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见证丨信仰十年,曾经历教会动荡,仍相信掌权的神在一路带领!

作者: 大漠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9月26日 09:54 |


2009年8月28日这一天,秋高气爽,瞅哪都是那么顺顺遛溜的,看谁都是那么美好的。教会院子花坛里的那些花朵,好像是为我而绽放的,与我灿烂的笑脸融在一块,就仿佛整个世界都和我一样,幸福而快乐。

这样兴奋的心情,直到受洗结束时依然没有平静下来。当和同时受洗的弟兄和牧师合影留念时,我居然情难自禁地调皮了一下,把脑袋歪向左边,显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怪诞模样。

这时教会给我的印象极好,如同老伴说的那样,是一个有爱的地方,是我们的家。这种爱,就是在受洗期间也让我真切地体验了一把。

接受洗礼前,教会要求受洗人员交两块钱,用做冲洗照片的钱。可是,我兜里没有零钱,这可怎么办?我当时很尴尬,很着急,翻遍全身上的衣兜也没找到零钱。谁知,当我说完兜里没零钱时,话音刚落,忽然三四个弟兄姊妹都拥过来,拿着两块零钱往我手里塞。弄得我非常不好意思,最后拿了一位姊妹的两块钱交了上去。

空闲时,我忙跑向教会院子里,向陪我来受洗的老伴要了两块零钱还给了那个姊妹。这个场面,真的叫我很感动,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

教会真好,这个家真好!

受洗后,心里像似揣了一团火,不但坚持到教会听道,还时常到教会门前的小书店去购买一些信仰上的书籍,还订购了两年的教会杂志,以便使自己尽快懂得一些有关信仰上的知识,更深地了解我所信的基督教。

但过了一段时间,对教会的那种热情开始有些减弱,也因为懂得了一些基督信仰上的道理,我居然觉得这个教会似乎有些问题。

因为受洗前我就经常买书,知道盗版书与正版书的区别,所以,我发现所购买的信仰书籍,无论是从纸张质量上看,还是从印刷质量上看,基本可以确定都是盗版书籍。这样的盗版书根本就不值钱,教会却按照书籍的定价卖给信徒,这种现象在市面地摊上都是不存在的。

盗版书都是特别便宜的。购买光盘的时候,本来五角钱一张的空盘,被刻录上牧师的讲道,一下子卖到两块三块,比市面刻录的光盘高出一倍。在这里,我看到教会与世俗基本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时我的信仰本就无根无基,飘飘浮浮的,肤浅如纸,发现这样的事,自然没有什么承受的之力,乃至有一段时间我基本不再去教会,不再信什么基督了,认为这是一所以神的名义聚敛钱财的场所,是对信众的一种亵渎和愚弄。

但我的老伴是一个信了快二十年的老信徒,她见我因为这点事不信了,就劝导我,说不能看人,看人的话,那不会有人信了。但理儿是这么个理儿,我却依然固执,用一句气愤揶揄的话回答了她:“只有傻子才这么说。”这句话,叫她显出很无奈的样子,再也不理我了。

不久,老伴告诉我很多牧师家里都有教会,不如咱们都到牧师家里的教会,估计会比这个教会好一些。我听了觉得有道理,但没让她马上找牧师。我告诉她再过两个月,我到教会听一下,看看哪个牧师道讲的好,讲的有一定的水准,认定后再想办法认识这个牧师,然后再到这个牧师家去听道。就这样,不到半年,我和老伴一起离开了这个教会,来到一个女牧师家的家庭教会。

在这个不足百人的教会里,除了牧师和两位传道人外,居然是人才济济,聚会主持人的声情并茂,领祷者情感流动中的抑扬顿挫,把聚会引向肃穆庄重的氛围之中。沉浸在这种氛围里,信众逐渐进入默想。赞美主的时候,这里有会弹钢琴的、会拉小提琴的、会吹笛子的,会拉手风琴的、会吹小号的、会拉胡琴的、会电脑及电子屏幕操作的等等,彼此配合起来,相融默契,整体上显示出一种琴瑟和鸣的风采。

最重要的是,这里不仅有熟读《圣经》的几位老信徒,也有学识丰富而懂神学的几位年轻信徒。除了聚会外,这里还有姊妹会、弟兄会、青年会、老年会等,也不定期地聚会和户外活动。

与我受洗的大教会相比,除了场面有大小之分外,其他的都不逊色于大教会。相反,小教会更显其灵动性,活跃性。信徒之间交流起来不但方便,彼此的亲近程度,远胜于大教会,彼此信仰与生活上的搀拉与扶持,更能显出教会爱的本质。

在这么一种信仰环境中,受其濡染和影响,我也先后参加了唱诗班和弟兄会,也时不时地穿了宽松肥大的唱诗圣服登台演唱。记得,在圣诞节表演中,我还和一位姊妹合作,表演过一次诗朗诵。但叫我难以忘记的是,在这个家庭教会听道时,基本每次都有所得。

那时候,我并不怎么读《圣经》,所知道和了解的都是从牧师和传道人的讲道中得来的。听道时,我是坐在最后两排座位上。为了防止困乏,每次聚会我都会先把茶水沏上,一边喝茶一边听道,虽然不作什么笔记,但只要听的时候聚精会神,回家我就能将所听的道,在笔记本上补记出来。

这种悠闲舒适的听道方式,在大型教会是不可想象的。

信仰环境虽然属于外在的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是非常必要的。表面看,好像是在追求俗世的安逸和舒适,实际上,条件好的环境对促进信徒集中精力听道或者活动,是有益无害的。同时,也表现出教会给以信徒的一种关爱。

就这个意义说,教会就如同母亲爱子女那样,尽着母亲的职责,对信徒生活上的帮助,对孤寡老人和妇幼经济上的救济,对病患信徒的探望和关心,就是托举和帮助信徒从软弱和愚昧的泥潭中跳跃出来,尽快地走进基督,直到全心都扑入基督的怀抱。

这是教会本应彰显出的一种特征,也是历代教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

我感谢这样的教会。在这样的教会里,我所结出的信仰上的果子,就是寻觅到了主给予我的恩赐。

说来也是一种巧合。但正是这个巧合,让我看见了主给予我的恩赐。那是进入这个家庭教会的第二年,当时正是各教会办网站的热潮。我们教会一个年轻的传道人便与牧师决定办一个主内网站,没到一个月,这个网站就办起来了。

网站的名字叫《西罗亚》,典出圣经,是“奉差遣”的之意。网站办起来了,但稿件不足,除了牧师和几个传道人写稿外,信徒中也有写的。可是,稿件依然上不来。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网站的年轻传道人曲思宇教师找到我,说让我给网站写稿。

我听了,愣了一下,慌忙摇头,一个劲说不行。因为,我学的是中文专业,不是神学专业,对圣经真理还处在蒙昧不知的状态,况且,信仰是一个严肃的事,岂敢儿戏?曲思宇教师见我一口拒绝,当时没说什么,只是说叫我回家考虑一下。谁知道,等我再去聚会的时候,他又找到我,笑呵呵地说:“这回你必须得给网站写稿了,你看一下,这是你写的吗?”他从手里拿出一张报纸递给我。

我接过一看,是一份《沈阳日报》,上面登着我写的一篇散文。我当时愣了,尴尬地满脸的发烧。也就在这时,我才反应过来,是老伴把我“出卖”了,把我十多年前给报社写的稿叫他看了。我沉默了好久,才勉强答应他,说:“我可以试一试,因为我毕竟不是学神学的,不能因为写稿得罪神。”

就这样,我一边读相关的资料,一边写,生怕把观点写错了。就是现在给基督教的网站写稿也是这样,因为没有底气,缺乏强大的神学基础,写稿都是战战兢兢的,就怕因此做出违背圣经真理违背神意思的事。

但写的多了,读的资料也多了,圣经也读的多了,虽然属于“现买现卖”的写稿方式,却叫我对圣经真理懂的也越来越多,在有意无意之中,意识里信仰元素的积聚,在潜移默化中,我的灵性生命也在不断滋长。真是感谢神!

去年的十月份,因某种特殊原因,我所在教会停止了聚会。于是,我又将脚步迈向了我当年受洗的教会。因为只有这个教会距离我家是最近的。

但这时的这个教会,与我当年受洗时的教会已经不能相同并论了,已是一个分裂了两年的教会。教会一旦形成分裂局面,就会像世俗组织那样形成两大派别,两大领袖,两大壁垒。  

被分裂出去的那一派,自然要争取回归教会,而另一派自然要极力阻止,于是,各施手段,各出险招。

分裂前,主日聚会人数多达3万多人。分裂后便成了“四分天下”,一分离开教会,再也不信什么基督了,永远离开了信仰。一分跑到其他教会聚会去了。剩下两分,就是针锋相对的两大派别,从人数上看势均力敌,但都放到一块已不足万人。

一个完整的教会,一个神的教会,就这样在分裂中堕落到庸俗和罪恶的泥龌之中。在这里,我没有看见信仰,更没有看到爱。我的眼里,是弱肉强食,是乱象丛生,是罪的狰狞,是撒旦的狂笑。

这个时候,被分裂出去的一方突然发起了一个强势的举措。在教会门前聚集了几百人,站成一排,高举着一帧红色金字的大型条幅,上书着要求对方主任牧师下台,我们要回归教会的内容。

这一举措,瞅着很强势很隆重很威风,但这不过是以卵击石、蚍蜉撼大树而已,没有超过半天,对方一个粗型大汉,便以劝阻为名将一个老姊妹变相摔倒。据说,这个粗型大汉还是一名传道人。

这一事件给了我极大的震惊,让我的心灵都发出一阵痉挛。十年前我归向基督,就是在这个教会受洗的。给我施洗的牧师,就是从教会分裂出来这一派的领袖。另一派的领袖那时候刚到这个教会任职,我受洗后还与她合影留照一张。

但是事物发展的奇妙,有时候很难叫人看透。表面上的混乱和杂乱无章,也仅仅是表面而已,事实上,在我们看不见的暗中似乎依然有一条轨道,让事物在这条轨道上正常运行,如同地下岩浆的涌动,如同我们思想意识的流动、梦境中错乱的幻境,无论怎样的紊乱,都有它不可觉察的隐秘秩序。

这一事件不但惊动了宗教部门,也惊动了上级领导。于是上面向教会下发了一纸文件,要求教会给被分裂出去的这一方安排一处合法的信仰场所,让这些人过正常的信仰生活。

在微信群里看到这一信息时,我激动的眼泪都快下来了。这下好了,终于有人管这件事了,教会的合一有望了。果不其然,第二天分裂出去的这一派便被安排到了教会附堂三楼,允许在这里聚会敬拜。

信众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终于回归到了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教会。但这不是合一,而是在一个教堂大院里的两派信徒,各聚各的,各有服侍人员和管理办法,服侍人员的服装也是一红一蓝,各不相同。

可以说,教会“一山二虎”的格局出现了。主日聚会时,原有信众都在主堂聚会敬拜,分裂出去归回的信众在附堂三楼聚会敬拜。

在我心里,这犹如暗夜中最后那道黑暗已经渐渐隐去,一缕黎明的曙光,似乎探出了脑袋,开始了冉冉的上升。教会合一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因为我还在打工上班,不能每个主日都去聚会。按照单位倒班推算,我是半个月能参加一次听道聚会。本来以为教会这两大派都能各安其事,互不干扰,信众能够在宁静肃穆庄严的氛围中,听道、祷告、唱诗和敬拜主。毕竟都是基督徒,虽是两大派,但彼此毕竟都是同信一个主,同受一个洗,都是基督的门徒,都是弟兄姊妹,不会再发生什么事了。

哪曾想,激烈的冲突依然不断发生。

奥古斯丁认为,教会不是由一群完美的圣徒组成的,乃是由一群蒙恩得救的罪人组成的。分裂教会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将每个信徒内在的罪性挑逗起来,让信众抛弃基督的救恩,通过愤怒、谩骂、阴谋、诬陷、乃至拳脚和厮打,将自己的罪性,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如果杀人不偿命,那么,早就刀枪并举,互投炸弹,来一个你死我活之战了。一个人的罪性平时都是隐藏的,好像都是好人,都是无罪的。其实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机遇,有了机遇,罪性就像一捆干柴,遭遇火星那样,立刻就会被点燃起来。如果再有人以神的名义猛烈煽风,整个罪性顿时就成了一个炸弹,立刻就碎片横飞,产生出极大的杀伤力。

我亲眼目睹一个弟兄,在愤怒时居然高举一罐十多斤重的消防栓,欲朝一位弟兄砸去。还好,身边的人立刻阻止了他。否则,后果实在不敢想象。

这不过是信仰上的两大派,并没有什么血海深仇,再愤怒也不至于如此吧?所以,罪性的爆发和蔓延远比我们想象的可怕多了。

我每个主日聚会,都会看到类似的场景。如果没有信仰上的约束与控制,我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否参与进这种打斗之中,因为,我的罪性绝不比那位手持消防栓的弟兄少多少,大概比他的罪性还要强烈吧?更何况,罪性的爆发只在瞬息之间,当知道自己犯罪的时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悔之晚矣。

主日里,附堂三楼的信众越来越多。如果出于爱心,教会就应该把空闲的二楼或四楼腾出来,让信众安心听道。谁知,恰相反,楼道间用来听道的凳子都被收走。信众只好坐在冰凉的水泥地上听道。我坐在那里一次,回家就肚子痛,赶忙叫老伴把药拿来吃了。否则,第二天能不能上班都是未知数。

后来再去听道,干脆自己买了一把折叠凳。这下应该可以静心听道了吧?可好,四楼不知道什么时候安装了音响,而且声音巨大,不用说三楼楼道间能够听到,整个楼都颤动起来。这就是教会与基督徒“爱心”的表现。

在讲道上,双方牧师都是那么夸夸其谈,都是那么章法有致,都是那么煽情诱人,与强烈的噪音融合起来,信众脑袋上如同被带上了孙悟空的金箍咒,一会儿疼一会儿痛的。干扰非常严重。

这种只有小孩子才能使出的招数,居然用在了一信一主一洗的弟兄姊妹身上。

当然,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正应了雅各所说的那句话:“在何处有嫉妒纷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雅3:16)

这种时候,很多信徒都非常纠结一个问题,就是站在哪一派的问题。其实,这是很简单的,大卫诗篇里就有答案:“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1:1-2)

但多数信众都是迷茫不知所措的。这就是神对我们信仰在认识上的考验了,但一个人在认识上是有局限性的,尤其在当今的教会里,具有深度信仰的信徒毕竟是少数。所以,即使站错派别也无所谓。因为我们是被救赎的被蒙恩的罪人,存在模糊的认识也是正常的。但是,有一点却非常重要。无论站在哪一方哪一派,一定要记住这么一条真理:“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中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诺言的假见证,并弟兄中布散纷争的人。”(箴6:16-19)

站在邪恶一方,必在罪上有份。但站在正义一方,如果犯下这七种罪,神也同样会讨伐。

教会是神的,这毋庸置疑。既是神的教会,那么自然有它自身发展的逻辑。这种逻辑往往未必与教会领袖或者牧者内心的逻辑相符,在经过某种世俗诱惑或者利益纠缠的激荡之后,它很可能滑入愿望之外的另一条路径。这个时候,对一个拥有基督信仰的教会,尤其对因此已经造成严重分裂的教会来说,一切对神的颂赞,对神的敬拜和祷告,一切特会的艺术表演,一切的讲道和查经活动,都变得如同赵本山表演的小品那样,显得十分的滑稽和可笑。

因此,识别真假教会有三大标志:一个是有没有圣经真理的传扬,一个是有没有合乎圣经的施行的圣礼,一个是有没有合乎圣经的施行的惩戒。这三个标志,彰显的是基督的三种职分,即先知、祭司、君王。如果没有第一个标志的教会就是假教会,如果没有第二和第三个标志的教会,就是败坏和软弱的教会。

按照这个分野,笔者所在的这个分裂教会就是一个败坏的教会。

如果按照严格教义的区分,说这个教会是分裂的教会似有不妥之处。因为,在真教会里可以自由退出,但不可以去分裂它。但是,在教会内充满罪恶,信众劝阻无果,坚守真理的牧者遭遇迫害之时,从这个教会走出来。这就不能把分裂教会的罪名落在走出来这群信众的身上,这就如同我们今天不能将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看作是分裂教会的信徒一样。

所以,我们把这两个人看为是改教家。因为,正义在他们手中。神的判别不是看派别的强与弱,也不是看谁对谁错。神考量教会和基督徒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

著名基督徒作家冰心在她临终时写的最后一篇散文《谈生命》里,有这么一段话:“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所以,教会与基督徒在看待教会分裂这件事上,不能认为这是坏事,从教会历史来看,这是教会发展必然要经过的一道“坎儿”,虽然动荡,不但教会不会成为“死湖”,而是像大海一样波涛汹涌,跌宕起伏,一往无前。

对基督徒来说,在这样的信仰坏境中成长,在逆流而上的过程中,会对我们身上的罪看得更为清楚明晰,会不断增强我们悔改的力度。这样,灵性生命就会像松柏一样,根深叶茂,傲然挺拔。从这个角度看,我感谢神!况且,教会的这种现象,神是不会让它长久存在的,最后的合一是必然的趋势。

以上,就是我受洗十年来在教会中的大概经历,和教会在我心中的印象。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