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家人间:爱,是基础还是目标?

作者: 上海爷叔谈家庭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6月03日 14:14 |

【编者按】
本文根据『顾家的上海爷叔下午茶』现场讨论的内容整理、编辑(2024年4月21日,第100期)。
『顾家的上海爷叔下午茶』是“齐家学汇”播出的网络直播谈话节目,话题涵盖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会众可与上海爷叔、主持人及其他会众轻松对话,共谈家事、畅叙真情,让善意流动起来,共同创设幸福家庭。

精神家园,
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彼此相爱;
然而,
是有了爱才聚在一起,
还是聚在一起寻找爱?

【现场讨论】

主持人:
爱,是人类最伟大、最崇高、最深刻的话题。家人间的精神家园,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有共同的精神生活,彼此相爱。
我们是有了爱聚在一起,还是聚在一起寻找爱呢?

大叔:
第一眼看到标题,爱,是基础还是目标?第一想法是:肯定爱是基础啊,目标应该是幸福。但细想想,好像不对。恋爱,是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但是进入婚姻后,好像又在寻找爱。
喜欢是爱吗?爱是不断地给予别人吗?如果不能获得对方回应呢?要求对方满足我是爱吗?
假如,我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给我太太看,希望她给予肯定,结果她说一点也不好看,我一定失落,感受不到爱了。我穿西装给她看是为了展现爱,结果等到的,是她的奚落。
到底什么是爱呢?

爷叔:
我们常常说我爱你,但到底爱是什么,确实很难讲清楚。有时候我爱你,会变成我恨你,因为爱,会有嫉妒;因为爱,会有仇恨。我们以为自己懂爱,就在做人了,洋洋洒洒在讲爱,其实我们不太懂爱。
“老鼠爱大米”的爱,是爱吗?我们要先回到爱是什么的讨论。
我有需要,是否有爱的成分?我需要吃饭,我需要感情,需要人来体恤我,难道不是爱吗?
爱这个词总在我们嘴边。爱的简体字把心也去掉了。所以很多人说,要爱,就要有心,心连心才是爱。
我需要一份爱,需要父母爱我,孩子爱我,配偶爱我。
人又说,爱是彼此的,如果我爱他,他不爱我,这个爱还能继续吗?
如果我对一个人好,好到一个程度,对方就是没有回应,我会爱不下去了。一失落,可能转换成恨。
以恋爱为例,我对一个女生殷勤,她对我若即若离,我继续追求,为她办这事办那事,结果她和别人好上了,那人还是我的好朋友。我就嫉妒了,好朋友也做不成了。
如果是爱,为什么不能爱到底呢?别人看不上我,很正常,我的爱,能不能一往情深,祝福她和别人永远幸福呢?
爱情的悲剧常常很感人,贾宝玉和林黛玉,罗密欧朱丽叶,就是因为没在一起,才感人。
为一个人的好去付出,算不算爱?我对一个人好,想娶她做伴侣,算不算爱?
爱,是在一起的基础吗?是因为相爱才在一起,这个相爱能继续多久呢?

主持人:
之前我们提到,胡坚的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你对我做的不够,你应该多爱我一点。这也是求爱的语言。爱是否分两方面,爱人的,和被爱的。我爱一个对象,也需要一个对象回报我。我爱你,要爱到你爱我。
老鼠爱大米,大米,却不可能爱老鼠。人与人,如果像老鼠对大米一样要吞噬掉,可能就不能称为是爱了。
爱一定不能是单边的,爱一定具有彼此的特性。当我输出爱的时候,一定期待爱的回报。需要有回报的就不叫爱吗?需要回报有错吗?
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为什么会有孝的要求?

胡坚:
我见过,一个男生追一个女生很多年,但是后来还是分手了。这是恋爱中常见的事。一个人单方面表达对另一个人的情感,没有从两个人的共同角度考虑,是持续不了的。
我的体会是,爱,不仅仅只是一种情感,更应该是在面临困难、冲突、风浪的时候,如何持守的意志。
爱,要让对方和你达到共同,是一个互相启发、了解的过程。生活就像一份考卷。
我的孩子对我提要求,对我不满,一定是我给的东西,让他觉得不是爱。

爷叔:
爱不够,爱到一半,爱不下去了。这说明,爱不是基础,是追求的目标。如果两个人坚持不下去了,去哪里获得爱呢?
坚持不下去逃跑了,有人说,这不是真心相爱。但我认为,这未必不是真心,只是爱不够了。从对方那里得不到爱的充实,就很难爱下去。这样看来,这种恋爱,是两个人之间的爱还不够充分。
恋爱,是给对方爱,还是去追求爱?恋爱,是向往、追求那个“爱”。恋爱,是“献爱”吗?我们去希望小学“献爱心”,是把爱给出去。而恋爱中,我所做的一切都希望对方爱我,嫁给我。
恋爱时的情投意合,是表明有成家的基础了吗?
又有人说,成家的基础是钱,爱是目标,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这样吗?
胡老师发现,爱需要有股韧劲,不能半途而废。
对一个人一见钟情,算不算爱?
两个男生追一个女生,一个坚持不下去了,一个有韧劲一直追到底,打败一切情敌。女生以为这个坚持到底的才是真爱。但是,坚持到底的,也可能是渣男。
我们不能回避生活的真实。如果回避真实,认为自己很会爱,就很成问题了。

小群子:
我想,进入婚姻,爱是基础。但是,两个人一起生活,应该像银行,通过“献出”向其中存入东西。但我们好像都在索取。

爷叔:
既然有爱的基础,那应该充满了爱,为什么还要索取?

小群子:
因为消耗掉了。
我们向往“无论富足贫穷,都要爱到底。但是往往有一些小事,我们就受不了了。

爷叔:
说明这爱的基础很薄弱啊!
爱,不是空洞的词藻。爱,要彼此理解,彼此宽容,彼此体恤。你支持我,我支持你,是爱的表达;你宽容我,我宽容你,是爱的表达。
小群子谈到银行,银行里存的是钱。假如我们把爱比作钱。如果钱是基础,生活里又要用钱,钱用完了就没有了。那么,这还是基础吗?如果把钱存在银行里不用,为了生活还要去挣,钱还是基础吗?这个命题很重要,但是大家没想过。
生活里我们需要爱,如果爱是基础,但,爱取出来用后就用完了;结婚时挺好的,后来慢慢爱被消耗掉了。能被彼此消耗完毕的,是基础吗?
这个伟大的命题,我们要回到现实来谈透它。
我们造房子,地基要很坚固,是不能抽出来用,否则房子会摇动。
许多人把钱存入银行,不能动,就觉得很牢靠,有充实感。有人以为存得越多,基础越牢固。有的人看着存折上的数字就开心,但是不用,就自动放弃了财务自由。然而,拥有很多很多钱,算是财务自由吗?
把一个会变的东西当作基础,会出问题。到底什么是不变的呢?你爱我、我爱你,这种爱是会变的。
我们去挣钱、去追求爱,这没问题。但是把钱、把爱当作基础,就有问题了。
爱是要使用的,彼此宽容、彼此理解、彼此支持,都是在使用“爱”。
如果一个人无限量输出爱,得不到回报也无所谓,一生奉献、不求回报,很快乐,存在这样的人吗?

主持人:
我们支持希望小学的孩子,也是希望孩子们有出息;希望他们长大成人,回报社会。

爷叔:
如果拿着资助,不好好学习,去打游戏,就不对了。所以很多慈善机构要监管捐款。献爱心献得对方越来越恶,还是爱吗?爱还要有引导、管教,让被爱的一方走正路。

主持人:
圣经上说:不拿杖打孩子的,是恨他。

爷叔:
惩诫,要讲究“度”。总之,爱,包括理解、宽容、支持、劝诫、引导,也包括管教、惩戒。
我们要分辨哪些不是爱的行动,无原则的退让迁就,是爱吗?
说到底,爱如果缺乏善的目标,是没有原则的和,和稀泥,就不对了。一个家里,你好我好,不论是非,这不是爱;为了是非,大打出手,也不是爱。
对老人要孝,但是不能愚孝。对老人无原则的迁就,会使他的心情更差。老人走向暮年,会有莫名的恐惧,迁就,似乎在暗示让他时日无多了。
很多人说,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行,做人太难了。其实不是难,而是缺乏学习。做人,从小就要学习。但是我们的教育,让人缺失了做人的学习。进了学校就不学习做人了,只是在背公式、记符号。当学校不能承担教孩子做人的职责,父母就要负起这个责任。许多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了孩子做人的教育。孩子坏了,公权力来的措施,最多也只是惩诫,痛是痛在父母自己。
教孩子学做人,父母自己就要认识人性。探究“爱”,就是在探究人性。
老鼠爱大米,只是欲望的表达,把它归在人与人的相爱的范畴里,就会引发严重的行为偏差。欲望不是不好的,欲望可以被引导到爱的行动,但是把欲望解释成就是爱,问题就严重了。父母想要孩子出人头地,只是个欲望,这不是爱。人有人性,如何规范人性的自觉,需要有真爱的引导,而不是任凭欲望泛滥。
回到主题,爱,如果是我们要享受的、要使用的,是我们要追求的,这可能是基础吗?
就如我们要用钱,它是生活的基础吗?基础,应该是不能动的。可以被使用,会渐渐失去,它怎么会是基础呢?
我们需要钱,不是我们爱钱。我们要钱,其实是希望通过使用钱来获得幸福。
爱与幸福,都是抽象的概念。落在具体的生活里,有理解、有宽容,就让人有幸福感。
两个人完婚后,饱满的感情似乎在消退,怎样让感情不褪色,将爱进行到底呢?
两个人一起生活,用什么得到爱呢?没有钱,能相爱吗?
人在一起生活,你说要追求那个爱,怎么挣得这个爱呢?出去挣钱,难道不是为了爱?
我对你那么好,辛苦劳作,不就为了爱你吗?你对我不太好,我就感到爱少了。你再对我不好,我就恨你了。
这么一说,大家觉得乱了吗?

主持人:
这涉及两个概念:消费与经营。一直消费而不经营,肯定是越来越少。经营了,才会有收获,但只要经营,就会有风险。

爷叔:
是不是我经营了感情,就可领到感情工资呢?

撒嫚:
听爷叔说的,好像有道理,但又会马上回到自己的逻辑里。两个人结婚,一开始认为钱是基础。存了十万,用、用、用,钱没有了,心开始慌了,赶紧去忙着赚钱。于是,钱好像又成了目标。如果是基础,应该如磐石一般不动,会变动的都不应该是基础。
有人说,钱是鸭子身上的水,抖抖还会来,得流动,不用是亏的。想想也对。
如果我把钱用完了,遇到紧急的事怎么办,去银行借吗?有人说,借钱的人好潇洒,存钱的人好可怜。

爷叔:
很多人赚钱,为了“基础”不变,似乎在为银行打工。为了“基础”,一生没有自由。
你说,索性问银行借,债多不愁,那也就算了。但我们在探究“爱”。设问,我们能借到“爱”吗?“爱”是能借来使用的吗?

主持人:
很多人希望通过钱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品质感,买到更健康的食物,更多充裕的时间,自由旅行,说到底,是希望通过钱达到幸福生活。当然很多人没得到。钱,应该是手段,不是目的。

爷叔:
我爱你,是为了你爱我,爱,也可以说是一种手段。是这样吗?
钱,是基础,是手段,还是我追求的目标?这涉及“金钱观”。
怎么看待爱,是基础,是手段,还是追求的目标,涉及到我们对人性的看法,是我们的“人观”。
我爱别人,如果是我得到爱的手段,那目的还是为了求得爱。那问题是,我又怎么得到“爱”可以作为我的手段,去献出“爱”呢?
我把人拉到教堂、佛堂去,叫他去学习,用宗教把他打造成一个爱我的人,这样,我就能得到“爱”了吗?这样搞,不但不能得到“爱”,还可能让家庭分崩离析。
大叔提到的契约精神,守约、守信,也应该是爱的表达。无论境遇如何,都持守到底,海枯石烂不变心,度过难关,这是爱情的力量。
我们越聊越乱,这是好事情。这是把“乱”暴露出来。家里本来就乱,不如打开,整理干净,否则,就会一直乱下去。乱一时,我们不怕,整理完了,就美了。我们一起把思维的衣橱整理干净。糊涂的爹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连孩子在撒谎都搞不清楚,这还能爱孩子吗?
我们发现,会变动的东西,最好不要把它当作基础。可以使用的东西,如果能做基础,除非在哲学意义上来讲,是无限的。如此,既可以成为站稳脚跟的基础,又可以成为天天获得而满足的目标;并且大家都能索取而是用在他人身上,彼此满足,永远不会消耗完。
钱,是会消耗完的,有值,会变动。以前的100元,现在1元都不到了。
要成为基础,一是要稳定不变;二是要无限量。有这种东西吗?这叫爱吗?我们的爱那么有限,还会变成恨,是真正的爱吗?如果不是爱,我们到底缺什么?我们到底要什么?

老黄:
今天的话题有点苦涩。精神家园建立不起来,本质上就是缺爱。我们谈,爱是基础还是目标,是现实把我们推到了这个问题面前。因为我们要生存、发展。
爱,应该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老祖宗说了,都是本自具足的。为什么我们现在要讨论呢?因为我们被遮蔽了。我们捧着金饭碗在讨饭。
爱是永恒的能量,是人类的奇迹,是世界的真相。真爱,包括不评判,但是有智慧。我们求不得爱,很痛苦。其实是我们被遮蔽了。我们的老祖宗已经告诉了我们,上天已经赋予我们爱的情感和能量,就是让我们去付出的。如果违背了付出的方向,而只是一味往里抓取,这不是爱,只是打着爱的旗号满足自己的私欲。老祖宗谈论的,无论是仁爱,慈爱、兼爱、博爱,核心的思想和智慧都是高度一致的。
每个家庭本来应该是一个精神家园。古时候,人的物质很匮乏,但是精神很丰盛。我们有三堂教育:祠堂,有祖先;宗堂,有父母;学堂,有圣贤智慧。现在我们只剩下学堂了,而且读的东西对精神家园的建设没有用处。我们的精神家园太匮乏了。本来与生俱来的东西,却要去求了。
我们把爱和喜欢,把真爱和溺爱,把真爱和假爱,把大爱和小爱,都混淆了。我们打着爱的旗号,却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
结婚证,只能证明婚姻合法,不能证明有没有爱,有多少爱。

主持人:
本自具足的东西,变得匮乏了,如何找回来,有待我们后续讨论。

爷叔:
确实,我们怎么丢失宝贝的过程,要深究。我们有了学识、地位、财富,却把爱丢了。
爱的真谛,其实老祖宗早就告诉了我们。
我们为什么没有明白?我们的眼睛怎么被蒙蔽的?
我们要打开祖宗的经典,好好学习。

创设幸福家庭,提升你我视野;轻松聊出智慧,善意践行建言。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Dim Hou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