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微信

如何看待邪恶与欲望?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4月18日 09:14 |
播放

每当看见老师性侵学生的事情时,我心里面总在想:“为什么说好的为人师表,在这一刻却不能约束自己行为呢?”其实不仅仅是老师性侵学生的事情,成年人与未成年人谈恋爱的现象,二者本质上并没有太多不同。

都是因为受到私欲的牵引,然后做出不法之事。试问:“有多少以爱为名,而做出的苟且之事呢?”或许无法统计清楚,

想到耶稣曾说:“凡是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其实,耶稣深知人心里的邪恶,所以在此清楚的提醒人要控制自己的内心。

邪恶不是当邪恶事件发生的时候才存在,邪恶乃是当出现在意识中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只是这种邪恶没有产生影响的原因,乃是没有获得相应的土壤和就会,如果获得相应的计划,那么这个邪恶就会开出邪恶的花朵,带来严重的伤害。

前两天和一个外邦的年轻人聊天,他的话让我心头一颤。他说:“我一定要努力当领导。”我问:“为什么?”他回答说:“因为领导能获得很多资源,甚至还能和刚毕业的大学生谈恋爱。”听完这个年轻人说的话,我陷入了沉思。这个年轻人说错了吗?好像并没有,因为一些领导却是拥有很多权力、资源,而且他们可以用自己有限的权力去满足自己私欲。

这就好像一些学校中的导师,手握有限的资源,然后与学生发生性关系一样。因为这些事情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间,所以让越来越多人的开始对权力、金钱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但是,这样的想法真的对吗?

欲望得到满足,人生就一定会幸福吗?获得更多权力,人生就会更加丰富吗?

忽然想起耶稣曾经说的一句话:“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耶稣说这话的目的,乃是教导人不要将目光定睛在虚无的金钱、财富、物质的上面,而是要将目光定睛在神话语的本身。因为神的话语中才会有智慧、恩典和真理。

如果人活着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肉体的欲望,那么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在如今这个情欲泛滥的时代中,人需要控制自己情欲,扼杀邪恶的欲望。

话说回来,上帝从来没有禁止人的欲望。正如始祖亚当夏娃的婚姻一样,上帝祝福他们二人的婚姻,可见,正常的婚姻、正常的性欲望,这是完全正确,没有任何问题的事情。

但是我们需要扼杀的乃是邪恶的欲望。

谈到邪恶的欲望,其实在圣书中谈到了多种邪恶的欲望,在利未记中,记载了多种情况:“不可与兽淫合,玷污自己。女人也不可站在兽前,与它淫合,这本是逆性的事。”“不可露了妇人的下体,又露她女儿的下体,也不可娶她孙女或是外孙女,露她们的下体,她们是骨肉之亲,这本是大恶。”“不可露你儿妇的下体,她是你儿子的妻,不可露她的下体。”

年少时读到这些经文,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当年岁逐渐增大,听见、看见一些事情的时候,才发现圣经中的话都如此真实的谈到人性的丑陋和败坏。

时至今日,一些事情似曾相识,但是堕落的程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当打开手机,刷着视频的时候,一些充满性暗示、性挑逗的画面,不时间就会出来。而评论区中,更是无数充满低级话语的评论。试问:“这些内容,难道不会影响人的价值观吗?”

所以我说:“人要学习制死邪恶之欲。”当这些充满性暗示的内容出现的时候,人就要学习抵挡这些价值观的影响。更有甚至,就是更加扭曲的观念,比如标签为“未成年人”“调教”等等这些字样,更是在给带来无尽的伤害。

此刻,我仿佛看见了撒旦在肆意狂笑,因为他操控着色情之事,让无数虔诚、单纯之人陷入到了罪恶和羞耻之中。而撒旦,则更为放肆的影响着人。

自由与节制,其实并不矛盾。无数的人认为:“自由就是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然后他们肆意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和满足。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楚:“自由乃是需要节制作为保护,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自由。”

就像欲望一样,当人随从今生的风俗,随意地和人发生性关系,这看似在满足自己的欲望,姑且不谈短暂的今生是否能平安度过,单说永恒的审判谁又能逃脱呢?因为人不尊重上帝的创造,这罪岂能轻忽呢?

而控制欲望的人,在婚姻中稳定和一个人又虔诚的性行为,虽然好像没有邪恶的性行为那样充满了变化,但是却能在婚姻中培养出敬虔的儿女,同时能在生活中活出美好的榜样,更能在永恒中获得称赞。

如何区分其中的利弊,或许不言而喻了。

诚然,我们会有邪恶想法出现的时候,但是正如马丁路德所说“我们不能禁止鸟从我们头上飞过,却能禁止鸟在我们头上筑窝”。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归回到基督中,扼杀邪恶欲望的滋生,保守自己思想的圣洁。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Priscilla Du Preez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