自己的爱,就是爱我们自己。正如古人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国的孟尝君门下有位叫冯谖的门客,有一次派他去一个叫薛的地方收租。冯谖到那个地方之后,没有像其他的收租人耀武扬威,想着怎样为主人多收钱,多盘剥一些租金,而是借着孟尝君的名义,把租客的租契烧掉了,免了他们的债务。这一行为被冯谖说成是为孟尝君购买的“义”,而这个“义”也是他最缺的。后来孟尝君因为得罪齐王而被罢官,回到封地薛这个地方,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和拥戴。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福音书中。有一位财主的管家,被人在主人那里告了一状,说他浪费主人的财物,主人就打算辞掉他,于是把他找过来,让他交代所犯的错误。这个时候管家想,自己除了做管家,并无其他谋生的技术,怎样才能在被辞之后,还能被他人接纳呢?于是他找到那些欠主人债的人,问他们欠了多少,把欠一百的写成五十,把另一个欠一百的写成八十,这样他用免去的债务,来为自己积累情谊。因此主人夸奖他是聪明的仆人。
当我们免去别人的债务时,我们就会获得同样的收获。主祷文说,上帝“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上帝免我们的债,如果我们不免别人的债,那我们又怎么能在上帝面前站稳。上帝饶恕我们,我们却不饶恕别人,我们又怎么能是蒙上帝救恩的人呢?
耶稣还讲过另一个故事。一个人欠了主人一千万银子的债,无力偿还。主人便将他的所有财产和妻子儿女准备卖掉还债,这个人就到主人那里哭求,说主人啊,请宽恕我几天,我一定还清所有债务。主人看他可怜,便动了怜悯之心,不仅释放了他的家人,还免去了他的债务。但是他从主人那里出来之后,遇到一个欠了他十两银子的同伴,便一把揪住他不放,非让他归还十两银子不可。同伴无力偿还,他便把同伴下到监狱中。别的朋友看到他做的事情,就很气愤,就把他告到他的主人那里。主人知道之后非常生气,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因此耶稣在评判这个故事的时候说道,“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正如饶恕是相互的一样,爱也是相互的。你不爱他人,他人也不会爱你。
爱人如己,他人从你这里得到爱,他们也会回报爱给你。一个只爱自己而不会爱他人的人,必然会寸步难行。我们的爱不应该只集中在自己身上,而是应该扩大到邻舍。我们应该把他们的痛苦、困境、失败和不公当成自己的事情,在我们深陷同样的困境时,也必然会得到相同的回报,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爱!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