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两个场景,两种意味,两种人生……

作者: 王学富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19年07月15日 10:36 |

沿着湖畔散步,正是黄昏时分,晚霞洒满西天,湖面泛着微澜,湖面上有水鸟掠飞,芦苇丛有鸭与鹅栖居。这时看见一个年轻的爸爸手牵他幼小的儿子绕湖散步,便被这个场景吸引,却见这个爸爸一直低头看手机,他的儿子只是被他牵着,表情木然地跟着爸爸走,父子之间没有互动。我在那里看了许久,一直都是这样,便觉得实在是枉费了这般良辰美景。

我便想问这年轻的爸爸,为什么带你孩子出来散步,你却一直看手机,不跟你儿子说说话?为什么不走走停停,带儿子欣赏自然中万物,不管是湖水与霞光、水鸟与柳树、花与草、蚂蚁与飞蜢、鸭与鹅?为什么不跟孩子讲一个故事?为什么不激发他的好奇心,让他向你问一个个问题?为什么不让他在跟你散步的经验充满乐趣?为什么你一直看手机,甚至没有看一眼你的孩子??

我便由此联想开来,想到这个爸爸牵着儿子散步的这一幕场景,已经把孩子后来的人生显现出来了。爸爸向儿子示范的内容便会在儿子后来的人生中展示为这样的情形: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人生可能只是一趟被动的行走,如同被爸爸牵着绕湖一圈,与人没有互动的经验,生活也没有乐趣可言,也许只有手机才是有趣的。

于是,这个儿子开始沉迷于手机,没有学习的兴趣,没有与人交往的满足,没有对人对世界的参与,只有一部手机……在一些年后会经常发生这样一幕:愤怒的爸爸每天都在指责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每天都在玩手机,什么也不做?”儿子受到指责,一脸木然,父子俩都忘记了一些年前绕湖散步的这一幕。

由此我想起二十年前我与妻子常常带儿子去散步、玩耍的一幕。那时我在厦大教书,儿子出生,为这个小家庭,为我们整个生活带来了无限生趣。我们时常抱着他,牵着他去散步,把他介绍给世界,把世界尽量多地介绍给他。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在他小小的生命中播种,这幼时播下的种子,在他后来的人生中一定会长出蓬勃的意象。

厦大的校园内也有湖,厦大的校园外还有海,厦大周围又有山,皆是我们带孩子去散步、游玩的地方。想到这天在湖边散步看到这个小孩木然的表情,我也对应性地想到二十年前的那一幕场景,我们带儿子去参与一个厦大校园的活动,儿子的表情无限生动。我们一路跟他逗乐,让他学老虎叫,他便发“呜呜”声,让他笑一个,他立刻转而为笑,让他哭一个,他又转而为哭。我们又让他又哭又笑,再让他又笑又哭,他转换自如,让我们笑得直不起腰来,他自己也乐此不彼。

回忆至此,我们便有了反思:这便是心理学,这便是养育。因为有互动,才会有乐趣,才会有感情,才会有关系。二十年后,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经验便延展为我们儿子在人际关系中尽显生动,对世界充满了兴趣,并且有探索的勇气。

他对人、对学业、对人生许多方面皆有兴致,便去探索,而不会沉迷于某一种封闭的游戏,如手机。养育孩子,状如播种,你种什么,就会收什么,你后来对所收的不满意,却忘了当初所种的正是这个。因此你看,生活中这两个父子散步的不同场景,预说着后来两种不同的人生。


原文刊载在“直面心理PSY”微信公众号,基督时报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