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圣哲罗姆日(St.Jerome’s Day),同时也是联合国国际翻译日。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哲罗姆
哲罗姆原名尤西比乌斯·希罗尼穆斯·索弗洛尼乌斯(Eusebius Hieronymus Sophronius),出生于公元340年代罗马达尔马提亚行省的斯特里同。斯特里同靠近亚得里亚海沿岸,后来被哥特人摧毁,现在很多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城镇都宣称自己是斯特里同及哲罗姆的出生地。
他具有伊利里亚血统,母语是伊利里亚方言,部分学者认为这种方言是阿尔巴尼亚语的一种早期形式。哲罗姆首先接受父亲的教育,之后被送到罗马求学,在那里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罗马求学期间,哲罗姆在古典文学和语言学上表现优异。
信主
在罗马的时候,哲罗姆成为基督徒,并在360年代接受教宗利伯略(Liberius)的施洗。受洗后,他过着苦修生活,游历于罗马帝国东部地区。为了追求更虔诚的生活方式,他一度在叙利亚过着隐居生活,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灵修和圣经研读上。
圣经学者
从公元382年开始,哲罗姆在罗马担任达玛稣一世(Damasus I)的秘书,期间他翻译了很多重要的著作。教宗认可了他的才能,委托他编订一部可靠的拉丁语圣经。当时,圣经有部分内容已经有了拉丁语译本,但教会更需要一部权威版本。
哲罗姆最初从修订古拉丁语福音书着手,参考七十士译本(希伯来语圣经的希腊语译本)开始翻译。公元384年,也就是教宗达玛稣一世去世后,哲罗姆与保拉(Paula)去到了圣地,在那里继续他的工作,将旧约从希伯来语翻译为拉丁语。
保拉
虽然哲罗姆经常被描述为独自一人工作,但其实他的大部分翻译工作都是在一位名为保拉的罗马贵妇人的协助下完成的。
保拉是一位极其富有的罗马公民,嫁给罗马元老院议员托克索提乌斯(Toxotius,历史上对于他的记载极少,只知道他的出身也是极为显赫,两人的婚姻属于正常的贵族强强联合),育有四名子女(译注:其实是五个子女,四女Rufina由于“早夭”而经常不被提到)。丈夫去世后(译注:Toxotius去世时的年龄不详,只知道他是在一个相对年轻的年龄去世的,当时认为是英年早逝。根据哲罗姆的说法,丈夫去世时保拉32岁,推测她的丈夫大致相仿),保拉全身心投入到祷告当中,在罗马的阿文蒂诺山建立了一个宗教团体。公元382年,她结识了哲罗姆,自此之后成为他事业的坚定支持者。
在教宗达玛稣一世和女儿布莱西拉(Blesilla)去世后,保拉带着女儿欧斯托基乌姆(Eustochium。需要说明保拉一家这时的情况:长女Blesilla,已经去世;二女Paulina已婚,留在罗马;三女Eustochium跟从母亲去往圣地;四女Rufina已经夭折;最小的孩子及长子小Toxotius,留在罗马)去到圣地。在圣地,哲罗姆为修士们建立了一间修道院,保拉则为修女们创建了一间修女院。
保拉学习希伯来语,以赞助人、编辑和评论家的身份与哲罗姆合作。她资助哲罗姆购买圣经手稿,与欧斯托基乌姆一同审核哲罗姆的译稿。两位女性精通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她们的贡献使得最终作品得以完善。
公元405年,堪称历史上最伟大圣经译本之一的拉丁语武加大译本问世。这部作品实际上是哲罗姆、保拉和欧斯托基乌姆三人通力合作的成果,尽管历史上常常忽略掉后两人的贡献。艺术作品通常只会描绘说译本是由哲罗姆独力完成的。
哲罗姆的去世和安葬
约在公元420年的9月30日,圣哲罗姆在伯利恒去世。他的安葬地位于圣诞教堂之下,也就是今天所称的圣哲罗姆洞穴,这处遗迹今天依然是朝圣者们的寻访地。
12世纪时,哲罗姆的遗骸被迁往罗马。现在人们普遍相信他的骸骨保存于罗马的圣母大殿(Basilica of Santa Maria Maggiore)。
哲罗姆与伪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伪经形成过程中,哲罗姆留下过遗产。他在翻译旧约的时候,最初是参考七十士译本,但后来参考的是希伯来语文本。
在伊斯兰征服之前,哲罗姆居住在伯利恒,因此可以向精通希伯来语的犹太学者请教。他发现七十士译本中的某些书卷在圣地的犹太人当中并不为人所知,后者仅承认希伯来语经卷。于是在武加大译本的序言中,哲罗姆特别注明了哪些文本是从希腊语而非希伯来语翻译而来的,还将这些内容称之为“伪经”(apocryphus,起名自希腊语的“ἀπόκρυφος”,意为“隐藏的”或“秘密的”)。
几个世纪后,马丁·路德在将旧约翻译为德语的时候,沿用了哲罗姆的分类法,将这部分经文单独列入“伪经”一类(德语:Die Apokryphen)。《日内瓦圣经》仿效了路德的分类,创立了英语中的 “伪经”(英语:Apocrypha)分类,这一做法被后来的英王钦定版和新修订标准版等现代版本所沿用。
随着时间推移,“伪经”的意思逐渐演变为“真实性存疑”的意味,尽管这并非出于哲罗姆的本意。自18世纪以来,很多新教圣经出版商都完全删去了这些书卷,但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圣经译本还保留着它们。
遗产
哲罗姆的拉丁语武加大译本成为西方基督教几个世纪以来的标准圣经,还在1546年特伦托大公会议上被宣布为天主教会官方文本。
在文艺复兴时期希腊语手稿尚未广泛流传之前,哲罗姆的拉丁语译本成为多种欧洲语言译本的基础文本。诺森布里亚的比德和阿尔弗雷德大帝曾经根据武加大译本将圣经翻译为盎格鲁-撒克逊语。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委托人员将哲罗姆的拉丁语翻译为捷克语,他的女儿安妮嫁给英王理查二世,由此催生出约翰·特雷维萨(John Trevisa)、约翰·威克里夫和罗拉德派(Lollards)的早期英语译本。
在欧洲以外地区的天主教传教士也使用哲罗姆的拉丁语译本进行本地化翻译。17世纪的墨西哥,神父们采用纳瓦特尔语编写了阿兹特克礼仪经书;17世纪末的中国,大部分新约都是从武加大译本翻译为中文的。
尽管堪称大师之作,武加大译本并非完美无瑕。自从伊拉斯谟出版希腊语新约手稿后,人文主义学者很快发现了作品存在的讹误,马丁·路德和威廉·丁道尔等宗教改革家们更倾向直接从希腊语原文进行翻译。今天,甚至连天主教会也采用了哲罗姆作品的修订版,也就是1979年完成的新武加大译本(拉丁语:Nova Vulgata)。
圣哲罗姆日
哲罗姆从未被正式封圣,但被尊称为圣人。1295年,教宗博尼法斯八世(Boniface VIII)宣布哲罗姆为教会圣师。按照传统,他的去世日即为纪念日:9月30日。
很多教堂都供奉着圣哲罗姆,特别是在意大利。在英国,有两座圣公会教堂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座在米德尔塞克斯的西黑斯,另一座是威尔士蒙茅斯郡厄斯克附近朗格姆乌查夫的已废弃教堂。
主保圣人
哲罗姆被尊为考古学家、学者、图书馆员和翻译家们的主保圣人。他的一生及著作奠定了基督教圣经研究、释经学和西方修道传统的基础。
他在天主教会、东正教会、圣公会和路德宗传统中都有纪念。哲罗姆以一句名言闻名于世:“不识圣经,不识基督”(拉丁语:Ignorantia Scripturae, ignorantia Christi est)。
国际翻译日
2017年5月2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71/288号决议,正式将9月30日定为国际翻译日,以表彰专业翻译人员在连接各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集祷文
天主教会在圣哲罗姆日的集祷文如下:
天主教圣哲罗姆的集体祷文如下(译注:选用中国天主教部分教区使用弥撒经文,出自《罗马弥撒经书》,非英文原文):
天主,你曾赐给圣热罗尼莫司铎圣师特殊的恩宠,使他在阐释圣经方面,成为卓越的导师;
求你因他的转求,帮助我们实践他所教导的真理,并效法他生活的榜样。
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你的圣子,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源自Christian Today,原作者Neil Rees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