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发生一件事,让我特别有感触。
我母亲是当地的讲道人,教会有一位七十多岁的爷爷,身体难受的时候就给我母亲打电话,然后我母亲就和教会中的另外两位负责同工去了爷爷家里。去了之后发现,爷爷的情况比较严重,然后他们一商量就将老人家送到了医院。
医院检查之后说,老人家是脑梗,再稍微晚一点,就不知道会发生怎样严重的情况。到医院几个小时之后,老人家的儿女才从单位陆续过来。
当我听到这件事之后,我就想到圣书里说:“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在身体有不舒服的时候,能想到给教会的弟兄姐妹打电话,这是多么美好的相爱的关系呢?
教会和其他社会组织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呢?
当然很多人会说:“教会是上帝的家,有上帝的同在和应许,而社会组织仅仅是人的聚集而已。”当然,的确如此,教会有上帝的同在,社会组织没有上帝的同在。
但是我想,教会与其他组织最根本的区别之处,乃在于教会是一个充满爱的团契。同时这种爱不是出于私欲、不是出于肉体,乃是出于永恒之耶稣!
我常常会回想起小时候,因为那时的教会在复兴、在建造。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无论教会的弟兄姐妹谁家建房子,其他弟兄姐妹就会自发地去帮忙,然后中午自带干粮,不给别人添麻烦。到了春种秋收的时候,自己家的农活忙完,然后赶紧帮助弟兄姐妹家去忙。众圣徒始终把弟兄姐妹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
时至今日也同样如此。记得前段时间去医院看病,然后有一位姊妹在医院上班,听说我过去之后,就跟着忙前忙后。其实我和这位姊妹并不熟悉,就是因为在同一间教会,因为是弟兄姐妹,所以她就愿意帮助。
当我向姊妹表达感谢的时候,姊妹说:“温良弟兄,你不用感谢我,每一位来这里的弟兄姐妹我都这样对待,因为上帝就是让我在这里服事大家。”当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因为据我所知,对于一些年长的弟兄姐妹,这位姊妹不仅陪着看病,还会花钱买东西看望。
也正因如此,一些圣徒不信主的家人,看见姊妹这种无私的爱,而愿意相信上帝的真实。正如有位圣徒的家人说:“如果你们中间没有上帝,这位姊妹就不可能帮助我们。”
时至今日,这位姊妹依然在自己的领域见证着爱。
当然,我还知道一位姊妹在某座城市做了一个“有爱之家”。她租了一个房子,做成了类似民宿的地方,但是不对外出租,专门用来接待到城市中治病的圣徒。
因为有些圣徒得了一些特殊且难以治疗的疾病,需要到大城市去治疗。但是因为高昂的医药费、高昂的生活成本,把这些圣徒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姊妹做的这个“有爱之家”,不仅给这样的圣徒提供了落脚的地方,而且还在房间中提供了基本的生活物资,比如米面粮油,让有需要的人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
正如姊妹曾说:“用实际的行为传递爱,就会让信仰散发光芒。”试想一下:背井离乡治病的圣徒,在异地他乡得到如此的帮助,岂不会更加火热爱主吗?
此外,我还知道一些教会,专门为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人提供住宿的地方,目的是为了缓解他们刚刚步入职场的困境;还有一些教会,专门服事经济上有困难的家庭,在弟兄姐妹的帮助下,让经济有缺乏的家庭不至于太艰难。
其实不难发现,这些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传递爱、活出爱、见证爱,这就是信仰的实际流露。时至今日,我的柜子里依然有一副棉手套,那是我去东北参加学习时候,接我的叔叔送我的手套。我与他本来素不相识,也从未再见,但那一天他看见我冷,就先把我接到家里吃饭,然后找了一副手套送给了我。
思想许多,想起保罗说的话:“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可见,唯有爱心能造就人,也唯有爱能给人带去祝福。
如今的教会呢?客观来说不缺少知识的教导,也不缺少真理的剖析。如果能在真理的建造中,将诚实无伪的爱心加入其中,我想这将是更大的祝福!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