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五饼二鱼的故事VS 摇钱树聚宝盆的神话 有何不同?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7月15日 09:49 |
播放

这是一个很熟悉的故事:
耶稣在旷野传福音的时候,有一次有五千人前来听。旷野坐满了人。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门徒们到了饭点开始犯愁,这么多人到哪里吃饭呢?天将晚的时候,门徒进前来,说:“这是野地,时候已经过了,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村子里去,自己买吃的。”耶稣说:“不用他们去,你们给他们吃吧!”门徒说:“我们这里只有五个饼,两条鱼。”耶稣说:“拿过来给我。”于是吩咐众人坐在草地上,就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饼,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约有五千。

这么多人,吃饭的确是个问题。但是耶稣却用五个大饼和两条鱼,让这五千人吃饱了。这个篮子,让我想起了什么?对,中国传统的聚宝盆和摇钱树。聚宝盆也是这样,你往里面放一把大米,就会有变成满满的一盆,这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摇钱树在我们文化中可谓历史悠久,其考古溯源可以追溯到三星堆的神树,在《山海经》里也有,它是西王母的坐基。后来在西汉的考古中,也有所发现。摇钱树的考古发现以四川盆地为最多。树上多坠满五铢钱等钱币,大小与样子与真钱无异。这一方面说明当时人们灵魂不死的概念,希望在死后的世界依然能有用不完的金钱,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此地经济十分发达,摇钱树是经济状况的反应。

虽然摇钱树在西汉就有,并且还很流行,但是摇钱树这个名称却是明代人所创,出自冯梦龙《警世通言》。同样聚宝盆的概念也出自明代。传说明代洪武年间富商沈万三,在一次大旱之际,发现一块草地青翠无比,并且长工割完草之后,这些被割掉的草还能恢复如初。更加奇怪的是,这里还有凤凰降落。想到民间传说,凤凰不落五宝之地,于是沈万三就和长工,挖开草地,果然下面埋着一个瓦盆。这就是传说的聚宝盆。

另一个传说是一个山东的小夫妻,逃难到辽宁一个财神庙里栖居。后来他们的勤劳感动了财神,让他们得到了一个瓦盆,往里面放黄豆马上就满了,倒出来再放一些面粉,又得到一盆面粉。因此聚宝盆这种取之不竭的特点,彰显着人们对财富的向往。

聚宝盆和摇钱树这两个概念都产生于明朝,因为明朝的市场经济十分发达。财富金钱的交换能力,点燃了人们对金钱的欲望。

聚宝盆和摇钱树的财富概念成为民间的文化传统,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后,耶稣的五饼二鱼与聚宝盆文化就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基督教的一个异端——二两粮教派。1989年陕西耀县的农民季三宝,创立了一个教派,他自称“三赎主”,强调圣经中五饼二鱼等是生命粮,只要加入他的教会,自己缸中的粮食就会增加,用之不完,取之不竭。但是加入之后也有规定,那就是每天只吃二两粮食。对于干活的农民的来说,二两粮食怎么能管饱肚子,但是想到缸中取之不竭的粮食,倒真有不少人加入。

二两粮教派对五饼二鱼的理解,以及缸中粮食取之不尽的教义,其实是聚宝盆观念的再生。我们有必要仔细考察耶稣的五饼二鱼与聚宝盆的区别。

耶稣在五千人面前用五饼二鱼让大家吃饱,最后还剩下几篮子。这里在耶稣变出这么多饼和鱼之前,篮子里只有五个饼和两条鱼,这个和聚宝盆需要放进去一点东西,之后变多类似。但是耶稣这里让这么多人吃饱,显然与聚宝盆单纯变出物质不同,首先耶稣此举显出了对大众的平等,展现了耶稣的平等观念。耶稣不是以教主自居,有点东西自己优先解决肚子,而是大家一起解决。此外耶稣此举也显示出上帝是一位信实的上帝,他不会看着这么多信徒在此时没有饭吃。第三点是显示耶稣的身份,他是神子,拥有上帝创造世界的无中变有的能力。

耶稣变出了五饼二鱼之后,并没有将这个篮子作为一个能产生无尽食物的法器。这个篮子在这次事件之后,在福音书里再没出现,它既没有被大家哄抢,也没有被大家崇拜。因此,五饼二鱼的焦点在于耶稣,而不在于那个变成食物的篮子。

而聚宝盆就不一样了。聚宝盆的焦点不是这个盆,也不是他背后的神灵,而是这个盆能产生取之不竭物质的能力。摇钱树在于它上面所挂的钱,就像树叶一样,一茬掉了还有新的长出,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两个宝贝的焦点都在物质的无限产生能力上。因此聚宝盆和摇钱树背后是对金钱的崇拜,是对物质的崇拜。这既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物质贫乏之下人们对物质充盈的想象。

在异端二两粮中,人们崇拜的也不是耶稣,信的不是福音,而是那个能产生无数粮食的缸。因此,我们的信仰焦点是建立在什么地方,是耶稣的福音,还是耶稣的“法力”,这的确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

在今天的教会中,很多人同样信的不是福音,而是耶稣医治的能力,赶鬼的能力,保佑自己生活顺利的能力。当然耶稣能做到这些,但是这些不值得我们崇拜。在福音书中,耶稣所行的一切神迹都是指向见证上帝的信实。我们的信仰不能本末倒置。



欢迎通过邮箱与作者联系:lidaonansir@163.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