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从价值判断和伦理道德谈:ChatGPT真的会取代很多人的工作岗位吗?它的危害在哪里?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2月17日 11:30 |
播放

近来,科技界的ChatGPT人工智能应用成为了全球当红“明星”,现在就连小学生都开始注册使用这款软件了,它的火爆程度,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对于一款各行各业都在热烈讨论和使用的现象级人工智能产品来说,一定是有它的强大优势存在的:高效、智能、多元快速的语义提取与解释等诸多优点。但我们今天来从不同的角度来聊一下,它的存在是否可以完全取代人的工作,以及这款人工智能产品存在的潜在危害有哪些?

网络上对ChatGPT的定义为,它是一款智能聊天机器人,但其实并不是很准确,因为聊天的前提是,甲乙双方需要理解,且聊天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甲乙之间的某种共识。

关键词:交流、价值观、达成共识

首先,通过一系列网友的亲测,我们发现它确实具有超强的文本编辑能力,但还是无法达到人与人之间交流层面上的情感和理性双轨共通的理解水平。其次,它虽然拥有史上最强的大脑和知识库,但是还没有办法和任何人形成一种价值观的共识。因此,从哲学的角度去看,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但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而真正理解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而且这个共识必须是以主体间的相互关联为结果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意志和信息的体现。

所以说ChatGPT还不能满足交流上的理解层面,真正的理解不是文本语义的说明,而是理解者对于文本意义的创造。正如我们可以从语义上去理解什么是新冠病毒,但是上海本地人对新冠病毒的理解和从未经历过封控的小县城里的人对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自我理解

ChatGPT还比较局限于文本的解释和说明的水平,还达不到与作者和与对话者的理解程度,更无法形成自我理解。而实际上,真正的交流是建立在对话双方的自我理解基础上的。比如,你问ChatGPT美国的女歌手惠特妮·休斯顿和玛丽亚·凯利,你更喜欢谁?它就没办法给出具有个人理解的回答了。因为它对这两位女歌手没有自己的理解。人工智能之所以无法到达到这个水平,我觉得并不是科技能力的问题,而是有伦理道德层面的限制和社会法制的监管。

关键词:价值判断

另一方面,ChatGPT也无法进行价值判断。当你没有对一个概念和事情有真正的理解的时候,就不能给出真正的判断,就无法在这基础上形成主体间的任何共识。因为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而真正的交流,其实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了表达自的观点 ,再理解,最后再形成共识的循环过程。而人与人的共识不仅仅是对语义的共识,还包括情感、情绪、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共识。目前,它的表达更多是说明和解释性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关键词:伦理责任

伦理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其中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谁来为自己的解答负责任的问题。任何带有价值还有道德伦理的判断,不仅意味着责任,还可能导致伦理和法律问题。比如,ChatGPT会告诉你上海和深圳的生活成本,还有就业机会,但是它不会告诉你应该在上海还是深圳生活。它可以告诉你渣男的各种表现,但是不会告诉你要不要和渣男分手。它可以告诉你同类产品的市场分析,但是没有办法告诉你要不要把产品投放到市场。因此,ChatGPT 更像是一个得力的助手和工具,而无法达到网上所传的它可以取代许多人工作岗位的水平。

因此,网络很多人担心未来ChatGPT会取代许多人的工作岗位,我觉得是没有太大的必要。实际上并未达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因为在高级的工作岗位中,需要的是人的判断力,而不是解释力。

关键词: 削弱 退化 界限

当现在很多人注册使用它的时候,其本质无异于掀开作业本后面的参考答案页一样,快速不劳而获地来完成一项作业。虽然过程简单,又不需要动脑,好像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但正是因为这样,人类如果长久使用,最终人的综合智商和思考力都会严重退化。它会让人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成为低智商的人类,因此,合理使用这款智能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另外,倘若人类走向高度依赖人工智能的方向,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心灵中的情感能力,共情能力、爱与公义的能力都会被削弱。因此,今天我们要格外警惕ChatGPT充满理性的回答可能会让我们越来越忽视情感的价值,ChatGPT在聊天、理解、共识、价值观,还有伦理道德判断等各个方面,其实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希望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可以优先设定它的应用界限,多多的思考它的利弊与得失。当以优先保护我们大脑的思考力、判断力和情感力为主。不可过度依赖,造成本末倒置的损失。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