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根据『顾家的上海爷叔下午茶』现场讨论的内容整理、编辑(2024年5月5日,第102期)。
『顾家的上海爷叔下午茶』是“齐家学汇”播出的网络直播谈话节目,话题涵盖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会众可与上海爷叔、主持人及其他会众轻松对话,共谈家事、畅叙真情,让善意流动起来,共同创设幸福家庭。
【现场讨论】
主持人:
在爷叔下午茶第100期时,我们特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关于爱。
上期我们讲到了爱的三个层面:欲望、人伦关系、上天的启迪。在家里,往往是:想爱给不出,想要得不到。那么,爱到底来自哪里?源自欲望还是启迪?我们一起讨论。
目前,我国进入了老龄化,长辈们都期待着孩子的关爱。但有句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说明对长辈的爱也会枯竭。
爱的源头到底在哪里?
爷叔:
孝,也是爱的一种。人伦关系中,我们把小辈对长辈的爱叫做孝,兄弟之间的爱叫做悌,长辈对小辈的爱叫做亲。家人都期待彼此相爱。
当长辈说孩子不孝,孩子可能会说我已经尽力了。施予爱的一方说已经尽力了,而想得到爱的一方总说不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我们给不出去,还是已经得到了却不感恩?
爱,是源自于欲望?人伦关系?还是源自伟大的启迪?我们学习的爱的榜样又在哪里?
小群子:
想到了我家的案例。
我爸以前一直抽烟喝酒。去年他生了一场大病,我们兄妹几人都觉得,这跟抽烟喝酒有很大关系。我爱爸爸,希望他以后不要再抽烟喝酒了。
逢年过节,按照当地习惯,我哥又给爸爸买了烟酒。我哥知道烟酒对爸爸健康不利,但他还是会买。他觉得心理压力很大,因为不买烟酒,爸爸会不开心,邻居也会说三道四,说他不孝。
我爱爸爸,我哥也是爱爸爸,但我们却争执不下。爱,到底来自于哪里呢?
爷叔:
很多人会说,老年人嘛,时日不多了,他喜欢吃就给他多吃一点,喜欢喝就给他喝一点,这也是他的乐趣嘛。把他的喜好都剥夺了,还是爱他吗?
小群子:
我爸是罹患癌症,在商量治疗方案时,我爸的外甥也参与了。我爸已近八十岁了,动手术风险很大,我们想要保守治疗。但我爸的外甥批评我们不孝,舍不得花钱给老人开刀。
后来,爸爸做了手术,按医嘱,是严禁抽烟喝酒的。但我爸去外甥家时,外甥又叫我爸喝酒。
我很生气,打电话把他骂了一通。他却说,你还指望爸爸活一百岁吗?年纪这么大了,吃点喝点,你都不给他自由吗?
我爸的外甥也在表达爱舅舅,但这是爱吗?我有点混乱。
爷叔:
动手术是你爸的选择吗?
小群子:
是他最后的选择。但起先我们兄妹都建议保守治疗,我爸也同意。但旁边有很多干扰的声音,我爸又改主意了。我哥迫于压力,不敢坚持,不敢承担责任。
爷叔:
所以,当我们表达爱的时候,还会承受压力。压力,就是怕别人讲些什么。一个人对别人好,还要怕被人讲,这个爱已经有问题了。爱的标准是来自舆论吗?
如果舆论是愚昧的,你也要去迁就吗?如果舆论是无知的,你也要去服从吗?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好,也是根据舆论。别人说,大家都报班、补课了,你家孩子怎么在家闲着?父母也就跟着风,把孩子的时间都排满了。
但是,从真正的成长角度看,孩子从小的玩耍是非常重要的。不会玩耍,思维就会受很大的影响,长大后的生活,幸福就难保了。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父母会说,没办法,别人都是这么做的,他们怕人说自己不爱孩子。
不顾健康送烟酒,是为了爸爸好,还是做给邻居看?
“跟风”的爱,是出于欲望?是出于人伦关系?还是出于神圣的爱?
主持人:
一般,没人觉得抽烟喝酒是好的习惯。小群子的爸爸为什么要抽烟喝酒?
小群子:
他不觉得抽烟喝酒是好事,他说抽烟,是烦心的事太多。
爷叔:
抽烟喝酒是为了排解忧愁,慢慢就成了一种依赖。
我们要是真爱一个人,就要满足他的真实需求。
关怀一个人,满足他心灵需求,这才是良善的人伦关系。如果不考虑心灵,只关心欲望,只让人嘴巴舒服,这种爱是低层次的,甚至是愚昧的。
孩子到处乱爬不讲卫生,是他的喜欢。如果你任由他,就根本不是在爱他,而是在害他。一味地迁就、满足人低层次的需求,不是真爱。
对老人也是一样。
往往,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很容易表达,比如送烟、送酒,比如喂饭、喂水。不是说,做这些事不好,而是要提升我们。我们不大会从一个人低层次的需求,去观察、分析、判断、研究、发现,他背后的深层次需求。
低层次的需求和深层次的需求,有着必然的联系,不是割裂的。
单满足表面的需求,可能对人身体有害,甚至有害于人的心灵健康。
一个人毒瘾来了,我们不是让他一时满足,而是要了解毒瘾的原因,帮他戒除。
我们爱孩子,要他读书是为了让他学习。学习,是要满足深层次的需求。好好学习,不仅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份好的收入。孩子为什么会抗拒读书呢?因为得一百分是低层次的需求。他真正的心灵需求是什么?非常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小群子爸爸说烦心事很多,就表明他心灵里有不安、躁动,要帮助爸爸排解,光抽烟喝酒只会有损健康,并不能解决问题。
给了吃喝,就满足了孩子了吗?给了烟酒,就满足了老人了吗?给了金钱,就满足了太太了吗?……
如何从表面的需求发现深层的需求?这跟神圣的爱的启迪有什么关联?
胡老师:
我家孩子对他喜欢的东西会沉溺进去,比如他喜欢小动物,就会给小动物弄很多东西,花很多时间。但是,他又说需要妈妈陪伴。我体会,他是在寻求关爱,与人交流,是一种心理上的需要。
我母亲洁癖很严重,通过照料她,我发现她的清洁家庭环境只是为了排解,母亲很需要跟人交流,她有很多心结需要打开。
爱一个人,就要真的了解情况,了解他的心灵需求,给到他深度的满足。
爷叔:
人有各式各样,但所有人的问题都有一个相通之处。每个人都在问:我是谁?我来到世界上做什么?有什么意义?
这些基本的问题会派生出一系列的问题,会构成人内心深处的一系列活动。如果解答不了,人即使到老了,还是会活在迷茫中,活在忧愁中。
狗猫不会有这些问题,吃饱了就好了。但人总会冒出这些灵魂拷问。这些问题没有答案,苦闷就会越来越重。
人,想了很多,想不通,梗住了,精神上就会出现许多障碍。很多孩子因想不通,学习就有了障碍。为什么要做作业?为什么将来要赚钱养家?你们为什么把我生出来,还要我养你们?……
障碍怎么来的?就是因为问题没有答案。
孩子都有提问,但得不到回答。我们真的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听听他们的心声。
难以回答的问题,不是没有答案。你回答不出的问题,不等于就是难题。你以为胡乱回答过了的问题,不是就可以混过去的。
小群子的哥哥为什么要给爸爸送烟酒?外甥为什么会这样对待舅舅?哥哥、外甥、爸爸的心里在想什么?如果小群子心里有答案,就会应对得比较自如,问题解决得比较妥帖。
关于爱,一定跟人的发问有关。人有需求,需要解答,所以,人需要学习。
所谓问题孩子,不是他们有问题(trouble),而是他们有问题(question)。问题不解决,孩子就得不到真正的心灵关爱。
人生,每天会生出许多问题。买戒指,送礼物,不解决问题。我们要帮助人解决心灵的问题。
主持人:
上期我们的朋友“天天”提问:
谢谢爷叔。您提到,爱是需求,是无限的。请教一下,孩子一直要妈妈陪伴,不管妈妈是否需要上班或社交。怎样能让孩子体会到妈妈的爱呢?这种无限的需求可能被满足吗?
爷叔:
孩子需要的不是你陪在他身边,而是你要帮助他解决问题。孩子心灵上有许多问题,父母不能帮助解答,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爸妈到底爱我吗?这也是很多孩子心中的疑问,因为他们体会不到父母的爱。
我们忽略孩子心灵的需求,只关注表面的欲望。你越满足他,他就越要跟你闹。往往,父母以为满足了孩子表面提出的要求,就是在满足他,就是在爱他。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你绝对不可能在满足他欲望的过程中,让他认为你在爱他。
孩子提的要求,表面只是他的欲望,背后有许多问题。孩子一定会问:我是谁?我为什么生在这个家庭?我为什么会遇到那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你要诚实地给他答案。然后要让孩子参与进来,一起解决问题,孩子慢慢会觉得,你在读他的心,你在爱他了。
当你开始信任孩子的时候,他和你的关系就更近一些。给孩子更多的信任,孩子就更平稳一点,更会感觉你在爱他。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信任,爱,绝不是去满足欲望。
回到问题,孩子有无限的需求,而妈妈却不是爱的本体,不可能无限地爱孩子。所以,妈妈一定要从“我有能力爱孩子”的角色中退出来,与孩子一同寻求更伟大的爱。这个过程,就是亲子关系在彼此相拥的过程了。
孩子心灵到底有什么问题呢?需要“天天”妈妈好好学习。一定要关注最核心问题:孩子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意义是什么?这就是要“拷问”我们父母的婚姻动机和生育动机:你为什么要把孩子生出来?目的是什么?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影响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从小的发育。
我们要诚实面对,并实实在在回答这些问题。
主持人:
我们的朋友“朱zjy”留言提问:
老师好,谢谢老师们辛苦整理的上次直播回顾。男生读后,回复:“人很难被爱而满足,人总因施爱而遗憾。”他卡在了这个地方:他为妻子做了很多,可是只要有一次没做好,妻子就否定之前的全部,并质疑他不爱她了。岳母也各种怀疑。男生感觉付出没有回应,不说还被误会,现在处于伤心失望之下。
我看到这堂课会谈到管教与劝诫,很期待,希望能从中学习到,能帮助到男生,因为他现在对妻子但凡有一点不认同,妻子就不干,一定要和她保持一致才好。这种情况下,男生谈何管教呢?听了老师刚刚对天天的回答,这小两口的情况也有点像大人和小孩。
爷叔:
首先,这位男生太依赖妻子、丈母娘对他的肯定,这是一个错误。一个人的满足来自于你所施爱对象的评价,这是有问题的。但是我们总是在渴望“爱的回报”。这是我们心里面存有一个“交换”的概念,我爱你,你必须回报我。请问,爱是用来互相交换的吗?
期待回报的爱,说明自己内心缺了很多东西,没有力量。
同理,对孩子抚养、关怀、教育,希望孩子回报你一个清华、北大,希望养儿防老,都是有问题的。
反过来,妻子对你有挑剔,不满足,如果你真有爱,你就随着妻子的要求改变就好了。
你妻子的要求合理吗?如果妻子的要求很过分,你在表达爱的同时,还要明确表达你的难处,你要告诉妻子,你是有限的人,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你想对妻子好,除了要有爱的施予,还要有爱的管教。如果你要管教,那你一定要接上爱的源头。有了源头,就有力量,在冲突来临时,你能够爱她,同时又要指出她的错。
父母对待孩子也是如此,你爱孩子,就会管教他,指出他的错误,但不可宣泄你的愤怒,这才是伟大的爱。
有一部电影叫《热泪心声》,讲述了莎莉文老师对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实施爱的管教的故事。其中有一段很感人,莎莉文老师花了整个下午的时间,教会野蛮的海伦坐在餐桌前用刀叉用餐,并叠好餐巾。莎莉文老师说,海伦是一个有灵魂的人。莎莉文老师的爱,才是最伟大的爱。
关于爱的管教,这位朋友应该向莎莉文老师学习。接上了爱的源头,有伟大的胸怀,有男子汉的气概,就不怕被别人误解和责备了;因为你充满了爱,就不怕委屈。因为你是为了太太好,就会坚持你的观点和做法,不要退而远之,而是要竭力去把你的爱给她,包括指出她的问题,也包括在太太面前诚恳地认错、回转。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会说明一切。只要付出真爱,你所期待的和她所期待的美好的夫妻关系,一定会出现的。
人,一定要接受爱的启迪,才能付出爱的行动;有了对爱的理解,就能实施爱的管教。
“朱zjy”留言回应:
谢谢老师。保持爱她,又有勇气指出她的错,诚实承认自己做不到的,自己只是爱的管道,要找到爱的源头。谢谢!
书亚:
爱的话题很值得探讨,有很多智慧在里面。
我的两个舅舅,合伙去承包了果园。后来,果园被村里的地头蛇抢走了,还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小舅舅很困扰:为什么不好的,都会临到自己?为啥别人错了还得利?靠自己能力,为家里做点事,有什么错呢?
这时,有人介绍他信佛。他突然想通了,原来所有这些欲望都是虚空,人生本来就是苦的,都是业障,要积德行善。后来他就什么也不做,专心礼佛了。他把自己的欲望放下了。
刚开始他觉得心里挺平静的,但后来又出问题了。在照顾姥姥的问题上,两个舅舅就出现矛盾,没有放下,对姥姥照顾不周。后来姥姥因热射病去世了,两个舅舅都很内疚。小舅舅说,密宗的活佛已经加持过了,姥姥会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其实,他内心很受控告。
这里面,爱的源头来自哪里?有很多的疑问,都没有得到解决。
在姥姥病床前,我说,姥姥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听得见,人生是有原因,有去处的,人死不是什么都没有了,你要相信你最终会见到创造你的那一位。我看到她的身体有些颤抖,有反应。
当时,旁边有一位老太太,她女儿是信耶稣的,她一起过来安慰姥姥,说耶稣上帝会好好照顾你的,你一定要相信。
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人总希望得到爱,但能得到吗?付出了很多,但好像从来没有得到回应。这些问题需要好好探讨,否则一生就是遗憾。
爷叔:
这是人生的核心问题。自孩子有了自我意识,一直到人生终了,都在问这些终极性问题。
有些小孩会突然问,我会死吗?死了以后会到哪里去?有些小学生会问,既然人会死,还那么拼搏努力,到底为了什么呢?长大一些的孩子会问,什么才是幸福呢?等等。
这些问题会时时敲打着我们的内心。我们内心常常会被这些问题所困扰。困扰不解决,有时候会发疯;表面的平静不能掩饰内心的翻腾。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找到爱的源头,安慰的源头。
求爱得不到满足,施爱总觉得遗憾,是因为给出去的,和得到的,我们自我衡量不成正比。这是人生的一大困惑。值得好好探讨。
从欲望出发的爱,放在人伦关系中来界定,最后这种爱会变得越来越枯竭:付不出,也求不得,因为我们祈求的对象是关于“人”。
我们以为人与生俱来就会爱。通过探讨,我们逐步清晰了。
我们要明白: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人生境遇就会愈加困难。只有把事情认真解析,认真思考,防范于未然,人生才能更加顺畅。
我们接着要问:
出于本能的需求,可以走向高尚的爱吗?
如果这个本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是不是属于邪情私欲?
关于爱,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思考。
创设幸福家庭,提升你我视野;轻松聊出智慧,善意践行建言。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