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6日
微信

故事|蓝海牧师的信仰与服事之路(一):信仰初启蒙与黑夜中的神迹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9月16日 13:37 |
播放

这不是一个一次性的个人悔改的故事,而是一条漫长而真实的信仰之路。这条道路上遍布着否定、怀疑还有逼迫。当然,除了这些负面因素之外,还有恩典和归来。这个故事见证了一位中国乡村牧者蓝海是如何被上帝牢牢抓住,并为之甘愿奉献一生。在一个信仰被长期压抑、物质逐渐苏醒的年代里,蓝海的选择,既是个人的奇迹,也是一个时代的侧影。

第一章:40年前,菜园旁的信仰启蒙

这个故事发生在1980年代的一个初秋,位于北方的一个小县城。由于地处偏远的缘故,改革开放的春风尚未完全吹拂到这个地方。此时,土地承包责任制刚刚开始推行,广大农民们的生活仍然浸透着集体时代的诸多记忆。县城郊外的空气中四处弥漫着庄稼收割以后田地新翻泥土以及瓜果成熟的气息。

二十岁的蓝海,一个怀揣着画家梦的普通农村青年,正背着画夹在县城郊外的一处菜园旁写生。那是精神与物质双重饥渴的年代,高考恢复不久,“知识改变命运”成了无数农村青年唯一的指望。但对他来说,艺术更是一种对美的原始渴望,是对土地之外世界的模糊向往。

夕阳的金辉洒在绿油油的菜畦上,他专注地勾勒着光影的轮廓,未曾留意到有一个人正向着他缓缓走来。这个人是一位老人。老人脸上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澄澈与安详,目光温和地落在蓝海的画纸上。

"孩子,画得挺用心啊?"老人的音量并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字字清晰。蓝海抬起头,有些腼腆地向着老人笑了笑,并未专门回答。事实上,他也不知道应当怎么回答,这个笑脸也就算是回答了。

老人并未止步于寒暄,他指着远处高低起伏的山峦,开始讲述起这片土地的地质变迁。他谈吐间流露出的广博见识与平和智慧,瞬间俘获了这个求知若渴的年轻心灵。

蓝海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吸引,这位老人与他所见过的所有乡间老者都不同,他身上似乎有一种看不见的能量和吸引力。但是至于具体有何奇特之处,年轻的蓝海也实在说不出来。

直到多年以后回想的时候,蓝海终于发现了这位老人与他熟悉的乡间长者的不同之处——他身上没有那些苦难岁月刻下的苦闷与算计,反而透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潇洒与从容。

他们的第一次交流很快就结束了。蓝海虽然觉得这个老人和他见过的所有老人都不一样,但是他还是继续画着他的画,完成他的学业,只把这次经历当作一次偶然的奇遇罢了。

没成想几天后,蓝海再一次遇到了这位老人。之后,年轻的蓝海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就向一位相熟的当地老人打听这位特别的老人。老人的回答让他非常吃惊:“他是一个牧师”“牧师是干什么的?”“他是信耶稣的。”

牧师?信耶稣?这两个词对当时的蓝海来说无异于天外来客,充满了神秘感。

在那个年代的中国乡村,宗教信仰对于很多人来说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之前的集体化时代结束后,民间信仰尚未复苏,至于宗教可以说是一片荒原。对于年纪轻轻的蓝海来说,就更不知道基督教究竟是什么了。

蓝海不知道信耶稣是怎么回事,但是他知道的是——“跟他一接触以后,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面就很愿意靠近这个老人家,听他讲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于是,带着满心的疑惑和一些莫名的向往,蓝海开始主动造访这位老人的住所。

老人的住处异常简朴,但是却散发着浓厚的书香,摆放了很多书籍。而对蓝海来说,“这样我就更加想去了。本来那个时候我就在求学,对那些有知识和文化的人本来就很钦佩。和他熟悉了以后,我发现他懂医学,然后像天文、地理,包括历史甚至于绘画,他都了解得挺多。”

但是,蓝海也发现,除了这些书籍以外,还有一些蓝海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过的一些小册子,这些小册子纸张已经泛黄,装帧也很特别。

老人并没有急于向这个年轻人灌输教义,也没有给他分享福音,而是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继续和他探讨艺术与人生。透过这位老人,蓝海第一次听说“上帝”的存在,第一次知道“信仰”居然可以与文化、历史、艺术相连。对他这样一个在知识饥渴中长大的农村青年来说,这无异于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

老人知道蓝海是学画画的,就给蓝海讲了一些画家的故事。这些画家的共同点在于——这些画家都是基督徒。听了老人讲的故事以后,蓝海大为吃惊——“原来还有上帝啊,而且还有很多人是信仰上帝的,以前我居然一点都不知道。”

听老人这么一描述,蓝海觉得这个上帝真的挺好的。既然如此,蓝海就心想“那我得好好去认识一下祂”,心里面没有一点排斥。然后老人就给蓝海一些小册子看,这时候蓝海才知道原来这些小册子都是福音小册子。虽然从80年代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绝大多数内容都已经记不清楚了,蓝海依然还记得其中一本小册子叫做《夜尽天明》。

老人说:“孩子,如果你想要的话我可以把这个小册子送给你。”蓝海当时就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当老人讲到上帝、讲到耶稣的时候,蓝海开始感到很亲切,心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的抵触。再加上老人也讲到很多历史名人他们也信耶稣,对蓝海来说,一个崭新的世界就此向他打开。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对上帝和耶稣开始感兴趣了,从心底想要去认识上帝、认识耶稣。

蓝海开始对信仰大感兴趣。于是他就开始更加主动和频繁地去找这位老人,想透过老人对上帝和耶稣有更多地学习和了解。

这位老人并没有给蓝海讲什么是罪、什么是拯救,更没有强迫蓝海接受信仰。在与蓝海相处的过程中,老人一直在用别人信仰的见证来开导他、鼓励他。

老人对蓝海说,“孩子,你现在还非常年轻。如果你遇到了生活上的困难,遇到了挫折和难处的时候,你可以去向这位上帝祷告,你可以去求祂,祂一定会帮助你。”

对老人的言语,蓝海口头上答应了,但是心里却并不以为然。“我就在想,人生哪有可能不遇到困难啊?我虽然年轻,但是多少也知道人生一定会有很多不容易的地方。不过,就像创世记里面的雅各向上帝祷告一样,我也希望上帝能够一路保护我,平平安安的带我去,也平平安安地带我回来。”

就这样,对蓝海来说原本完全陌生的上帝的形象,在老人春风化雨般的言谈和一些基督徒艺术家的故事中,褪去了神秘与遥远,变得可亲可近。

第二章:乡间小路上,黑夜中的神迹

然而,蓝海对信仰的初步接受只能说是信仰启蒙,远非信仰的全部。

对蓝海来说,一个堪称决定性的夜晚马上就要来临了。

有一天晚上,当时学校晚自习结束之时已近九点,蓝海独自一人踏上了返回住处的乡间小路。这条路他走过了无数次,可谓非常熟悉——两旁是成片的菜地,为了灌溉蔬菜,田间散布着不少深井。四周漆黑如墨,星星和月亮也被浓云淹没,消失得无影无踪。蓝海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间他的眼睛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回忆当时的情形,他说:“其实我的眼睛还能够感觉到光亮,但是就是看不见路、找不到路。”

蓝海小时候因为家里穷、缺乏营养而得过夜盲症。正因为如此,他知道夜盲症的危险性——如果没有人来帮助他的话,他很可能会掉到路边的水井里去。附近分布着很多菜园,有很多口为了浇菜而打的水井。如果真得掉进了水井里面,可谓十死无生。

所以,当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时候,蓝海就忽然心想,“我这不会是又得了夜盲症吧?”本来走路走得好好的,一下子什么都看不见了,蓝海的心中充满了恐惧,而且还是毛骨悚然的那种。就这样,蓝海一个人在乡间小路上,什么也看不见,而且还前不着村后不靠店,连个能够求助的人都没有。

极度的恐惧像冰冷的藤蔓瞬间缠紧了蓝海的心脏。他僵在原地,不敢挪动半步,因为不知道旁边到底有什么。本来他自认为非常熟悉的路况,闭着眼睛都能够走过,但现在真得什么都看不见了,反而吓得不敢走了,冷汗瞬间就流了下来,并且浸湿了后背。这里是荒野,地方本就偏僻,现在更是深夜无人,若一脚踏空掉入井中……绝望如潮水般不断涌来。

那个时候蓝海恐慌得不得了,可是神奇的是,也正是这个时候他突然就想起了耶稣,想起了那个老人给他讲过的耶稣。蓝海就向耶稣祷告,连续呼求了耶稣三次。他向耶稣说:“主耶稣啊,如果你真的是上帝的话,求你救我。我现在心中充满了惧怕,没有一个人能够帮助我。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回不去。走?走不了。甚至稍微挪一步都有可能掉到水井里。求你救我!”

就像这样,蓝海连续三次呼求了耶稣。当他连续三次呼求耶稣以后,奇迹发生了。

蓝海说:“实在是太奇妙了,跟别人讲的话,他们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不敢相信。那天晚上天很黑,天空连星星都没有,更没有月亮。可是当我这样祷告以后,在我的眼睛里,整个世界就充满了光,好像月光一样,而且是非常明亮的月光,甚至就连旁边小河里水面上泛着的粼粼波光都看到了,平常是根本看不到的。而且更让我欣喜的是什么?我发现我的心中一点恐惧都没有了,平安喜乐充满了我的心,所有的恐惧在一瞬间完全消失不见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经历神迹。从此以后,我就明白了耶稣是真神。”

这绝非幻觉,而是上帝为蓝海一个人施展的奇妙神迹!蓝海站在被这奇异光明笼罩的乡间小路上,激动得浑身颤抖。泪水无声地滑落。那攫住他灵魂的冰冷恐惧,在这光芒涌现的同时,如同被阳光驱散的晨雾,消失得无影无踪。一种前所未有的、深沉而巨大的平安与难以言喻的喜乐,像温暖的泉水,汩汩地流入他的心田,将他整个人完全包裹、充满。

在这条荒僻的乡间小路上,二十岁的蓝海第一次真实地经历了上帝的同在和大能。那一晚,发生在1980年代北方农村的一个黑夜,成了一个青年人信仰的起点。没有教堂,没有诗班,没有神学培训,没有牧者,也没有任何一位同伴——只有上帝亲自向他显现。

这个奇妙的经历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40多年是很漫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对于蓝海来说,却犹如昨日刚刚发生一般,一直没有忘记。因为这是上帝向着他一个人的很大的恩典。

只是,此后蓝海的人生并没有像很多人所想象的一样顺利。神迹的光芒照亮了蓝海的道路,却未能驱散现实生活的阴云。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