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反思|基督徒:不要带着讨好型人格走天路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7月07日 11:48 |
播放

牧者,在您的教会里有讨好型的信徒吗?

家人们,您是讨好型的基督徒吗?

当牧者说出一个异象和标竿,你是否会因为讨好牧者,而忽视自己生命的容量,拼命跟随后,最终导致受伤害,甚至误解上帝呢?

在教会里,其实有一种讨好型的信徒,他们在信仰追求与事奉上,都显出很大的热情。但当他们遇到一些患难与挫败,又得不到必要的关怀时,就容易成为哀怨和攻击教会的对象、甚至离开事奉的道路。

讨好型人格从哪里来?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灌输一个观念,你要成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才值得被爱,被夸赞和认同,似乎暗示我们只有成为好孩子才可以得到他们的爱。 这其实是一种精神操控,也是讨好型人格,或者说为了取悦他人的扭曲心理形成的原因。

当我们得到父母、领导夸奖的时候,就好像是给了我们一颗糖,因为尝到了糖的甜头,对于那些得不到父母无条件爱的人来说, 这颗夸赞的糖就显得格外诱人。他就会还想再得到更多的糖,于是我们很自觉地、很自愿地去迎合,于是他为了得到更多的糖,他会沿着这个规矩继续往前走。“好学生”“懂事的人”就是这样慢慢养成的,“好学生”“懂事的人”就像一个口号一样,诱使着我们一步一步成长为好孩子,走向社会后成为懂事的人,但却慢慢地失去了真实和自由的自己。

在教会里,其实有一些基督徒,在他们成长的路上,也会有一种错觉,总觉得如果不做出什么贡献,自己就是不值得被爱和见证的存在。但当你对很多关系不满意的时候,是否还是委屈巴巴的维持呢?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想做一个好人,这个所谓的好人就是从我们小时候努力想做好孩子,上学以后努力要做好学生,它一脉相承其实就是为了取悦别人,为了得到一个认同自己的评价,这样的生命是病态的,是需要被主医治的。

《简·爱》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她从小没有父母,寄养在舅妈家里,寄人篱下,表兄经常欺负她,舅妈也不顾及她的愿望。她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后,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而《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则是忍气吞声,哀怨自怜,最后因病去世了,她的一生唏嘘不已。

爱与顺从不是为了夺去自由

儒家文化很深的影响着中国人,我们对好的认知是跟我们的文化特点是紧密相关的。比如,人要讲节制,讲克制等等。于是,很多人从小就学会尽量的压抑自己的一些想法,然后服从外在的一些要求,然后服从群体的一个规范。那么你对外在的标准适应度越高,契合度越高,越会让人们觉得你是一个“好孩子”,或者是“懂事的人”,而这是一个令你失去人性自由的陷阱。

上帝让人顺从真理,并不是为了抢夺人的自由,恰恰是满足人灵性最大的自由且不受罪的伤害。当教会牧者引导基督徒顺从什么,跟从什么,奉献什么的教导时,其前设是你真的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并且你真的是想回应上帝的爱,而不是出于为了讨好牧师或信徒火热的去顺从,只是为了得到暂时的心灵的平安和自由。

基督徒不需要带着“好孩子、懂事的人”这个心态走信仰的道路,无论是参与教会事奉,还是个人追求,主向我们要的是我们里面单纯爱祂的心,回应祂呼召的心。若是为了得到牧师和信众的认可,而去大发热心,这本身是一种有条件的爱的回应,是一种私欲。因此,你也会失去了真正的自由。若是不能够把讨好别人的心态遗毒清除掉的话,人最终会失去真正的平安和喜乐。

牧者需要如何行?

鉴于此,教会的牧者在讲台上,在团契生活里,都需要见证耶稣救恩的大能,见证因信耶稣被称为义,而不是靠着行为,让人拥有了新的义。不断的教导和操练,可以让有讨好型人格的基督徒得到心灵深处的自由。 他们需要在一次次敬拜中遇见耶稣,被圣灵充满,替换掉内心深处对爱和自我价值的扭曲的理解。 

在走信仰的天路上,作为一名基督徒,我们在教会这个共同体里,与牧者的关系中,我们如何真心顺从真理的引导,我们如何避免带着讨好型人格走信仰的道路,其实是十分重要的功课。使徒雅各说,不要心怀二意,要弃绝内心的私欲,带着纯粹的信心回应主的爱,因为这样流淌出来的行为是可以得胜过去的讨好型的思维模式的关键,无条件的爱上帝,才是蒙祂喜悦的。

与此同时,牧者和信徒需要在团契中建立超越他们所经历过的有条件的爱,给与更多无条件的爱和引导,让这些的基督徒可以用所得到的基督的爱去事奉他人,这个过程中,牧者需要多多对他们鼓励和认可,也是对他们所领受的基督的救恩的一个回应。

基督徒在信仰的世界里,我们的心要回归恩典模式,知道自己的罪和上帝的饶恕和赦免,从被接纳的罪人到被上帝使用的器皿,不是因为我有能力和外在的顺从,而是单单我是上帝的儿子,这是我们根本的价值,而不是为了得到牧者和他人的认同和赞美,这是与我们内在价值背道而驰的路。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