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活在人群中,却在来往的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兀;虽然脸上带着微笑,但是内心中的冷清与孤寂只有自己知道。
我是一名基督徒,我觉得有些孤独是我可以忍受的。例如,因为出去吃饭我拒绝喝酒,同事们冷眼相待的画面;因为不去KTV,被老同学嘲笑的画面等等,这些情况我都能很坦然接受,因为我知道这是为了神的名持守真理。
但是有些孤独是我很难忍受的。例如,当自己为了一项事工付出了所有,回头看见的却是要好弟兄嬉笑的表情;当自己在软弱无助中已经不堪重负,周围却传来冷言冷语,各种议论的声音。
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真的很灰心,灰心的原因不是工作压力大,而是不能忍受有相同信仰之人所带来无尽的嘲讽。有的时候我就觉得耶稣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的处境和自己非常相近。
表面上都是好弟兄,口里面满了祝福的话语,一起在餐桌上彼此祝福谈笑风生。回头走过,在背后用各样的手段和计谋设计陷害。
记得边云波爷爷写的《献给无名的传道人》中写的:“旧日的朋友早已疏远,而信徒当中也同样有轻漠、冷淡!对人世你满怀着怜悯和惋惜,但换来的却是一片的讽刺和嘲讥。”真的很心酸,找不到一份安慰与体恤,找不到一丝安慰与怜悯。
孤独如同死亡的茵陈压在心间,以至于前迈一步都变得格外的艰难。
我想到保罗自述的时候说:“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或许当他在经历这一切的时候也会觉得孤单,然而他却得胜并且荣耀的走了过来。
孤单,我想约瑟也曾经历到了。当他被兄弟们弃绝,甚至被卖的时候,那种孤独感必然是真实的,经历四面楚歌,却没有任何帮助。当他在波提乏家中做管家的时候,因为主母陷害被下到了监狱中,那种孤独感也必然是真实的。付出了所有的心血,没有做任何不好的事情,却白白的受了这样的苦待。
但以理呢?难道他未曾经历孤独么?想到年少的时候就被掳到巴比伦的王宫中,离开了自己本族本家,然后面对王宫中复杂的环境,甚至被人陷害被扔进狮子坑中,难道他心中没有一丝孤独涌入么?当生活如同大而可畏的旷野时,周围的人如同豺狼无时无刻想要将自己吞吃的时候,难道不会产生孤独与丧胆么?
以利亚呢?他同样经历孤独的侵扰。正如当他在罗藤树下求死的时候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 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其实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他里面的心理状态。以利亚可以说是旧约中最有能力的先知之一,然而这样伟大的先知也有软弱灰心的时候,而那种孤独感袭来的时候,是以至于求死的程度,或许只有经历其中的人才明白其中滋味吧!
孤单侵蚀软弱的灵魂,但是孤单却不是绝境,而是浴火重生的关键点。
约瑟没有经历在父家的孤单、没有经历在监狱中的孤单,就无法达到宰相程度的丰盛生命;但以理没有经历异国他乡的孤单,狮子坑中的孤独,就不会体会耶和华是独一之上帝的奇妙;以利亚没有经历罗藤树下求死的孤单,就无法听见隐秘处上帝的声音。
孤独,经历时是痛苦,走过来却是全新的开始。在孤独中,练就一身铮铮铁骨。
在孤独中,更会看清自己的使命。如果一个人甘心走一条孤单的路,并且守住上帝在他心中的托付,那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看似和谐,但是却不知道那是不是一条自己应该走的路,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呢?
如果能像但以理一样,即使被扔进狮子坑中,也持守自己的方向,那岂不是对使命最好的诠释么?
一个身上背负使命的人,必然会走一条与常人不同的路,只因为他有使命在身。
在孤单中,更会明白基督的爱。在众叛亲离的状态中,才会明白唯有耶稣始终如一陪伴着自己,这是在孤独中最宝贵的认识。在热热闹闹的人群中,身边的有人很多并不感到寂寞,但是那并不是深层次的满足。当在孤独中经历耶稣真实的陪伴过后,才会明白生命中最宝贵的爱。
基督会把我们带入到某一种情景,要炼净我们生命中所有的爱慕,以至于我们生命中所有的依靠和仰望都唯独是耶稣自己。
品味孤独,早已经习惯了人情冷暖,早已经看透了浮华事事。纵然贸然一身,也无惧前路,纵然独身策马扬鞭,也无惧万丈深渊,因为心中的使命从未忘记。
希伯来书的作者曾说:“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你们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孤独与逼迫固然让人经历艰难,但是在这样的时候最要思想的就是基督耶稣,因为他曾经一切的孤独,他懂得人心中所有的感受,并且他愿意体会担当所有的忧患。唯有基督使我们在孤独中坚持下去的理由。
品味孤独,在孤独中感受人情冷暖,在孤独中见证信仰的真实。
或许就像人们常说的:“有些路总要一个人去走”,我想一个人走的越久的时候,就越会发现,上帝在旁边默默的陪伴着我们。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