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爱是心里的感动,更是真实的行动

作者: 卞雅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3月04日 09:45 |
播放

圣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两个儿子的比喻。一位父亲有两个儿子,这位父亲有一个葡萄园。于是,父亲就对他们说需要他们去葡萄园作工。听到父亲的吩咐以后,两个儿子的反映并不相同。大儿子并不想去,于是就说不去,但是后来自己良心发现,因此最终还是去了。小儿子的回答则非常干脆——“父亲,我愿意去!”没成想这个小儿子他只是嘴巴上愿意去,实际上其实并不是真的想去,于是直到最后也没有去。

这两个儿子都有各自的问题。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究竟哪个儿子遵行了父亲的命令呢?毫无疑问,是大儿子。因为大儿子虽然说不去,可是最后仍然听了父亲的吩咐,去了葡萄园。大儿子的表现并不完美,面对父亲的吩咐,大儿子通过言语表示了他的反对——“我不去!”但是很明显比起来言语,更加重要的永远都是行动——大儿子这次用行动证明了他还是愿意听从父亲的吩咐。

笔者曾经无知的时候,有时候会想圣书为什么非常这么写,耶稣为什么非要这么讲故事。难不成这个家主为什么就不能有四个儿子呢?三儿子说“不去”,然后就是不去,四儿子说“去”,然后就义无反顾地去了……

信仰的核心是爱。在上面的这个故事当中,每一个儿子去或者不去所反映出来的其实都是关于爱的信息。爱是一个人心里的世界,但是同时也是真实的言谈举止。大儿子刚开始并不愿意去,也许是因为这个时候在他的心里并没有足够的感动,但是爱的伟大之处有时候就在于,即便没有那么大的感动,依然决定去做某件事情。等到有了足够的感动去做某件事情,这叫“水到渠成”,而没有足够的感动甚至于完全没有感动却还是去做了,这叫“顺从”。相信上帝让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时候,亚伯拉罕心里并不会有什么感动可言,在他心里有的更多的相信是疑惑不解。但是最终让亚伯拉罕能够往前迈出关键一步的,是亚伯拉罕向着上帝的顺服——虽然不知道上帝为什么让他如此做,但是既然上帝如此吩咐了,那么必定有着祂的理由。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既有心里的感动,又有外在的行为的话,那自然是很好的。但是也有一些时候,或许我们的情况就像亚伯拉罕一样,心里并没有什么感动,有的更多的很可能更多是疑惑不解,但是即便如此,我们却依然可以选择行动。爱是心中的感动,爱更是真实的行动。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Didgeman via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