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基督徒虽有艰难,但也精彩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12月16日 09:42 |
播放

“出门有喜”这是很多非基督徒家门口都会贴的一张字条,不难理解,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经历平安顺遂、身体康健。但是,却又不得不说,真正一帆风顺、心想事成的人或许并没有出现。

有人说:“古代的的帝王,就可以心想事成。”但是秦始皇想要的长生不老,却至死也没有得到。贫穷、疾病、死亡,这是每个人所共有的艰难,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恐惧的东西。就像我们害怕做生意忽然失败、害怕亲人的身体出现问题、害怕自己的计划落空等等。

因为恐惧,所以很多人在拼命奔跑。因为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催逼,让他不得不为自己拼命的打算。过去的一年,在我所在的教会中,五六位年轻的弟兄姐妹失业了,在和他们沟通的过程中,清晰的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而这种不安其实不仅仅在他们的身上,同时也在众多年轻的人身上。于是很多人在拼命的赚钱,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有第二、第三的副业,想要通过金钱来对抗未知的危险。同时,当董宇辉出圈后,很多人开始选择读书,希望通过知识抵挡恐惧。

然而,知道越多忧愁也就越多,拥有越多胆怯也就越多。很多人所谓的“刚强”只不过是依附于自己所拥有的物质基础,并不是他生命原本的活力。

但是苦难和艰难,真的能带走我们生命中原本的样子吗?财富和权力,又真的能成为我们生命的装饰吗?

我想不能!

鲁迅先生曾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苦难非但不能改变他生命原本的样子,恰恰因为因为苦难的出现,将其生命映衬得熠熠生辉。

忽然想起使徒行传中的司提反弟兄,或许从教会职分的角度看,他并没有很高的位置,仅仅负责管理饭食,但圣经中对他有一个特别的记录说:“大有信心、圣灵充满”。

正因他“大有信心、圣灵充满”,所以他在民间行了很多奇事和神迹,传讲耶稣的名。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于是用假见证控告司提反。

然而,尽管司提反被审问,但是却没有任何恐惧、害怕、怯懦,相反圣经中记载他的外貌是说:“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我没有见过天使的样子,但是相信服事上帝的天使必然充满光明、充满安详,被圣洁覆蔽。

而此刻被捉拿的司提反,正有如此的状态。他开始在众人面前见证耶稣基督自己,从祖宗亚伯拉罕起讲到摩西之约,又以先知的所言引出耶稣基督自己。当我看见思提反这段讲解的时候,不仅仅佩服他对圣经的通达,同时佩服他的勇气,如同羊在豺狼之中不卑不亢的证明自己的身份。

结果,这些话惹动了众人的怒气,然后把他推到城外用石头打死了。

虽然司提反明知道面对死亡的危险,但是却依然定睛望天,仰望上帝的荣耀,至死终于基督的托付。

如果从肉身的角度看司提反,他的的确确经历着非常大的痛苦,被羞辱、被打死,但是在属灵的角度,却又不得不羡慕他的生命,因为他能那么清楚的明白上帝的旨意,并且能与上帝同行。

司提反的生命在众人的摧残中走向了结束,但是这种坚定、奉献的心志却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基督徒。当然,其中特别要留意的一个人就是扫罗。经上特别的说了一句话:“作见证的人把衣裳放在一个少年人名叫扫罗的脚前。”

这个也就是后来为主名被囚、殉道的扫罗。可见,殉道者的血如同种子一样,将福音种在人的心中,虽然殉道者死亡的时刻充满了悲凉,但是因为这死在他的生命中发动,而生的机会留给了无数的外邦人。

其实,对于基督徒而言,不仅仅司提反可以为父做美好的见证,你我都可以。

我们会陷入在不同的环境、困难中,这并不是上帝有意的苦待我们,乃是上帝要使用我们彰显祂的荣耀。上帝赐给人的美好事物,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才能获得,基督徒并不是一个不劳而获,等待天上掉馅饼的人,而是殷勤努力的一群人。

当我们想要获得丰盛的生命,那么我们必然要求上帝让我们经历更多的十字架;当我们想要更好的被上帝使用,那么我们必然要花费时间、精力努力学习;我们想要更多荣神益人,那么我们必须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我们如此去做的时候,过程一定是艰苦的,但是结果却一定是美好的,因为我们知道永恒之上帝记着一切。

如果我们也拥有司提反一样的心志,活在永恒的呼召之下,那么我们就会超越今天眼前一切的艰难,而活出生命的精彩。

从容的迎接未知的一切,忠于呼召的去勇敢生活。将每天都当成我们向父尽忠心的最后一天,心存对永恒的向往而活在当下。

或许此刻依然艰难,但是也同样光彩夺目!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Alessio Soggetti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