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内地会在中国教会中“如雷贯耳”,其创建者的戴德生也“耳熟能详”,常言道:“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的女人”,今特撰文纪念戴德生的妻子福珍妮安息一百二十一周年。
1843年10月6日,福珍妮(Jennie Faulding)出生于英国。1865年6月27日,戴德生从柏莱顿海滨回到伦敦后,戴德生和皮尔士先生一起去伦敦和郡银行(London&County Bank),以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之名开了个户头,存入十英磅,这就是“中国内地会”的起始之日,7月1日,福珍妮向中国内地会奉献一英镑,是支持内地会的第一人。
柏莱顿海滩
1866年5月26日,戴德生一行在英国伦敦的东印度公司码头,乘坐「兰茂密尔号」前往中国,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9月30日抵达上海。内地会的成员除戴德生夫妇和他们四个孩子外,还有16名年轻传教士,23岁的福珍妮也在其中。
出发前的合影
1866年,福珍妮被内地会安排在杭州服侍,逐渐成为杭州教会的重要同工。戴德生不在中国期间,得力干将的她承担了传道机构的协调事务者,每逢重大事件总能见到她亲临现场。
杭州同工王来全
1870年7月23日,戴德生的妻子马利亚因分娩不久染上了霍乱,导致健康每况愈下,又因结核性肠炎而安息主怀,享年33岁,被安葬在镇江牛皮坡北侧的西侨墓地。
马利亚墓碑
1871年8月,戴德生返英探望三个孩子,同行的有福珍妮和宓道生夫妇等人。福珍妮与戴德生在船上相处日久,感情日深。
戴德生夫妇和孩子们
1871年11月28,28岁的福珍妮与39岁的戴德生在丽晶教堂举行了婚礼。
戴德生夫妇
1872年10月,戴德生夫妇回到中国。他们先在杭州停留,福珍妮接替麦卡悌监督教会,而戴德生则计划在圣诞节过后,到杭州以南各城镇探访。
福珍妮
1873年4月,福珍妮流产,一对婴儿胎死腹中。但她很快恢复过来,在她给母亲的信中说道:「这段日子是戴德生最焦虑的时刻。」现在她盼望五月中搬到扬州,以那里为根据地。
1875年1月7日,戴德生与福珍妮的第一个孩子戴存信(Ernest Hamilton)出生,长大后也成为了内地会的传教士。1876年4年7日,幼女戴艾美(Amy Hudson)出生,福珍妮临终前曾在瑞士陪她度过最后的时光。
戴德生夫妇与孩子们
1877年,华北爆发“丁丑大饥荒”,福珍妮与鲍康宁(Frederick William Baller)及两个单身女传教士柯丽梅(Anne Crickmay)和何丽(Celia Horne)参加救援队前往山西省赈济灾民,顺便在太原办了一所孤儿院,收留难民遗孤。
福珍妮
1899年6月,福珍妮陪同第十次来华的戴德生回国。1904年7月30日,福珍妮在瑞士的莱斯切瓦利斯(Les Chevalleyres)因癌症安息主怀,享年61岁。
福珍妮墓碑
文章蒙允转载自公众号:寻找传教士的足迹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