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对话|华南一牧者谈:基督信仰“空心化现象”的成因与预防

作者: 新曙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0月17日 10:55 |
播放

编者按:新曙弟兄,是一位80后的牧者,他得到过完备的神学装备并拥有多年牧养经验。他所带领的教会里大部分信徒都是比较年轻的职场基督徒。对于信仰空心化现象的成因和预防这个主题,他通过五个角度来分享对此话题的看见。本文是他发来的对此话题的分享和回应。

信仰的空心化是一种空有形式而无实质的信仰生活。对于这种生活,以赛亚的形容是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敬畏我,不过是领受人的吩咐”。这种描述正是现今空心化信仰生活的最佳描述。下面就空心化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建议。

一,传统和仪式代替真理

空心化的原因之一在于以传统和仪式代替真理,教会应该强调批判对待传统。仪式的本质在于指向它所指向的内容,而当人专注于仪式多过于内容时,信仰就空心化了。传统是真理在某个时空中真实而合宜的实践,而当人只注重实践却忽视其背后的由来和所映射的真理时,信仰就空心化了。

因此,预防空心化的钥匙之一在于不断越过仪式的形式和传统的桎梏,强调其背后的真理和实质。例如,教会的圣餐仪式应当不断地领人到十字架之下,回顾到得救的起点,并且展望将来的羔羊的婚宴。又如,教会的某些传统,以禁食祷告的操练为例,不应该成为例行的公事,而应当不断地赋予实操的内容。当禁食祷告流于形式时,它应当被暂时取消。所有的仪式和传统都不应当遮蔽真理,使人远离真理。

二,道德说教

空心化的原因之二在于讲台上的道德说教,讲道应该聚焦于基督的福音。讲台的讲道永远是信仰空心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讲道是以基督、十字架的福音为主体,还是以道德说教为主体,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什么是道德说教?当讲道者呼召信徒效法摩西的谦卑时,这就是道德说教,因为如果把摩西换成孔子,这篇讲道的道德说教仍然成立。是的,讲道必须具备一定剂量的“道德说教”。保罗也号召信徒效法他,不过每当他提出这一号召之时,他都不忘在后面加上一句“正如我效法基督一般”。

当道德说教盛行时,信徒的生活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过律法的生活。而当讲台能够忠心地宣讲福音的盼望、恩典的自由、悔改的喜乐这样的古旧信息时,人的改变就从心开始,而不是从行为开始。

三、信仰二元化的影响

空心化的原因之三在于信仰二元化的影响,解决之道在于真实的团契生活。

空心化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信仰的实践被局限在于教会之中。当牧者或者同工只生活在讲台之上,而没有进入到信徒或者未信者的生活中之时,就失去了生命的互相影响和造就。当信徒在教会中彼此相爱、互相谦让,而在世上却自私自利、斤斤计较时,这说明教会生活和日常生活是二元化的。

对此,解决的一个建议是教会应该建立真实的团契生活。这里的团契生活不是指具体的小组聚会,而是指牧者与信徒、信徒与信徒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交往,小组聚会只是真实的团契生活的一种实践形式。在真实的团契生活中,当信徒看到牧者的软弱和挣扎时,当一个信徒理解另一个信徒的苦痛时,真实的祷告才有可能发生,真实的劝戒才会开始。这样,信仰就会变得真实而有力,爱心才会有真正的流动。

四、 整全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缺失

空心化的原因之四在于整全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缺失,解决之道在建立整全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当信徒以为可见的世界就是全部的时候,当信徒对基督教直线性的历史不理解时,他们就只会思念地上的事而不再思念天上的事,因为信仰就成为世上生活的一种义务。当人有整全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时,得救便与事奉的呼召相连,而事奉也与基督的再临相连。因为:

第一,个人的得救-事奉观:得救是为了事奉。得救给人自由,而自由让人可以真正事奉。出埃及记中每次摩西站在法老面前的话,表达得极为清楚:容我的百姓去,好叫他们事奉我。以色列得救,得自由,得以事奉真神。

第二,完全的审判观,基督再临之时,有得救与不得救的审判,但是也有奖赏和冠冕的审判。很多信徒只知道第一种而不知道第二种,因此他们的事奉失却宝贵的动力。其实,保罗也明说,他事奉的动机之一就是不断奔跑,要得天上的冠冕。

当人知道救恩是起点,事奉才开始有自由和喜乐,但人知道事奉要经受末世审判的检验,事奉才有敬畏和果效。

五,安于舒适圈

空心化的原因之五在于教会安于舒适圈,失却对灵魂的关注,解决知道在于不断传递传福音和宣教的责任和热忱。教会存在的意义就是传福音和宣教。当一个教会失去对失丧灵魂的关切,信徒就会关注于自己的需要和问题,牧者就会关注教会本是的需要。信仰就容易走向冷淡。永远不要因为有99只羊而轻易放弃走迷的1只羊,只有这样对灵魂的关切,人才能从自我中心走向他人的需求。 

一言以蔽之,空心化(中性词)实质是假冒伪善(贬义词)的同义词。开篇中应用到的以赛亚的话“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敬畏我,不过是领受人的吩咐”,耶稣在斥责法利赛人时引用了这句,法利赛人式的生活方式是空心化信仰的典型。因此,如果以一种不怕冒犯人的、类似施洗约翰的精神的口吻,换一个名词来说的话,这种“空心化”的信仰和假冒伪善的信仰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教会要如何对待这样的信仰生活形态呢?当然要保持十分的警惕,要持一种要与之不断争战的态度。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