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
微信

访谈| 南方一教会的三点经验:如何让牧养成为助力?

作者: 石伊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11月21日 12:08 |

日前,南方某城市教会的曾牧师与他的同工团队分享了他们牧会期间的三点重要探索和经验。

1.晨更习惯

信仰不是一件复杂的事,信仰就是生活。真正能造就信徒生命成长的最佳时间便是日常。曾牧师的教会将晨更作为一种日常化的属灵习惯,旨在帮助信徒更渴慕与亲近上帝、更理解上帝的话语。于是,他们发起了每日的晨更活动,鼓励信徒们积极参与。在清晨,大家一起相聚在线上读经、祷告,牧者做经文讲解及属灵信息的分享。曾牧师非常推荐整卷圣经、连续段落式查经学习,以便更好地结合上下文理解原文,不至于断章取义。

简单的开始,却有不简单的效果。据曾牧师讲,起初愿意来参与的人也就那么几个,但是晨更的内容基本上都会被参与者主动发布在自己的小组群。收听了信息的人可以随时在群里留言、分享自己的心得与感想。这样,晨更中分享的信息就变成了信徒们每天按时拾取的生命吗哪。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守晨更的人越来越多,不晨更反而变得不习惯了。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参与者都收获满满,并且他们主动成为信息流通的管道,还将晨更的内容带入到自己的家庭与所在的职场,坚固了许多人的心、帮助了许多人的生活。

2.整合资源

曾牧师带领的教牧团队很重视整合资源。一方面是在教会的更新与迭代上;另一方面是在教会的事工开展与发展上。

“走出去,引进来”是目前许多教会学习与更新的重要方式。曾牧师的教会也不例外,他们常常积极走出自己的教会参与学习培训,并把许多有益的经验带回教会。他们一般会委任重要同工前往学习新的课程内容,如果觉得所学内容适用性强,就将新资源整合、融入自己教会的牧养体系,一点点慢慢教导给大家。例如,他们曾经就引进了“C3读经法”(三人陪伴读经)和一套“5G”(“凝聚、荣耀、成长、出发、加速”五个环节)小组团契的新方法,并有效结合了本教会特色与现实情况。如今教会内各小组基本都能熟练掌握该方法,成功建立起几个聚会稳定且很有活力的青年团契。 

此外,曾牧师认为,教会内已有的与新引进的各类项目,都可以以“大使命”为核心整合起来,让各类“事工”齐头并进。首先,不论面对的事务多么繁杂,事工多么繁重,都要以讲清真理为前提,装备好的工人,帮助信徒建立起“大使命”的信心。过去,教会很多时候只是将“大使命”视为一项“福音拓展”的事工,与布道、团契等其他事工并列起来推行。但实际上“大使命”是所有信徒的使命,信徒所做的事必然都要围绕着这个使命进行。所以,曾牧师倡导要改变观念,将 “大使命”置于中心地位,布道、团契等各项事工都是为完成这个“大使命”而开展。所以,目前在曾牧师的教会,不论有再多新的事工被引进,都只是在围绕着 “大使命”这个核心多增加了一个子项目而已。自从使用“大使命”的核心概念整合各类事工项目后,服事工作不再变得手忙脚乱、力不从心。 

3.培养人才

当谈及大多数教会重点关注的“人才培养”话题时,曾牧师说:“我们不能做’110’、’120’一样的传道人。就是不要总是做急救队员、总是几个人做急救、抢救的工作,哪里出问题就跑去救哪里。那样做服事会耗尽精力和心力,要让更多人起来担当。在培养人时,遵循’二八原则’。”

曾牧师的观点是:教会要“大家”一起做,这里的“大家”不是所有人,而是那些积极愿意的人。不论是在平时的牧养还是在事工中,总会有人想积极寻求,也会有人愿意参与其中。所以不要把眼光放在“二八原则”提到的 “八成”——不主动、没有太大意愿的人身上;而是要一边牧会、教导,一边留心观察,筛选出“两成”——愿意去做的人。先鼓励、带领和培养他们成为同工,再慢慢放手让他们担当更多、更大的事。

另外,只有培养了门徒,才能更有力量地去完成大使命。把恩赐不同的肢体配搭在一起,各司其职也很重要。不轻看任何一个肢体,哪怕他有一些异于常人的弱点。当有智慧地将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弱点也会变成不同寻常的特点。曾牧师讲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经历。当时他有个同工,平时讲话缺乏焦点、逻辑性不强,很难听懂他表达的意思,大家与他沟通常觉得很头疼。但有一次曾牧师教会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异端人士,很难对话。正当他苦于应对时,突然想到那位同工,便说:“请稍等,我们有个很厉害的同工,您可以和他聊聊看。”结果,这位同工居然在对谈中成功地发挥了“优势”、毫不费劲地将对方绕“晕”,最后赶跑了这个异端人士。

曾牧师建议,教会培养人,一定要看重这个人的心,有一颗愿意顺服基督的心是很宝贵的。他非常兴奋地用自己浓浓的南方口音说:“越牧会就越喜乐,因为有同工呐!心意一致地去服事,那是一件很爽的事!” 最后,曾牧师用“使命带出生命,心志带出能力,担当带出成长”这三句话与大家共勉。

图片来源:Tuor from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