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这要求我们具有勇气去在这个世界上闯,而我们的勇气来自我们从小到大得到的情感与支持。我们生活的世界又是一个有一定规则的世界,这对我们提出了另一个要求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闯,就得有适当的规则意识,不然便会撞得头破血流。而我们的规则感来自我们成长过程中接受到的规则训练。
知道了前面这两点,我们便明白了养育与成长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一,父母需要给孩子丰沛的爱,以便使孩子因为被爱而变得有勇气。二、父母需要教导孩子有适当的规则,使孩子在世界上探索与冒险也有一定法度可循。
说到这里,我便要讲一讲一个话题:被宠坏的孩子。我发现,在中国的家庭养育中存在两种正好相反的情况:父母对孩子,一边是过度强求,一边是过度娇宠。这两种极端的情况给许多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困难。
关于压制与强求,我过去讲过许多,主要表现为父母过度要求孩子学习功课与听话,却限制孩子玩耍和与同伴交往。而娇宠则表现在,父母对学习之外一切孩子本来力所能及的事包办代替,又毫无原则地去满足孩子一切的要求,包括不合理的要求。结果是,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大批受压抑同时又被宠坏的孩子。
他们既缺乏自主的能力,养成依赖性的人格,又有极高的,苛求完美的欲望,要求集天下之美于一身。其中有些人发展出各种类型的适应性障碍,包括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和精神障碍。幸运者通过好的治疗而重获成长的机会,不幸者成为终身病人,长期吃药住院,或者羁糜在家。
造成孩子被宠坏的原因大致有以下这些:
一. 父母对孩子过度娇惯,未能教导规则。情况如,因为是独生子女,父母眼中看为宝贝,只有宠爱,不忍加以管教。此外也有父母方面的个人原因,如父母在小时候被自己的父母忽略,或受到父母过度的强制,等自己做了父母,极可能过度娇纵孩子,过度保护孩子。
二. 由上一辈人养大的孩子。有的父母出于不同的原因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家或外公外婆家养,造成中国社会有一批由上一辈人养大的孩子。隔代养育最容易娇惯孩子,很难对孩子实施适当的规则训练,导致孩子被宠坏的情况,他们难以适应规则,也不了解关系中的边界,在人际关系中会出现麻烦。
三. 几代人在一起养育孩子。父母忙于工作,不能专心养育孩子,会请一方父母(或双方父母交替)养育孩子,形成一个孩子几代人共同参与养育的情况。这容易造成的困难是,即使父母愿意对孩子实施规则教育,总会受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呵护性阻拦,使规则性养育归于无效,孩子依然受到娇宠,发展不出适当的规则意识。
四. 父母双方养育不一致。也有父母在养育孩子观念与方式存在严重不一致的情况,孩子会与父母中的一方“结盟”,排斥向他实施规则的另一方,是规则养育无法实施。或者,父母竞争,各自都想让孩子更亲近自己,都试图讨好孩子,也会导致规则教育的无效。
五. 父母关系不和睦。也有父母关系不睦,一方出现婚外情,把孩子扔给另一方,导致孩子与父母中的一方建立过度卷入的关系,从而失掉关系中的边界,使养育难以实施规则。或者,父亲常常是局外人,把孩子教育全部推给母亲这一方,而父亲因为对孩子付出较少,会有愧疚感,便容易过度补偿孩子,无原则地满足孩子,规则教育被完全忽略了。
六. 孩子体质弱。有的孩子生下来时体弱多病,这往往给母亲造成很深刺激,使她过度关注孩子,有过度保护与照顾的行为,即使孩子后来身体健康了,她也一直会像照料一个病孩一样特别照料孩子,导致孩子在心理成长上也变得很弱,没有适当的规则意识,形成严重的依赖倾向。
七. 父母特别情况。也有父母自幼丧父或丧母,加上老来得子,对孩子爱惜有加,生怕有任何闪失,这也会使孩子在心理上难以长大,难以养成适当的责任心、规则感。
凡此种种,皆造成了孩子被宠坏,缺乏规则的情况。那么,被宠坏、缺乏规则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麻烦呢?
一.被宠坏的孩子会有过多的自我关注,凡事只考虑自己,难以体谅别人,难以与人合作,会因缺乏合作能力而陷入孤立。
二. 被宠坏的孩子会有过度的竞争心和独占欲,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独占鳌头。阿德勒的研究发现,被宠坏的孩子为了胜过他人,会以“媚世”的态度,破坏公开原则来达到个人目的。
三. 被宠坏的孩子没有发展出基本的人生能力,这与他们的“野心”不相匹配,会给他们造成许多冲突与痛苦,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回避、退缩行为。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所谓心比天高,便是欲求太高,要成为众人瞩目者。所谓命比纸薄,是因为能力不足,特别是心智不成熟,最后陷入症状。
四. 被宠坏的孩子因为缺乏规则意识,进入一个规则世界里会相当惶惑,不知所措,出现情绪障碍。严重者会陷入某种心理或精神症状。例如有一个青年,患有严重的强迫症,根源是自幼受到母亲过度保护与宠爱。时至今日,他躲在症状里,而他的母亲一直觉得孩子是个病孩,心甘情愿保护、照料着她的儿子。
五. 被宠坏的孩子没有预备好走向世界,因为世界跟他的家庭情况太不一样,世人对待他的方式跟他的父母也大不一样,他感到震惊,并充满怨气,他会抱怨社会,也会转而怪罪父母,躲回家里,不再出门。
六. 被宠坏的孩子会嫉妒别人的好,难以做到与人为善,更不会为人锦上添花,他们想得到别人的赞扬,想让别人无条件地满足他们自己,在他们眼中,别人是工具,是需求的供应者。如果别人让他们不满意,他们会立刻翻脸不认人。过后又后悔,想挽回关系,发现已不可能,他们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别人不是他的妈妈。
总的来说,被宠坏的孩子会遇到许多麻烦。也有这样几种可能性,有人在生活中经历了磨炼,变得成熟了,会成为一个生活得好、对人有益的人。还有一些人会发展出一套媚世的功夫,知道怎么利用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成了人类中的擅权者,会压抑与损害别人。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他们会成为各种心理和精神症状所猎取的对象,要想从症状中走出来,那将是一条艰难的路。
原文选自:王学富 著 《心理学无处不在》
原文刊载在“直面心理PSY”微信公众号,基督时报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