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会的弟兄姐妹们在安慰别人的时候,常常会下意识地认为受害者经历的事情如果很痛苦的话,那么就可以为他介绍一个比他更急痛苦的人。这样当他看到自己并不是最痛苦的人的时候,就会从中得到安慰。这样的做法说白了就是让受害者“比惨”。
而这个思维被很多人运用,哪怕是不信主的人中,也经常有人是这样认为的。这个思维,乍一看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在属灵虐待事件中,有人真的这么做了,通常只会是是起到反效果。而这样安慰别人的人也会百思不得其解,会认为:“明明他并不是最苦的人,为什么他还是想不明白?”
下面我就来告诉大家,为什么这种攀比痛苦的思维并不能安慰到受害者。
论攀比思维的错误之处
为了更好的解释这种错误的原因,我先为大家举这样一个例子,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医生。而作为医生的自己,必须要为各种各样的病人看病。
在这个时候,医生刚刚接诊完了一名癌症晚期患者后,又突然进来了一个普通的发烧病人(虽然实际上,一名医生不可能既接诊癌症晚期患者有接诊普通的发烧病人)。
请问在接诊重症患者之后,遇到了普通发烧的病人,作为医生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大家肯定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当然是对症下药,发烧的人当然要让他吃发烧的药才行啊。
没错,这就是正确答案。在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医生在诊治了一个生过重病的患者之后,又去面对普通生病的病人的时候,肯定是对症下药。
而不是因为病人的病症不严重,所以就给他介绍一名比他病得更重的病人比如癌症晚期患者,并且责备他说:“你的体质为什么这么差?有些人比你病得更重。”然后想当然地认为,因为给他介绍了那个癌症晚期的患者,然后他的发烧就会自动变好。
论在安慰他人中攀比思维的成因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医治重症患者的药物,还是医治普通感冒发烧病人的药物,虽然两者的价格很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然而两者都不能被取代。也就是说一种药物,它能医治重病病人,不代表它就可以医治小病;它能医治小病,也不代表它能医治重病病人。
而很多的人下意识中,会有这样一种错误思维——认为只要有一些重大的事情被解决了,所以这个解决方案就是万能的,可以被应用在各种各样的小事上。
这种思维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通常情况下,质量很好的东西往往会取代质量更差的东西。然而这样想的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世界上并不是所有高级的东西都能取代相对低级的东西。而很多强大的事物,也不代表就一定能取代相对弱小的事物。
就比方说一个商业问题。很多小吃摊摊主摆的路边摊,会不会因为世界上有五星级的餐厅的存在,然后就全部破产,最后世界上就只有五星级饭店呢?
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说出“不会”的答案。事实上,有的人可能既是五星级餐厅的常客,又可能经常光顾路边摊,两者并不冲突和矛盾。
由此可见一个真正良好的劝慰者,都会深知这个道理。因为:医者无一神药以治百病,智者无一神理可解万答;医者欲治百病,必先备齐百药;智者欲解万答,必先心得万理。
而我们所信奉的上帝也正是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上帝所深爱的孩子,我们的每一种状况也不全然一样,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也不一样。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