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世界名画鉴赏:深夜来访的人

作者: 荒原心语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3年04月23日 10:24 |
播放

斯托梅尔是荷兰黄金时代画家,所谓黄金时代并不单指艺术,而是指十七世纪的荷兰因其强大的海上实力,曾一度称霸世界)。他被认为是乌特勒支卡拉瓦乔画派(1610-1630年间一群受卡拉瓦乔明暗对比法影响的尼德兰画家)的大师之一,他的存世作品约两百多幅。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是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很受卡拉瓦乔及其追随者的影响,很多题材是宗教人物,画面力图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NO0.1.画家生平

马蒂亚斯·施托梅尔(Mathias Stomer 1600-1652),他出生于乌特勒支地区,主要活动在意大利,据推测他可能死于西西里岛。他一生专注于卡拉瓦乔式的光影效果,在绘画中善于使用明暗对比、常常表现烛光下的人物。人们对施托梅尔的个人资料知之甚少。他可能出生于 1600 年左右。1632年,他从罗马搬到那不勒斯,后来前往西西里岛,在那里度过了余生。在西西里岛,他不仅画了宗教的经典题材,还画了很多世俗主题的作品。他的主要作品有《天使报喜》、《莎乐美与施洗者圣约翰的头像》、《圣巴塞洛缪的殉难》等。

NO.02.画作解析

Christus und Nikodemus
Mathias Stomer

斯托梅尔创作的《尼哥底母深夜来访》这幅画非常引人注目,整幅画唯一的光源就是桌上的蜡烛。画面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强调突出主色调以表现画中的主题。左侧双手翻着书,双目注视着老师,并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右侧的耶稣面部色彩柔和,双眼充满温和的神情,耐心在解答尼哥底母的问题。而后面尼哥底母的书童也在注视着耶稣,聆听着他的教诲。画作中三个人物表情既肃穆认真,又神奇神秘关注着“重生”这个话题,整个画面非常戏剧化。

NO.03.画作背景


Christus und Nikodemus
william holbrook Beard.1823-1900

本画出自“与尼哥底母讲论重生”的故事。我们见到耶稣生前多半是在平民当中;但在这里我们见他接触到耶路撒冷的一个贵族份子,一个法利赛人。从经上的记载来看尼哥底母一定非常富有。在耶稣死后,尼哥底母为他的遗体买了“带着没药及沉香约有一百斤。”(约19:39),这两种价值不菲的物品,只有富人才出得起这么多的钱。历史上,许多画家都通过自己的作品,描绘了这个有财有势的人,夜间来访耶稣的一幕(参约 3:1-8)。

NO.04.画作意义

Jesus and Nicodemus
Gustave Dore 1832.1.6-1883.1.23

为何尼哥底母在夜间来见耶稣?学者认为可能有两个理由。首先是他十分小心谨慎。他不敢在日间来,坦白地说,他怕牵连自己和公会的成员。我们不应怪责他。有这样背景的人竟然来见耶稣,已足以使人惊奇了。其次是他认为学习律法最好的时间是在晚上,不受外在干扰,耶稣整天都被人群所包围,尼哥底母在夜间来可能是想有一段绝对单独而完全不受骚扰的时间。但无论如何尼哥底母与祂相遇都是一种难得的恩典。

尼哥底母来见耶稣有何目的?他是一个有困惑的人,他有一切的尊荣和富贵,但他一定觉得自己在生命中却缺少些东西,尼哥底母也一定曾留意耶稣在人群中所行的奇迹,来见他可能想通过彻夜的长谈,希望在夜间的黑暗中找到亮光,找到他今后生命应走得道路。

他们谈话中心是两个字“重生”。当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3:4-5)在这句经文中,耶稣让人们留意的真理就是“重生”。

重生中的“重”一字,可以理解为“再次、重新”以及“从上面”,借此来表明重生的来源问题,同时也强调了重生是至高者的大能和作为。所以,“重生”一词更加贴近原文的理解是“从上头而生”。人的第一次出生都是“从下头生的”,而重生则需要“从上头而生”。耶稣向尼哥底母肯定自己“从上而生”,也邀请所有人都从“上而生”,即从圣神而生,成为属于祂的人。属于祂,就是同祂相结合,让祂主导我们的生命。如果人不经历重生,就根本不可能真正认识他弥赛亚的身份,以及所行奇迹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所以,有关重生的思想彻底改变了犹太人的观念。在那个时代,他们所期望的弥赛亚是俗世性的,能带领他们推翻罗马人的殖民统治。身为法利赛人的尼哥底母心里自然也是如此想的,所以他来问耶稣,意思是,我们等的那个人出现了吗?耶稣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换了一个角度问:“你们是否准备好自己(重生),来迎接弥赛亚的到来呢?”今天的许多追随祂的人不也是如此吗?人们往往过分关注祂什么时候再来,却忽略了洁净自己、改变自己。岂不知拥有一颗为祂而活的心,得着圣神的洁净与充满,这才是迎接祂最好的方式。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